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踏入印度市場近十年時間,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人力和財力,長期穩居當地智能手機市場銷冠寶座,其份額一度超過了三成,遙遙領先其他對手。然而,就在大家都認為小米能在印度市場紮根並成功撈金之時,一紙凍結約48億元人民幣的通知令小米十年的努力都「白乾了」。
市場調研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在今年初公布了新的報告,2023年Q1印度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下滑19%,已連續第三個季度出現下滑。報告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印度智能手機市場出貨排名有了新的變化,OPPO(不包含一加)第4,小米掉到第3,vivo排第2,三星上升至第1位。市場份額方面,小米從去年底的23%下滑到16%。vivo份額從15%上升到17%,三星份額沒有太大的變化。

印度人為什麼突然不愛小米了?分析師指出:在過去幾年裡,小米在印度市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為印度消費者喜愛的品牌之一。然而,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印度市場上出現了一種現象,即印度人似乎對小米品牌的熱情有所減退。隨著印度智能手機市場趨於飽和,競爭也變得日益激烈。各大手機品牌紛紛進入印度市場,提供各種各樣的產品選擇。這導致了市場份額的分散,使消費者有更多的選擇。與此同時,其他品牌也在不斷改善產品質量和功能,與小米進行直接競爭。這種競爭加劇使得印度消費者開始嘗試其他品牌,不再局限於小米。
小米品牌一直以來以性價比高、價格親民而受到當地消費者的歡迎。競爭對手也有樣學樣,推出了性價比較高的產品。同時,OPPO、vivo等品牌通過投入更多的資金進行市場宣傳,提高品牌形象,進一步挑戰了小米在價格方面的優勢。此外,印度消費者對於品牌和產品的期望也在不斷提升,他們更加註重品質、創新和服務。小米在這方面是否能夠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成為了一個問題。
印度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上升到第2名的vivo,在印度市場推出了多個產品系列,以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他們提供從入門級到高端的手機產品,涵蓋各個價位段。並採取了地方化戰略,與本土合作夥伴合作,推出針對印度市場的定製化產品。深入了解印度消費者的偏好和需求,再根據當地市場的特點進行產品調整和定製,取得一些成效。

在印度市場,一些本土品牌能夠更好地理解並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具有更強的地方化優勢。而作為一個來自中國的手機品牌,在適應和融入印度市場方面可能還有一些挑戰,這種文化差異可能導致印度消費者對品牌的接受度下降。中國手機品牌在印度的發展可以預見會出現各種各樣的難題,但也有機會通過不斷改進產品和服務,加強品牌認知和用戶信任度,深入了解消費者需求並採取地方化戰略來取得成功。
業內人士這樣判斷:「小米不可能完全放棄印度市場,儘管在印度面臨一些挑戰,但它仍然有機會恢復消費者對其品牌的熱情,並取得進一步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