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 要 ·
本輪非對稱LPR調整,有助於進一步降低居民融資成本,可以明顯降低居民存量和增量房貸的利率,繼續支持房地產市場的發展。不過當前房地產市場壓力仍較大,本輪5年期以上LPR調整以後的效果或也有待觀察。
往後看,貨幣政策仍會繼續穩健寬鬆。逆回購、MLF利率等政策利率仍存在調整空間;央行也可能繼續推動存款利率改革。此外,除了貨幣政策發力外,經濟需求端的鞏固,還需等待廣義財政、產業政策等的繼續發力。
風險提示:海外經濟政策超預期
2 月 20 日,中國人民銀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布 2 月 LPR 報價,一年期、五年期以上分別報 3.45% 、 3.95% ,五年期以上較 1 月下調 25bp ,一年期持平。我們的點評如下:
1 LPR降息,繼續寬信用
實體融資成本直接受LPR利率影響,降息有助於繼續寬信用。上一次 LPR 報價利率調降在 2023 年 8 月,時隔 6 個月 LPR 再迎來降息。一方面,從基本面看,國內經濟仍需積極政策穩固,需要貨幣政策進一步加碼寬鬆來擴需求、穩增長。比如 1 月製造業 PMI 相比歷史同期(指近年春節前一個月)表現偏弱; CPI 、 PPI 數據指向需求仍需進一步鞏固。
5 年期以上 LPR 利率是企業中長貸和個人住房貸款定價的參考基準,而且本輪 25bp 的調整是 LPR 改革以來的最大下調幅度,將有助於促進投資和消費、提振融資需求,也是貨幣政策前置發力的體現。
另一方面,近月央行連續調降存款利率、存款準備金率以及再貸款利率,均有助於降低金融機構負債端成本,為LPR下行釋放空間。

2 非對稱降息,積極穩地產
繼續非對稱降息,政策積極穩地產。2022 年以前,基本上每次 LPR 調整都是 1 年期 LPR 調降幅度大於或持平於 5 年期以上。而從 2022 年 5 月開始, LPR 降息結構多次出現反轉 ——2022 年 5 月 5Y LPR 調降 15bp , 1Y LPR 未調整; 2022 年 8 月 5Y 下調 15bp ,比 1Y 多降 10bp 。而後本輪 5Y LPR 調降 25bp , 1Y 未調整。

LPR降息結構反轉,背後是房地產市場的變化。隨著房地產市場供求關係變化、房價預期明顯調整,這兩年居民部門加槓桿動力減弱。從 2023 年下半年以來,各地房地產銷售政策已在持續調整。其中下調首付比例、降低二套房貸利率下限、降低存量房貸利率等信貸政策的調整,已帶動存量和增量的房貸明顯降成本。本輪非對稱 LPR 調整,有助於進一步降低居民融資成本,繼續支持地產平穩健康發展。
不過目前來看2023年政策落地後,房地產市場壓力仍不小,本輪5年期以上LPR調整以後的效果或也有待觀察。
中長期看,房貸利率調整仍存在空間。根據 2023 年四季度貨幣政策報告的統計, 2023 年 12 月新投放居民房貸加權平均利率已降至 3.97% ,比 2021 年底大幅下降 166bp 。不過當前 20 年期和 30 年期的國開債利率均已降至 3% 以下,增量的居民房貸利率或也還有調整的空間。我國居民存量房貸利率還在 4% 以上,未來也存在繼續調整空間。我們認為,政策端會綜合考量居民負債負擔和銀行盈利能力的平衡。

3 往後看,寬鬆周期將繼續
我們認為,往後看,貨幣政策仍會繼續穩健寬鬆。首先,逆回購、MLF利率等政策利率仍存在調整空間。其次,央行或繼續推動存款利率改革,繼續為金融機構負債端降成本,緩和凈息差壓力。
從基本面來看,擴需求、穩增長背景下,還需要貨幣政策繼續發力。再加上當前通脹仍在低位,這意味著實際融資成本偏高,名義貸款利率還有調整空間。

從銀行凈息差角度,也需要繼續壓降銀行負債端成本。截至 2023 年三季度,商業銀行凈息差已經降至 1.73% ,息差壓力不小。儘管去年底,銀行存款利率再度下調,但考慮到定期存款利率調整存在時滯、加上存款定期化趨勢加劇等情況,當前銀行負債端成本壓力仍不小。接下來,逆回購利率、存款利率等的調整都存在空間。
除了貨幣政策發力外,仍要等待更多政策,尤其是廣義財政政策、或者產業政策的進一步調整。

風險提示:海外經濟政策超預期。
本文源自券商研報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