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的股票越來越多,但是投資者盈利的難度,並沒有變大。股票越多,市場抽血越嚴重,結構性行情越明顯,行業輪動,我們要把握節奏,談何容易?
節後,小凡就是喝茶、看戲,不要折磨自己。有些事情,痛過了,才懂敬畏。這些年,確實在股市順風順水,去年太自信了,年初滿倉硬扛了幾百點,今年就好了。很多粉絲,也跟著受益了,節前,紛紛減倉,節後參與也少。
交易印花稅大幅下滑!
1~2月,證券交易印花稅282億元,同比下降61.7%。這個數字出現的時候,我有點奇怪,這裡面有什麼問題,我也不敢問,保持沉默。
行情,越來越難了。有人說,節後不會參與人工智慧、信創、中字頭股票啊?走出來了,你說什麼都對,沒走出來前,節後的行情,是什麼容錯率,心裡沒數嗎?
小凡經常說,大盤綜合指數不重要,事實上,一個反彈向上的大盤指數,肯定比下跌,或者橫盤的時候機會多點兒,特別是新手散戶。行業輪動,行情走出來了,事後都是高手。
大幅下滑,說明大家沒有盈利,不想交易,2016~2022年,哪個年份,年初的行情好過?都已經形成習慣了,動不動就是急跌,日內跌4000隻股票,以前好罕見。
一般而言,5月、6月行情才會好點兒,4月份不用多說,雷聲滾滾,先不考慮大盤綜合指數,就是個股暴雷的事情,你如何躲?我忘記是哪個年份了,每天近100隻股票跌停,因為年報業績披露。
成交量沒有明顯下滑,印花稅這麼多,我真的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反正貢獻這個印花稅很少了,無論是指數基金ETF,還是公募基金LOF,都沒有這個稅。
註冊制之後,2億股民何去何從
個人觀點,註冊制之後,投資者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少,動不動就說美股漲得好,自己看看一年退市多少家,也只有5%的股票反彈,投資者的容錯率很低,我也很少碰個股。
用常識去體會,假如美股十年長牛,股民就能盈利,那麼他們還需要上班嗎?怎麼不全民炒股?事實上,A股的投資者,自己參與美股試試,你能活過幾集?不限漲跌,頻繁交易,追漲殺跌,一周就把本金虧完。
美股,一周漲幾倍,1~3個交易日,直接抹平漲幅,追漲了,一次就虧完。當然,美股也有投資,也有投機,任何市場,都只有少數人盈利,清醒點兒。
註冊制之後,股票的數量越來越多,退市的也越來越多,2022年退市的股票數量,接近過去幾十年的總和了。未來,ST、退市或是常態,即使沒有退市,就像創業板的那些邊緣股,波瀾不驚。
所以,大多數人只適合指數投資了,多了解巴菲特的十年賭約,大多數人跑不贏美股指數,一半以上的機構投資者,也做不到。
最後總結
無論是好行情,還是壞行情,永遠只有少數人盈利,熊市,虧損少點兒,牛市,就是從根部收割了。大家面對的行情一樣,都漲了,相當於誰都沒賺,都跌了,相當於誰都沒虧。
只有這種結構性行情,行業輪動,才是真正的高效收割財富,大起大落,行業牛熊,創業板的新能源、醫療,如何在大盤沒有跌的情況下,短期跌30%?這是真正的虧損,欲哭無淚。
以前的普漲,普跌,行情好都盈利,虧損後只要不割肉,未來都是反彈回來,套住了,放那裡就回血了,未來會如何?
個人觀點,不作為投資依據。謝謝點贊、關注,這樣下次就會第一時間收到更新了……
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