作為老對手,格力和小米的對比愈發鮮明,格力那位昔日的家電巨頭,似乎被時間的洪流沖刷得略顯疲憊,而小米這個年輕的科技新貴,則如日中天勢不可擋。
網友們的言論總是那麼富有洞察力,他們形容格力和小米,就像是兩個不同年代的傳奇,一個已經步入成熟穩重之年,一個卻正值青春年少、意氣風發。

回想十年前,格力的掌門人董明珠曾在央視舉辦的年度人物頒獎典禮上,對小米創始人雷軍持有各種不屑與質疑。
當時雷軍一句玩笑話,讓董明珠拋出了十億元的賭約,意在證明自己的實力。
而雷軍以一句輕鬆幽默的話語回應,卻讓董明珠女士心中埋下了怨恨的種子。
多年後,董明珠女士在央視的節目中毫不掩飾地炮轟小米,直言雷軍走的是貼牌之路,若是他真的建廠,肯定無法與自己相提並論。

然而歲月流轉,如今雷軍憑藉著他的智慧和勇氣,已經將小米空調做到了國內市場的第四名,而董明珠所打造的格力手機,卻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現在雷軍更是雄心勃勃地建設起一座規模宏大的工廠,生產新能源汽車,這些車輛已經馳騁在大街小巷,成為城市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而董明珠雖然斥巨資購買了車廠,但至今仍未有實質性的進展,那巨大的投資,似乎成了一個懸而未決的問號。
其實我想說,企業的生命力並非由成立的時間長短來衡量,而更多地取決於其管理團隊的活力與智慧。
對於管理者而言,年齡確實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維度,它往往代表著經驗、視野和決策力,但同樣也可能成為思維僵化、創新乏力的桎梏。

華為作為業界的一顆璀璨明珠,其穩健的發展步伐並非偶然,任老的智慧之處在於,他始終將年輕人的力量置於企業發展的核心位置。
任老深知年輕人如同靈活的泥鰍,能夠深入組織的每一個角落,為團隊注入新的活力與創造力。
這種對年輕人才的重視與培養,正是華為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屹立不倒的重要原因。
而小米作為一家年輕而富有活力的企業,同樣深知年輕管理者對於企業的重要性。
從王騰擔任Redmi品牌總經理這一舉措中,我們不難看出小米在培養年輕管理者方面的決心與力度。

王騰的上任,不僅為小米注入了新的血液,更展示了小米在年輕化、專業化管理方面的積極探索。
因此無論是老牌企業還是新興勢力,都應將年輕管理者的培養與任用作為企業發展的關鍵一環,只有這樣企業才能在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中保持持久的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
對於年輕人熱衷的產品與服務,確實應更多地讓年輕一代參與頭腦風暴,集思廣益,畢竟他們身處時代的前沿,更能洞悉年輕消費者的喜好。
或者也可以像雷軍那樣,深入市場多做調研,虛心收納消費者的意見,畢竟多聽取、多理解,總能為企業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和啟發。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某些管理者似乎更傾向於接受那些善於奉承、唯命是從的一類,而對於懷揣熱情與理想的年輕人,卻加以打壓與PUA。
20多歲的年輕人,你不要跟他談人生談理想上價值,金錢難道不是對價值最好的證明嗎?他們不跟你談錢,難道跟你談戀愛?

事實上,並非格力這家企業本身老了,而是其管理團隊中老年人的比例過高,思維僵化,缺乏創新與活力,一個公司如果老一輩管理者佔比過多,那麼就真的離倒閉不遠了。
因此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就必須注重年輕管理者的培養與引進,讓新鮮血液為企業注入新的活力與創造力。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評論、點贊、分享,談談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