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遠洋地產發布公告,正式宣布暫停境外債務的支付,直到達成債務重組或延期具體方案。
受此消息影響,相關債券交易也停牌。這些債券包括遠洋地產的境外債券和由其擔保的債券。
遠洋地產是一家國有房地產公司,主要股東有中國人壽持股29.59%和大家保險持股29.58%,剩餘的股份為散戶持有。
公告披露的原因主要有兩點,銷售疲軟和融資受限。
根據截至2023年6月的數據,遠洋地產的銷售額為356.6億,較去年同期的430.1億下降了17%。銷售不佳是導致遠洋地產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
在融資方面,遠洋地產借入了59.01億,償還了141億,凈償還82.87億。
遠洋地產作為一家老牌國有房企,在融資方面本應享有便利條件,然而今年上半年卻持續遭遇融資困難,這情況令人費解。
遠洋地產的困境暴露了一個問題,國有房企或許已不再是絕對安全的融資港。
自從房地產行業開始調整以來,銀行等金融機構更傾向於支持國有房企,幾乎所有涉及房地產的新增授信資源都流向了國有房企,對民營房企則採取保持融資政策。
然而,這種偏好基於對國有房企「絕對安全」的認知設定。如今,老牌國有房企也遭遇困境,因此人們開始質疑之前盲目投向國有房企的授信質量。
遠洋地產的爆雷還引發了關於購房者房屋是否存在爛尾風險的擔憂。
考慮到遠洋地產的國有背景和信譽,購房者可以相對放心,預計交付方面幾乎沒有問題,但延期交付仍可能發生。
遠洋地產的困境還暴露了另一個問題,即在沒有國有背景的情況下,大部分房地產企業已無法維持日常經營。
融資只能暫時緩解危機,真正實現擺脫依賴還需要銷售。在銷售不暢的情況下,新增融資成為維持房企日常支出的唯一途徑。
這引發了對房地產行業是否面臨系統性風險的思考。
或許監管層應制定更大膽的政策來推動房地產行業擺脫系統性風險。是否可以醞釀出更具規模和激進的政策?
進一步思考,遠洋地產的困境或許是國有房企「賴賬」的一次測試和演練。
鑒於國有房企所負債務金額巨大,拆除國有房企融資這個雷將成為緊迫而艱巨的任務。
這也許使得遠洋地產成為監管層在拆除國有房企不良貸款方面的一個經驗案例。
可以預見,銀行等金融機構將繼續承受房地產行業的負面影響。他們剛消化完民營房企的風險,如今又要面對意料之外的國有房企爆雷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