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國合資車,跌!跌!跌!
2002年初北汽和現代汽車合資簽約,北京現代立馬開建,當年12月北京現代第一輛汽車索納塔正式下線。
造出來就賺錢,所以韓國人和北汽的人拼了,快!快!快!
當年簽約、當年建廠、當年量產!
從此北京現代走上快車道,輝煌時2013年至2016年,年年超百萬台,現代汽車還想過擴產至180萬輛,所以建了五個廠。
那年頭,是個外資合資品牌汽車,沒有不好賣的。
連趕了末班車的JEEP,也有過賺錢歷史。
最差勁是菲亞特和雷諾,那個「人傻錢多速來」時代,居然在中國市場都賺不到錢,你說他們中國高管多無能?
2017年突然的薩德事件,把韓國人干傻了。
從此2016年就是北京現代最好的回憶。
2023年11月,花了78億建的北京現代重慶工廠賣給重慶地方財團,據說砍價砍到北京現代的高管想哭——只給了2折。
接盤的其實是賽力斯,幾乎白賺幾十億。
韓系車2023年10月只有1.2%的市場份額,而7年之前2016年韓系車巔峰時期,佔了中國汽車10%市場。
10月份北京現代銷量為19006輛,相比去年同比下滑約28.4%。
起亞更慘。
10月份悅達起亞(東風早跑路了,這媳婦虧錢貨,離婚!)銷量僅為4590輛,相比去年同比暴跌約58.3%。
北京現代五個廠,已經賣了兩個,計劃留兩個,還有一個廠正在找買家。
國產車。
當年船夫喊出2015年中國第一,2025年世界第一時,很多人當船夫喝太高了,吹牛皮不打草稿。
就一個仿製花冠F3,能行?
股神巴菲特和他搭檔芒格,偏看中了比亞迪。
當然,是看中比亞迪電動車計劃。
2023年11月,國產汽車品牌開了掛,佔比達60.1%!
五年前誰要是說五年後國產汽車老厲害啦,同國產手機一樣牛,佔國內汽車市場60%,把合資外資品牌打得呱呱叫,本磚先一大磚拍死你。
2018年國產品牌乘用車銷量998萬輛。
沒錯,你沒看錯,就是998,只要998,不是668,不是1068。
當年國產品牌市場份額42.1%,比2017年48.8%居然還下滑了6.7%!
那年,韓國車是不行了,可德系和日系無比堅挺。南北大眾差不多賣了350萬輛。
國產汽車品牌老總,怎一個愁字了得。
過得最開心是長城汽車,2018年凈利潤50億,是國產車神一般存在,因為絕大多數國產汽車都不賺錢。
那時的長城,看比亞迪是俯視的。
2018年比亞迪(含汽車、電子、代工、電池)業績1300億,利潤27億。汽車業務共賣了700多億,其實是虧損的,因為油車虧得多。銷量是50萬輛,新能源汽車佔了24萬輛。雖然不怎麼賺錢,但新能源汽車同比去年增長90%。
船夫看到了希望。
五年彈指一揮間。
2023年1-10月,比亞迪零售214萬輛,廠家銷量排名第一,比南北大眾合計240萬輛,略少一點。
已經奇蹟了。
10月、11月兩月比亞迪都銷量突破30萬輛。
10月,一汽大眾銷量15萬輛,上汽大眾12萬輛。
按當月算,10月份比亞迪超過了南北大眾。
比亞迪現在每天利潤一個億,第三季度利潤100多億。
不知道長城怎麼想。
造車新勢力蔚小理。
蔚來價格太高,銷量沒起色,全年預計15萬輛左右。
小鵬,1-10月只有10萬輛。不過,10月突破了2萬輛。
亮點是看起來有點土、增程式汽車為主的理想,賣了28.5萬輛,其中10月賣了4萬輛。
關鍵是,理想實現了盈利!
同蔚來和小鵬幾十億虧損不同,理想前三季度,營業額821.2億元,利潤接近42億元。
奇瑞、長安、廣汽埃安、吉利、上汽自主品牌,幾個老牌車企,自主品牌高歌猛進。
奇瑞絕對吃了偉哥,三年來三級跳。
2021年96萬輛已經嚇人一跳。
2022年,123萬輛。不是123隨手打的,真的是123萬輛!
2023年1-11月,賣了166萬輛。11月份賣了21萬輛。
全年賣180萬輛沒問題。
有人統計過,說中國上牌的奇瑞汽車,沒這麼多啊?少了一半!
