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2023年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凌暉介紹了我國上半年的經濟發展「成績單」。經初步核算,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593034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5%,超出年初制定的GDP年增長5%水平。
除整體數據外,付凌暉還分別介紹了我國上半年一二三產、居民消費、固定資產投資、進出口貿易等各個領域的情況。哪些產業成為支持我國上半年GDP增長5.5%的引擎,哪些領域需要在下半年繼續發力,紅星新聞記者採訪了多位經濟專家,進行詳細解讀。

資料配圖 據ICphoto
——①——
服務業回暖是GDP拉升重要引擎
接觸型聚集型服務業明顯改善
付凌暉介紹,2023年上半年,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4%,比一季度加快1.0個百分點。其中,住宿和餐飲業,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金融業,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5.5%、12.9%、10.1%、7.3%、6.6%。
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17日對紅星新聞記者表示,今年一季度我國GDP增長為4.5%,二季度的GDP增長為6.3%,二季度的經濟表現也使得上半年的GDP增長被拉到5.5%,這也說明二季度我國經濟整體延續了一季度後期開始的整體向好的趨勢。「這其中服務業的增長非常明顯,而近階段經濟增長動力主要來源之一還是服務業,服務業較快增長,尤其是接觸型聚集型服務業明顯改善。」
商務部研究院學位委員會委員、研究員白明表示,接觸式消費場景逐漸回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來,自然拉動了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對於老百姓來說,他們還是更習慣去飯店吃飯、親自去商場購物,隨著疫情對人們的影響逐漸變小,這類接觸式消費場景也開始慢慢恢復,自然會帶動服務業的回暖。」
徐洪才說,服務業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很明顯,「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其中拉動力比較大的還是住宿餐飲,這應該是第一位的。信息類相關服務是第二位。然後租賃商務服務也還可以,大家都出門做生意、開會,因此商務活動、差旅活動也就跟著有所增加,不過這一塊未來的增長空間是有限的。」
——②——
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77.2%
大宗商品消費還是有些疲軟
會上,付凌暉還表示,今年以來,國內需求持續擴大。擴大內需各項政策措施落地生效,內需潛力持續釋放,尤其是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明顯增強。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8.2%,保持較快增長;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7.2%,明顯高於去年。
根據17日公布的數據,上半年,全國居民消費價格,也就是CPI同比上漲0.7%。分類別看,食品煙酒價格上漲2.1%,衣著價格上漲0.8%,居住價格下降0.2%,生活用品及服務價格上漲0.5%,交通通信價格下降2.3%,教育文化娛樂價格上漲1.7%,醫療保健價格上漲1.0%,其他用品及服務價格上漲2.9%。

河北石家莊,顧客在超市購買水果 據視覺中國
徐洪才對紅星新聞記者表示,從消費需求來看整體還是不錯的,其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8.2%,比一季度增加了2.4個百分點。
「但是主要是生活類的消費品增長比較快,消費的分布不太均勻。例如目前的消費主要集中在餐飲、旅遊業、網上銷售這些方面,大宗商品消費還是有一些疲軟,比如說住房消費,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下降了5.3%,商品房銷售額只增長了1.1%,比較弱。大家還是捨不得、不敢花錢,所以這裡面有一個結構性的問題,這是需要今年下半年進行調整的。」徐洪才說。
——③——
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下降5.3%
專家:維護房地產穩定健康發展,而不是一味追求速度
大家關注的今年上半年房地產市場表現如何?7月17日舉行的發布會上,在介紹上半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相關內容時,付凌暉也做了相關介紹。
付凌暉表示,上半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243113億元,同比增長3.8%。分領域看,基礎設施投資增長7.2%,製造業投資增長6.0%,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7.9%,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59515萬平方米,下降5.3%,商品房銷售額63092億元,增長1.1%。
付凌暉在談到房地產走勢時表示,從中長期來看,我國房地產市場正從過去的高速發展轉向平穩發展,這是由房地產市場發展階段變化、市場供求關係調整決定的。
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創始院長賈康對紅星新聞記者表示,這個數據基本上在預期之內,下一步還是應該進一步出台鼓勵房地產穩定發展的政策。「對一些一二線城市而言,其實還是有一定提振空間。」
徐洪才表示,目前我國房地產市場其實還在繼續「探底」,要想維持房地產市場的穩定發展,還需要時間和政策支持。「目前房地產市場的變化是一種結構性調整,這是一個需要各方坦然接受的現實。就像一個中老年人的身體,再怎麼吃藥打針,也沒辦法讓其像四五歲小孩或者青春期的青少年那樣去成長,已經過了那個發展階段。現在需要做的是維護房地產市場穩定健康發展,而不是一味追求速度。」

山西太原,一售樓部銷售人員推介商品房 據視覺中國
——④——
6月進出口總額同比有所下降
專家:受全球經濟大環境影響
在進出口方面,今年上半年,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201016億元,同比增長2.1%。其中,出口114588億元,增長3.7%;進口86429億元,下降0.1%。進出口相抵,貿易順差28159億元。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增長9.8%。
今年6月,我國進出口總額34883億元,同比下降6.0%。其中,出口19898億元,下降8.3%;進口14985億元,下降2.6%。
對於6月份進出口總額出現下降的情況,賈康表示,這和國際上整體的經濟環境有關,也和我國進出口貿易目前的原則發生變化有關。
紅星新聞記者注意到,據海關總署7月13日發布的數據,今年上半年,東盟繼續為我國第一大貿易夥伴,上半年我國對東盟進出口3.08萬億元,同比增長5.4%,而歐盟為我國第二大貿易夥伴,進出口2.75萬億元,增長1.9%,對美國進出口2.25萬億元,下降8.4%。「未來一個階段,我們和歐盟還有很多包括民用客機在內的『大單』,這些都可以帶動進出口貿易的體量。」賈康說。
白明也表示,進出口受全球整體經濟大環境影響,「不止中國,很多國家最近一段時間進出口都有所下降。」
紅星新聞記者 付垚 吳陽 實習生 任彤彤
責編 官莉 編輯 何先鋒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