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密切關注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趨勢,才能把握中國市場的新契機。」
11月6日在上海舉行的第六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新中經貿與投資論壇上,新加坡貿易與工業部兼文化、社區及青年部政務部長劉燕玲的一番觀點和分析,道出了多年來新加坡企業在中國市場的成功秘訣。
她說:「據我們觀察,隨著經濟結構優化平衡,內需消費在推動中國未來經濟增長方面,將發揮更大作用;隨著經濟改革持續開展,新興領域和產業將為外資企業提供更多機會。基於以上兩點,我們鼓勵新加坡企業充分利用進博會平台,進一步進入中國市場。」
劉燕玲進一步解釋說,上述兩點判斷可得出諸多有價值的意見,供包括新加坡在內的世界各國企業參考:
一是從目前中國家庭消費佔國內生產總值比例看,增長空間巨大,將繼續為尋求國際化的外資企業提供廣闊商機。
二是中國消費者近年來在購買商品和選擇渠道時,更加註重產品質量和功能。在此背景下,有質量保證以及市場信任度的外資品牌,有望脫穎而出。
三是服務貿易、數字經濟和綠色經濟,將成為今後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柱,也將成為中外合作的強勁引擎。
「今年的進博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機遇。」劉燕玲說。

6日在上海舉行的新中經貿與投資論壇現場。新華社記者吳宇 攝
據新加坡工商聯合總會執行總裁郭柄汛介紹,今年共有56家新加坡企業的500多名商務代表參加進博會,是新加坡2020年以來規模最大的進博會代表團。這些企業的參展總面積近1300平方米,涉及消費品、食品及農產品、服務貿易等展區。
6日,新加坡企業與中國合作夥伴在跨境數據流動、貿易互聯互通、教育、食品技術、醫療健康、城市可持續發展以及供應鏈管理等領域簽署了13份合作諒解備忘錄,總價值突破8700萬新元(約合6440萬美元)。合作備忘錄數量比第五屆進博會增加了一倍多。(記者吳宇)
來源: 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