真相是,還有一半出口了。
1-10月,奇瑞汽車出口74萬輛。光在俄羅斯,奇瑞就賣了10萬輛。
長安不多說了,一個以乾死合資夥伴為己任的車企。
長安的合資企業福特、馬自達、PISA,還有少年時代老情人鈴木,這幾年不是退出中國市場就是節節敗退,年年虧損,越搞事業越小。
反而是長安自主品牌,年年高歌猛進。
2023年1-11月,長安汽車銷量234萬輛,同比增長12%,自主品牌193萬輛增長16%,股價大漲60%。
國企車企里,新能源汽車廣汽是做得最好的。
埃安1-11月,賣了43萬輛。
一汽、東風、上汽和北汽的自主品牌,除了上汽出口好點,總體落寞。
吉利穩健增長。
日系車。
前面說了韓系車,日系車很快要步韓系車而去了。
廣本幾乎是日系車代名詞。
雅閣長期是中國汽車市場中高B級車標杆,如今車型銷量排名,進不了前10了。
1-10月廣本銷量52萬輛,同比下滑20%。
2020年廣本賣了80萬輛,是最高峰。
東風本田,2020年最高峰賣了84萬輛。
1-10月東風本田銷量47萬輛,同比下滑16%。
本田好像2020年巔峰後,從此萎靡不振了。
三年三級跳,不是往上跳,是往下跳。
東風以前靠合資車吃飯的。
除了東風標緻雪鐵龍,主力奶牛是東風本田和東風日產。
東本剛說了,熄火了。
那麼東風日產呢?
比東本還慘。
1-10月,東風日產銷量80.6萬輛,同比下滑27.8%。
日產在中國乘用車夥伴就東風,所以東風日產,幾乎是日產在華全部。
2019年東風日產賣了117萬輛,不出意外,就是歷史的巔峰了。
買菜車軒逸,佔了東風日產40%左右份額。目前月銷量從月4.5萬+下滑到3萬輛左右。
馬自達。
一汽乾脆甩包袱,把一汽馬自達都扔給長安。
外資品牌不香了,一汽大爺立馬「始亂終棄」。
可接盤的長安,出了名的克外資的命。
1-10月,長安馬自達銷量6.8萬輛,同比下滑13%。
好東西一汽白送給你?
長安福特,從2018年起,夢遊了。
2017年至2019年,長安福特銷量分別為82.8萬輛、37.77萬輛和18.4萬輛,分同比下滑12.27%、54.38%和51.3%。
2022年的全年銷量25.1萬輛,同比下滑17.61%。
2023年1-10月,長安福特銷量18.6萬輛,同比下滑12%。
恩,比馬自達好點。
三菱2023年退出中國了。
鈴木退出中國好多年啦,聽說在印度發展不錯。
日本還有個斯巴魯,幸虧沒在中國建廠。
以前路上還能見幾輛斯巴魯,現在買進口車,還有人買這車嗎?
再看豐田。
豐田是日系車中,算最抗跌的。
可能油車日系的粉絲,都集中在豐田身上。
一汽豐田1-10月銷量65萬輛,下滑10%。
廣汽豐田1-10月銷量76萬輛,下滑9.3%。
2022年,廣豐曾逆市同比大增21%,賣了100.5萬輛,第一次破百萬輛。
不出意外,2022年100萬輛,會是廣汽豐田最美好回憶。
這裡要補充一下雷克薩斯進口量。
作為日系車粉最後信仰,1-10月雷克薩斯進口13.9萬輛,同比下滑9.8%。
豐田汽車,在華2023全年銷量本磚預計是183萬輛。
2022年,豐田在中國共賣了194萬輛。
豐田同它的日系兄弟比,真抗跌。
最後主角,大眾。
反正本磚和所有朋友,駕校學車時,教練車都是大眾桑塔納。
所以買車,大眾是很多人的首選。
誰叫大眾進中國早,第一個吃螃蟹的,當然有福利。
一汽大眾1-10月零售銷量147萬輛,下滑1.1%。
上汽大眾1-10月零售銷量97萬輛,下滑3.8%。
上汽大眾巔峰時期是2018年的206萬輛。
目前幾乎腰斬。
預計大眾2023年全年,在中國還是能賣300萬輛。
大眾雖然無法同巔峰時期2018年近400萬輛比,總體還是不錯的,2023年加一起超300萬輛,還是超過比亞迪。
大眾和豐田,油車時代最後的驕傲了。
本磚預測,2024年,大眾和豐田,繼續在中國下滑5-10%銷量。
此外豪華車BBA,還是很抗跌的,北京賓士微增3.9%,華晨寶馬漲11%。
寶馬新能源汽車在中國賣了7.8萬輛,同比增長211%。
豪華車品牌,油車粉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