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控股鎖定退市,實控人曾是「大佬中的大佬」

2024年04月18日18:55:18 財經 1083
民生控股鎖定退市,實控人曾是「大佬中的大佬」 - 天天要聞

「公司股票存在可能因股價低於面值被終止上市的風險。」4月18日的一則通告,幾乎已為*ST民控(以下簡稱「民生控股」)的上市之路奏響尾聲。

民生控股背後的實控人是曾被視為「大佬中的大佬」的前山東首富盧志強。他的商業版圖中,更為出名的還有泛海控股,但同樣已於今年2月正式退市。盧志強的資本大戲,似也已走向黯淡落幕。

民生控股鎖定退市,實控人曾是「大佬中的大佬」 - 天天要聞

*ST民控公告截圖。

曾是腦白金母公司,如今只有41名員工

公開資料顯示,民生控股在1996年就登陸了A股市場,簡稱「青島國貨」,前身是成立於1979年的青島國貨公司。青島國貨對於不少青島人而言,也是具有十足分量的時代記憶。

但在此後的資本之路上,民生控股卻數度變身,一場場跨界轉型可以從其名稱的變更中感受一二:青島國貨—ST國貨—ST青健—健特生物—華馨實業—民生投資—民生控股—*ST民控。

其中有幾個階段可圈可點。比如ST國貨時期,上海華馨投資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開始了一系列「壁虎斷尾」式求生,並剝離原有的零售業務,轉向製藥保健。其中重要的一步,就是購買上海華馨投資有限公司所擁有的無錫健特葯業有限公司51%的股權。

無錫健特大家可能不熟悉,但其生產的保健品腦白金可謂家喻戶曉。收購之時,無錫健特已經控制了腦白金的知識產權,並擁有了腦白金的獨家生產權。靠著腦白金這棵「搖錢樹」,公司完成了ST青健到健特生物的過渡。

但好景不長,隨著腦白金的廣告效應減弱,它也成了健特生物的棄子。「民生投資」時期開始,公司主業成為了商品零售業務與「炒股」,經營範圍也變成了股權投資、資產管理、資本經營及相應諮詢與服務。

到了2014年,公司再次啟動重大資產重組,更名「民生控股」,並逐漸由傳統的商業零售商向現代化金融控股服務平台轉型,布局典當與保險經紀等現代金融服務業。但在業內看來,近年來民生控股的業務進展卻並不順利,對外投資多次「精準踩雷」。

民生控股也一直未能扭轉業績常年不振的局面。2022年年度報告更是顯示其員工總數僅為41人。

民生控股在公告中表示,截至2024年4月17日,公司股票收盤價連續15個交易日低於1元。根據相關規定,若公司股票收盤價連續20個交易日低於1元,公司股票將被深圳證券交易所終止上市交易。

分析指出,由於股價過低,按照目前的股價測算,即便未來幾個交易日連續漲停,該公司股價也無法回到1元上方,達到「連續20個交易日低於1元」退市條件,已提前鎖定退市。

民生控股鎖定退市,實控人曾是「大佬中的大佬」 - 天天要聞

盧志強。 圖片來源:中國泛海控股集團官網

實控人系前山東首富,在地產行業賺了第一桶金

民生控股的上市之路不可謂不跌宕,而其背後實控人盧志強的從商之路則更加精彩。

公開資料顯示,盧志強1952年出生於山東威海。當過多年辦公室副主任後「辭官從商」,下海經商並在房地產行業撈到第一桶金。他打造的泛海控股,於1994年在深交所掛牌上市,是中國房地產行業最早的一批上市公司。

地產主業之餘,盧志強也開始在金融投資領域大展拳腳。1996年1月,泛海控股作為創始股東之一的民生銀行正式成立。到了2000年12月民生銀行上市時,盧志強為第二大股東。

背靠民生銀行,「泛海系」也加速擴張,一度是國內少有的擁有全金融牌照的民營資本系族。有統計顯示,頂峰時期「泛海系」版圖涉足地產、能源、金融、科技投資等多個領域,參控股數十家上市公司,總資產超過3000億元。

