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文/ 黎文婕
編輯/ 孟會緣
十年前,OPPO Find7曾憑藉Sony第二代堆棧式攝像頭,在智能手機影像之路上留下難以磨滅的一步腳印;十年後,OPPO 發布Find X7系列,配備雙潛望長焦、全新1英寸大底鏡皇LYT-900和全新的超光影影像系統,背後關於移動影像的野望昭然若揭。
「OPPO今年20歲了。」1月8日,OPPO首席產品官劉作虎出現在OPPO X7系列的發布會,拉開了OPPO弱冠之年的序幕。
事實上,在新品發布會之前,無論是線上預熱,還是線下產品技術溝通會,Find X7就已被「劇透」諸多標籤:從「大師影像」到「封神旗艦」,從獨家技術「潮汐架構」到搭載AndesGPT……在OPPO Find N2/N3 Flip在摺疊屏賽道奪得一席之地後,OPPO似乎已經走出低谷,重燃野心。
回看過往,OPPO的Find系列從2011年的一部Find(X903)起步,到如今十三載匆匆而過。中國智能手機行業格局不斷被重塑,玩家也幾經更迭,OPPO曾迷失自我,經歷過銷量大跌,也忍受過艱難求變,但正如Find系列的名字,OPPO如今似乎正「尋」回自我,並試圖「找」到更多。
從某種角度來看,OPPO多少有些「場上沒有別人」的心態。在自己最擅長的移動影像領域,這種心態是指一種自我較量和突破,而在「內卷」不斷加劇的技術上,這種心態則更像一種不得不忘記對手的定力。
走進移動影像「無人區」
發布會上,首先亮相的關鍵詞,毫不意外的是「影像」二字。
「專業哈蘇人像,告別傻白傻亮傻磨皮」這是OPPO官方微博早已露出的消息,而具體來看,OPPO Find X7 系列手機的影像實力的確有不少可圈可點之處:搭載「全球首款雙潛望鏡頭」,聲稱「突破影像無人區」,首發安卓全焦段 4K 杜比視界 HDR 視頻拍攝,新一代超光影圖像引擎……
事實上,從第一部拍照手機問世至今,影像於手機的重要性早已不言而喻。而隨著手機廠商對於移動影像技術的探索,手機影像領域也不斷衍生出各種前沿技術,以此來持續拉高移動影像上限,比如高規格的CMOS感測器、苦練影像演算法、和相機大廠聯名調色、用自研影像晶元等等。
僅僅是在2023年,就有小米官宣了全新影像感測器品牌「光影獵人」,華為推出搭載華為最新影像技術的Mate60 系列,真我GT5 Pro打大底長焦作為影像上的主打賣點,vivo更是已多次將影像技術作為發布會分享主題。
移動影像有多少痛點和難點呢?我們或許可以從一個大眾對iPhone最普遍的共識「原相機拍照不好看」窺得一二,正如「極客公園」所寫,幾乎每個 iPhone 用戶,都會在手機內安裝不止一款拍照軟體,有專門用於自拍的,給照片加復古濾鏡的,專門修圖的……都是在補充原相機的缺陷。而顯然,拍物拍風景、拍人像和自拍又各有各的用戶需求。
而OPPO Find X7系列的亮點則與此一一對應,以人像為例,全新的專業哈蘇人像重構了面部優化方案,基於人臉特徵點進行邏輯判斷,新增年齡、性別維度為用戶匹配基礎的臉型方案,並根據三庭和臉型進行更細分化的針對性處理,追求原生自然美型,保留用戶特徵,保證外輪廓流暢,內輪廓飽滿。

此外,通過新一代超光影圖像引擎,專業哈蘇人像更對面部光影進行區域計算,讓光線在面部自然順滑地流動,實現整體平整又有局部變化的細膩光影。
而在其大模型演算法支持下,閃速摳圖、消除等後期處理也輕而易舉,哪怕是針對長毛類寵物摳圖,體驗髮絲邊緣整體細節完整,邊緣也沒有明顯鋸齒化。
客觀來講,OPPO在移動影像領域深耕已久,這算是OPPO擅長的事。從Find系列來看,從Find系列問世以來,其實有過不少產品在移動影像賽道留下過腳印,比如在小米剛剛起步、魅族也還是一個「珠海小廠」的2012年,OPPO推出了Find 5——後置1300萬像素的攝像頭,配備有當時同等像素級別中尺寸最大的1/3.06英寸CMOS感測器,F/2.2的光圈在當時也是絕對的大光圈級別。兩年後,Find 7 通過後期演算法使1300萬像素攝像頭拍出5000萬像素照片,在當年也算是好評不少。
