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中旬,原料氣成本約為每噸4400元,而當前西北液廠出廠價在每噸4000-4300元,已經跌破成本線。這表明液廠的利潤空間受到擠壓,甚至可能陷入虧損。據了解,西北地區的原料氣主要來自中石油的西氣東輸一、二線,其價格由國家發改委制定,與市場波動無關。因此,液廠無法通過降低原料氣成本來提高利潤率。此外,西北地區的LNG產能過剩,導致液廠之間的競爭激烈,出廠價難以提升。
9月中旬是夏秋交替的季節,氣溫逐漸下降,但還未進入冬季的用氣高峰期。整體市場觀望情緒濃厚,當前市場需求不佳。在終端買漲不買跌的心態下,下游提貨積極性偏弱,市場重車開始囤積。這意味著下游用戶對LNG的需求量不大,且對價格敏感,僅在價格上漲時才會增加採購量,而在價格下跌時則會減少採購量或持幣觀望。這會導致LNG的庫存增加,進一步壓低價格。
根據中國石油和化工聯合會發布的數據,截至9月15日,全國LNG平均出廠價為每噸4175元,較上周下降了2.6%;全國LNG平均到站價為每噸4937元,較上周下降了2.4%。與此同時,進口LNG價格保持高位運行。根據S&P Global Platts發布的數據,截至9月15日,亞洲LNG現貨價格為每百萬英熱單位14.8美元(MMBtu),較上周上漲了0.6%。按照當前匯率(1美元=6.46元人民幣)和換算係數(1噸LNG=52.02 MMBtu)計算,進口LNG的到岸價約為每噸4960元,高於國產LNG的到站價。這導致海陸價差拉大,國產低價液資源經濟優勢明顯提升。
目前來看,市場國產資源佔比或將增加。上游根據自身情況,窄幅調整液價。下游用戶應根據自身需求,合理安排採購計劃,避免盲目跟風,穩妥應對市場變化。要了解LNG市場的未來走勢,需要關注原料氣價格、液廠檢修情況、下游用氣需求、進口LNG供應量和價格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天然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