與此同時,盧志強憑藉手中廣闊的人脈,經常和其他商業大佬聯手做生意,力挺柳傳志、支持王健林,他也因此被稱為「大佬中的大佬」。其個人財富也水漲船高,2015年,盧志強以830億元身家位列胡潤百富榜第8名,並成為山東首富;2016年,盧志強維持在榜單前十的位置中。

但好景不長,隨著公司過度擴張以及頻頻「踩雷」,泛海控股走上了下坡路,2020年到2022年虧損金額逐年增加。2023年初,民生銀行更是發布公告稱向泛海控股索債70億元。

兩者正式割席之後,泛海控股鎩羽A股,民生控股如今也正走向退市的結局。

欄目主編:秦紅 文字編輯:盧曉川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編輯:蘇唯

來源:作者:中國新聞網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獨家!建信理財原總裁回歸總行,還有一名副總裁也將變動 - 天天要聞

獨家!建信理財原總裁回歸總行,還有一名副總裁也將變動

作 者丨楊希編 輯丨周炎炎5月15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獨家獲悉,建信理財原黨委副書記、執行董事、總裁馬勇已回歸建行總行,出任審計部資深經理。近期,建信理財管理層密集變動。據記者了解,或與建信理財近兩年在銀行理財行業表現平平有關。本次建信
從茶飲到潮玩 消費企業逐鹿港股 - 天天要聞

從茶飲到潮玩 消費企業逐鹿港股

多次衝擊資本市場未果的綠茶,終於要圓夢港交所了。截至目前,綠茶集團已經停止認購,IPO融資認購倍數達到282.11倍,融資認購金額為341.51億港元。綠茶集團此次全球發行約1.7億股,招股價為7.19港元/股,預計凈集資額最高約12.1億
美債「灰犀牛」狂奔 - 天天要聞

美債「灰犀牛」狂奔

「政府不是問題的答案;政府正是問題所在。」1981年1月20日,美國第40任總統羅納德·里根在就職演說中發出靈魂拷問,最終在美國一語成讖。1985年,美國從凈債權國變為債務國,結束了自1914年以來作為凈債權國長達70年的歷史。短短四十年後
大漲!重返3400 - 天天要聞

大漲!重返3400

經歷了4月7日的大幅調整後,5月14日午後A股再次出現異動拉升走勢,其中,上證指數重返3400點上方,逼近今年3月19日的階段性反彈高點3439.05點。
94歲巴菲特透露「交棒」原因,令人傷懷 - 天天要聞

94歲巴菲特透露「交棒」原因,令人傷懷

94歲的投資界傳奇人物沃倫·巴菲特近日宣布卸任伯克希爾·哈撒韋首席執行官,坦言身體機能衰退是促使他交棒的核心原因。這位執掌公司六十載的「奧馬哈先知」,在2025年5月年度股東會上突然宣布退休決定,引發金融界震動。隨著長期培養的接班人格雷格·阿貝爾即將於2026年接任,全球市值最高的投資集團迎來歷史性轉折。2025...
4月SUV銷量分析:有翻倍 有腰斬 大部分跌 - 天天要聞

4月SUV銷量分析:有翻倍 有腰斬 大部分跌

2025年4月SUV銷量榜,比起誰上榜,更該看誰漲誰跌。榜單不是成績單,是一場場戰役的戰報。從Model Y的「懸崖式下滑」到問界M9的「重啟加速」,從CS75 PLUS的「內鬥掉隊」到博越的「油車反殺」,這其中每一次波動都不是巧合,而是市場環境、產品節奏、供應鏈甚至內部戰略交織的結果。先看Model Y,3月還穩坐冠軍寶座,4月直...
部分工廠停產員工投訴,娃哈哈回應:調整優化產銷布局,是向內改革的短期陣痛 - 天天要聞

部分工廠停產員工投訴,娃哈哈回應:調整優化產銷布局,是向內改革的短期陣痛

據紅星資本局5月15日消息,15日,陝西娃哈哈乳品有限公司兩位一線生產員工告訴記者,車間從2月16日開始停產,收入有所縮減,但多次與公司溝通目前仍未達成一致。對此,娃哈哈回應稱,停工停產與調整優化產銷布局結構有關。最近出現的員工勞動合同轉簽、投訴等一系列現象,是公司向內合規化改革和管理優化所帶來的短期陣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