更近的突破是OPPO在2023年發布的Find N3和Find X6 Pro,前者為了彌補摺疊屏影像短板,OPPO聚焦影像,首次為摺疊屏引入新感測器技術,以及新一代超光影圖像引擎,後者在搭載了一英寸大底感測器的同時,還採用了多項創新技術,實現了廣角鏡頭攝影體驗的再度進化。也正因此,劉作虎在發布會上反覆提及OPPO在2023年「打破影像天花板」。
不過,儘管一直在深耕影像技術,且除了Find系列,其Reno作為該品牌的重點系列,也是手機人像技術發展的推動者,但不可否認的是,過去幾年裡,有諸多「波瀾」蓋過了OPPO的亮點,比如核心管理層之變、產品線的調整、轉型時期的銷量大跌……
值得慶幸的是,即便是身處低谷之時,OPPO也沒忘掉自己最擅長的事,而Find X7系列直接帶著「封神旗艦」的稱號而來,則多少透露出OPPO要將擅長之事做到極致的決心。
長坡厚雪,把「雪球」握在自己手裡
手機賽道越來越卷,是行業共識,而「卷」的背後,有焦慮——隨著智能手機用戶換機周期持續拉長,市場出貨量持續走低;也有希望——頭部玩家進一步拉出距離,「遙遙領先」,根據第三方調研公司賽諾發布《智能手機微報告》,這一年,小米、華為、vivo、OPPO等國產品牌的市場份額不降反升,特別是華為、vivo、OPPO等增幅明顯。
可以肯定的是,這條賽道的天花板還遠遠未到。「股神」巴菲特,曾提出過「長坡厚雪」的理論:人生就像滾雪球,重要的是發現很濕的雪和很長的坡。而至少從目前來看,手機賽道仍然屬於長坡厚雪的賽道。當AI演算法、自研晶元等各種更新更高端的技術出現,手機賽道的長度和寬度實際上也被不斷延伸。
而誰能成為這條賽道上的最大獲利者,更關鍵的點,或許在於誰把「雪球」握得更緊。而所謂的「更濕的雪」,在手機賽道上應該就是核心技術。
OPPO 在這條賽道上的「雪球」積了多大了?發布會上公開的數據更直觀,在多年的投入研發下,截至2023年9月30日,OPPO全球專利申請量超過了95000件,全球授權數量超過51000件。專利涵蓋了5G、影像、AI等方面,在WIPO發布的2022國際專利條約(PCT) 申請數量排行榜,OPPO全球排名第6位。
近幾年,華為、小米和vivo都在加速自研系統的更新迭代。OPPO顯然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早在2019年,OPPO就對外宣布,將在未來三年將投入500億,構建底層硬體技術和生態系統;2020年,OPPO又重新確定了「3+N+X」的生態戰略,並提出了「萬物互融」的概念;2021年,OPPO發布首款自研晶元馬里亞納;2022年8月,OPPO在開發者大會上推出首個智慧跨端系統潘塔納爾;12月,OPPO正式發布安第斯智能雲(AndesBrain)和藍牙音頻SoC晶元馬里亞納Y。
其中,潘塔納爾系統是一款面向全終端的自研系統,能覆蓋各類物聯網產品,並且和OPPO的大模型AndesGPT形成配合,實現更智能化的服務。
正如「雷科技」所寫,國產品牌紛紛在自研系統上發力,歸根結底是想掌握更充足的自主權、構建自己的生態優勢。
所以,除了自己擅長的,OPPO也沒忘記緊跟行業更迭,彌補短板。用劉作虎的話來說,就是「既要又要還要」。

具體到Find X7來看,在系統層面,OPPO推出的自研內存基因重組技術徹底重構了安卓內存運行底層,而在硬體層面,OPPO Find X7標準版配置全新獨家技術「潮汐架構」,搭載聯發科天璣9300晶元。
「懂晶元底層運作邏輯,才能獲得極致性能體驗。」OPPO晶元技術負責人姜波在發布會上介紹道,潮汐架構深入到SoC的系統緩存層面進行性能優化,可針對不同應用對緩存在CPU和GPU之間的分配進行更深度的劃分調度,啟動性能超越蘋果iPhone,手機流暢性更持久。
相對傳統手機公司僅能在ROM或RAM進行性能優化,OPPO潮汐架構突破了該邊界,深入到了原本只有晶元公司才能進行優化的系統緩存及L3緩存,正如姜波所說,「打開了晶元黑盒」。所以潮汐架構可謂是OPPO在系統緩存領域的一次創新性突破。
