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一名高級技師數控車工、全國技能大賽車工比賽二等獎,夏洪兵昨日被正式命名為「成都工匠」,大會精神還在心中縈繞。今天,在中國航發成都發動機有限公司廠區內,夏洪兵早早來到工作崗位,便投入到產品的批量生產和機器零件的試製等工作中。
「現在公司正處於產能提升階段,我們需要運用所掌握的知識和經驗技巧不斷改善現場零件的加工效率和質量,達到降本增效的目標,共同助力國防裝備製造發展。」夏洪兵說。
苦練技藝 少年圓夢「數控刀客」
冷利刀鋒旋斬而至,盪劍回擊,一錯身便分生死……少年輕狂,誰沒有個俠客夢?曾經,年少的夏洪兵幻想通過「數控」鍛造出自己的「刀劍」,便憑藉一腔熱血進入了技校。
初入校園的夏洪兵原本想像,「數控」就像馬良的神筆,通過圖紙設計便能「畫物成真」。第一次上「數控」課,他激動萬分,恨不得馬上上手,現實卻狠狠地給他潑了一盆涼水。原來,由於「數控」的特殊性與嚴謹性,稍有不慎手部便會被卷進機器,老師根本不敢輕易讓學生上手。小禁不為,愈禁愈為,這讓少年郎對神秘「數控」更增添了無限好奇與嚮往。
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為熱愛,夏洪兵的專業成績從進校時的末尾躍逐漸升至學校前列,並多次在成都市車工技能大賽中獲得佳績。再後來,他因為「手藝」突出通過「校企合作」順利進入中航工業成都飛機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實習。
進廠那年,夏洪兵剛好18歲,運氣不錯的他分到技術一流的任師傅手下當學徒。但很快,他便迎來入職以來的重大考驗:一次接到急單,領導要求一周內完成任務。臨到收尾,夏洪兵卻發現完成的零件尺寸和預期相差徑庭。航天發動機領域對零件尺寸要求極高,公差需在0.02毫米以下,相當於人類頭髮絲的四分之一,而且航天零件大多價值百萬元,更容不得絲毫差錯。
任師傅得知情況後並沒有責備他,立即和他一起找問題調尺寸。臨驗收只剩三天,夏洪兵迅速調整狀態,從零開始,最終保質保量完成了驗收。經歷此事,夏洪兵一有空閑便抓緊磨鍊技能、訓練刀工,厚厚的鋼刀被他磨壞上千把有餘,本應青春稚嫩的雙手因反覆練習留下厚厚的老繭。

由「工」變「匠」 師徒結對趕超比學
憑著熱愛與刻苦鑽研,夏洪兵很快便「出師」了,手下徒弟更不乏學士、碩士等高學歷人才。一直認為「實幹重於理論」的夏洪兵,直到遇到一位「嗷卵犟」學徒,他的思想開始發生了轉變。
夏洪兵回憶,「這名學徒總是蹦出一些刁鑽問題,時而質疑為何要這樣加工,時而要求換種新方式操作,我都不想搭理。」在夏洪兵的認知里,工作目標最重要的是降本增效,原材料昂貴、機器設備複雜,要響應徒弟「愛創新」的想法就得投入更多的設備、資金和人力,而結果卻完全未知。一次,兩人因為一個零件加工方式的不同大吵了起來。第二天上班,徒弟卻主動和他打招呼,這反而讓夏洪兵有點不好意思。通過這件事,夏洪兵開始反思自省,自己不應只是「師傅」,更應與時俱進,學習徒弟的質疑精神與大膽創新。帶著這份體悟,在後來的一次科研產品加工過程中,夏洪兵發現一個零件的性質特殊、容易變形,如果按照原計劃幹下去,零件就會報廢。他果斷停止傳統加工思路,和團隊不斷摸索,通過創新方式將零件變形的地方控制了下來,幫公司避免上百萬元的損失。
今年,夏洪兵如願獲評「成都工匠」,他表示:「這是我人生歷程一個新的轉折點,我會努力突破自己的『天花板』,向『四川工匠』『大國工匠』看齊致敬,不斷精進磨鍊技能,帶好團隊,為國防發展、強國製造不懈努力!」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 記者 李世芳 責任編輯 何齊鐵 實習編輯 王淇 圖片 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