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國立大學最近的一項研究顯示,由於勞動生產率下降,2035年新加坡因熱應激造成的經濟損失可能比2018年大流行前增加近一倍,達到16.4億美元。
早在2018年,高溫導致新加坡四大經濟部門——服務業、建築業、製造業和農業的平均生產率下降11.3%。而且情況正在惡化。
新加坡國立大學項目熱安全報告稱,到2035年,生產力下降預計將上升到14%,經通貨膨脹調整後,經濟損失將達到22.2億新元(117億元人民幣)。
暴露在不利環境條件下的工人,即在太陽下工作或暴露在其他熱源(如機器)下的工人,其損失將明顯更高。
「據估計,每一個炎熱的日子,工人在工作時間的生產力下降(即出勤)意味著每個工人的收入中位數損失21新元。」
「熱安全」項目是新加坡乃至本地區的第一個大規模研究項目,旨在從個人和宏觀經濟層面評估熱水平上升對生產力和健康的影響。
來自新加坡- eth中心的娜塔莉亞·博爾齊諾(Natalia Borzino)是熱安全項目的合作者,她說他們把2018年作為研究的基線,因為這是大流行前的一年,也是該團隊擁有數據的最後一個「正常年份」。
這個島國的變暖速度是全球其他地區的兩倍,其紫外線指數最近在四天內第二次達到「極端」水平,這是新加坡測量太陽紫外線輻射的最高波段。最新的數據顯示,截至周三,該指數處於「中等」水平。
這個東南亞國家並不是唯一面臨這種酷熱的國家。
2月初,科學家們警告說,有記錄以來,全球全年氣溫首次超過了一個關鍵的變暖閾值。去年7月,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警告說,世界已經從全球變暖轉向「全球沸騰的時代」。
除了影響認知能力和體力消耗外,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研究還發現,極端高溫暴露對新加坡的生育率構成了風險,新加坡的生育率已經處於歷史低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