除此之外,值得一提的是,OPPO Find X7 還有一大亮點在於AIGC技術的應用,OPPO早在2023年的開發者大會(ODC)上就正式推出自主訓練的安第斯大模型AndesGPT,而Find X7系列宣布搭載70億參數版本的安第斯GPT,成為了行業首個部署端側應用的機型。
據介紹,端側版本的安第斯GPT具備功能全面、強大的生成式視覺模型,能夠對圖像進行精準語義理解,並在此基礎上實現了對超過120類主體的識別與分割支持。70億參數使得安第斯GPT在對話時更加聰明,可快速生成長文本的摘要、總結出通話中的重要內容。還能生成備忘事項。
忘記對手,海闊天空?
在OPPO Find X7系列的預熱宣傳片中,「海闊天空」成為主題,OPPO官方微博也配文稱,願每個人勇敢地開始,終將迎來新一年的「海闊天空」。這似乎也是OPPO對自己的祝願和期許。
回首過去幾年,OPPO其實並非一帆風順,Canalys披露的數據顯示,2019年以及2020年,OPPO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分別同比下跌17%、23%。
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過去OPPO重要的出貨渠道是線下經銷商,依靠龐大的線下門店,OPPO曾吃足了市場紅利,但時過境遷,線上渠道成為如今的主戰場,OPPO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正因此,2020年8月,OPPO召回劉作虎。2021年中,劉作虎發內部郵件稱,一加將與OPPO全面融合,一加將成為OPPO旗下獨立品牌。2022年末舉行的一加九周年慶典活動上,劉作虎對外表示,「OPPO線上就是一加」。未來三年,OPPO將為一加投入100億元,助力後者全面升級。
儘管在一加和劉作虎回歸後,OPPO和一加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共贏」,但客觀環境影響下,OPPO想要逆勢還是有難度,根據Counterpoint Research報告顯示,2022年,各手機品牌銷量均出現下滑,其中小米下降了19%,vivo下降了23%。而成績最差的,要數OPPO,2022年銷量同比下降高達27%。
IDC發布的報告也顯示,2022年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13.2%。其中,國產手機品牌OPPO下滑的情況最為明顯,出貨量同比下降28.2%,遠高於其他品牌。
在這段時期,如果說OPPO沒有焦慮是不可能的,但在這樣一條主打「長期主義」的賽道上,短暫的低谷期實屬正常。不要忘了,在這期間,OPPO並沒有停下腳步:2021年12月,OPPO推出摺疊屏手機OPPO Find N,隨後2022年2月又推出首款平板,同年OPPO Find N的銷量一度排名第一;而Counterpoint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OPPO在中國摺疊屏手機佔市場份額20%,OPPO Find N2 Flip以31%的市場佔有率主導豎向摺疊市場,是中國市場最受歡迎的摺疊手機;根據市場調研機構IDC最新發布的數據,2023年二季度,OPPO手機出貨量連續第二個季度位居國內榜首。

可以看出的是,OPPO雖然曾在「長坡」上短暫地迷失,但近兩年,它開始更多地向內求,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尋突破點,在行業大勢所趨里搭建自己的硬科技內核。或許正是有了這種「場上沒有別人」的信念,OPPO才能穿越迷霧,「Find」一條「海闊天空」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