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遞網 雷建平 2月9日
禾賽科技(HESAI)今日成功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成為中國激光雷達赴美上市第一股。
禾賽科技是中概股底稿審查正式落地後,首家向美國資本市場發起上市的大型中概股企業,也是滴滴恢復上架以來,首家向美股發起上市的硬科技企業。
禾賽科技的上市,也使光速中國成為大贏家,此次IPO前,光速中國仍持股17.5%的股份,是投資人第一大股東。
推動光速中國投資禾賽科技的核心人物是光速中國創始合伙人宓群。宓群關注激光雷達賽道很早。
早在10年前,宓群在谷歌總部第一次體驗內部在開發的無人駕駛。儘管還在非常早的開發階段,試駕的不少感受相當不錯,但也有很多問題。
宓群認為,激光雷達是自動駕駛領域的核心硬體,非常需要突破,壁壘也很高,從投資角度看,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賽道。從那時開始,光速中國就在全球範圍尋找激光雷達賽道里好的創業公司。
光速中國與禾賽科技的接觸也不是一蹴而就。實際上,早在2014年,宓群就和禾賽科技CEO李一帆交流過,但當時並沒有投資,2017年禾賽轉型做激光雷達,宓群主動聯繫了李一帆。
「我和禾賽團隊做了多次交流,雖然初期產品不完美,但我們判斷在設計和架構上還是很有潛力的。」
宓群對雷遞網表示,禾賽科技創始團隊雖然很年輕,但有成長性思維,執行力強,且有all in的心態,所以,光速中國早在2018年初就投資了禾賽,且從2018年起連續領投禾賽5輪融資,累計投資金額超過1億美元。
光速中國的持續領投,也帶來其他跟投的投資人,最終,光速中國陪著禾賽科技走向上市。
宓群指出,相信隨著固態激光雷達的性能提升和成本降低,激光雷達會是未來成為新能源電動車的標配,增長空間非常大。
以下是專訪光速中國創始合伙人宓群實錄:

雷建平:祝賀光速。禾賽是您5年前投資,光速現在占禾賽17.5%的股份,是投資人第一大股東。今天,禾賽上市,您是怎麼樣的心情?
宓群:非常高興能在現場見證禾賽發展的新里程碑。作為公司的早期投資人,我們一路支持公司快速成長,中間也一起經歷了許多創業的坎坷。
令人欣慰的是看到像禾賽這樣的中國科技創新,從萌芽發展到全球領先,現在又在國際資本市場獲得全球投資人的信任。能夠這樣協力中國創新成功走向世界,讓我們很有成就感。
雷建平:當初是怎麼發現的禾賽這個項目?
宓群:對激光雷達賽道的關注,源於10年前我在谷歌總部第一次體驗內部在開發的無人駕駛。儘管還在非常早的開發階段,試駕的不少感受相當不錯,但也有很多問題。
我判斷隨著軟體的迭代開發,自動駕駛遲早會實現,它對整個汽車行業、能源、保險,出行方式等都會帶來巨大的變革。
當時我了解到試駕的谷歌汽車車頂上搭載的激光雷達,成本要10萬美元。激光雷達是自動駕駛領域的核心硬體,我覺得非常需要突破,壁壘也很高,從投資角度看,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賽道。
從那時開始,我們就在中國、美國、以色列等全球範圍尋找激光雷達賽道里好的創業公司,幾乎把這個賽道所有的公司都掃了一遍。
其實,2014年時我就和李一帆交流過,當時禾賽做的是激光氣體檢測,我判斷市場不夠大,沒有投。2017年禾賽轉型做激光雷達,有機械雷達樣品客戶在測試,我主動聯繫了李一帆。
當時我們對激光雷達行業已經做了很長一段時間的研究,行業的創業公司都在做和美國龍頭企業Velodyne 類似的機械雷達。我們判斷在性能和成本上要有突破需要做以半導體晶元為基礎的固態雷達,這在全球完全還是一個空白點。
我和禾賽團隊做了多次交流,他們在固態雷達方面也只是在實驗室剛開始做研究,有一個不成熟的prototype。我提出能否對雛形產品進行測試,最後就在禾賽辦公室的地下車庫進行了200到300米的測試,雖然不完美,但我們判斷在設計和架構上還是很有潛力的。
這個團隊我們也比較喜歡,他們雖然很年輕,但有成長性思維,執行力強,且有all in的心態,最後我們在2018年初投資了禾賽。
雷建平:禾賽是您一路多輪支持的優秀企業,您也幫了公司很多的忙。為何能這樣一路堅定支持?
宓群:光速從2018年起連續領投禾賽5輪融資,累計投資金額超過1億美元。一路堅定支持我覺得一方面我們有這個實力幫助公司,另外我們光速團隊都有硬科技和創業背景,知道硬科技創業的不容易。
在我們投資後的一輪融資非常關鍵,公司需要更多的資金完成固態雷達的研發,當時很多投資人都猶豫,沒有領投。我們對公司更加了解,又領投了下一輪,並帶來其他跟投的投資人。
除了持續地給予他們資金上的支持外,我們還幫助公司在各個節點提前做出戰略決策,為他們引薦全球合作夥伴及重要客戶,推動禾賽逐漸建立在激光雷達領域的核心壁壘。團隊的快速學習能力和非常強的執行能力,也給我們增加了很多信心。我們和團隊會共同面對各種挑戰,做長期正確但短期困難的決定,將中國創新做到世界第一,這種長期的陪伴也是我們的投資理念。
雷建平:您如何看待當前的激光雷達市場?
宓群:現在還是激光雷達市場爆發的前期。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快速普及,智能化包括高階輔助駕駛的需求不斷增加,對激光雷達需求也開始明確並在高端車上開始普及。
目前新能源車的發展還在初期階段,但發展速度非常快,中國新能源汽車佔比已達到25%,我們相信隨著固態激光雷達的性能提升和成本降低,激光雷達會是未來成為新能源電動車的標配,增長空間非常大。
雷建平:禾賽為何能如此快速地進行商業化?
宓群:2018年光速完成對禾賽科技B輪的領投,當時公司激光雷達的業務收入幾乎為零,但團隊有很強的執行力,產品研發的推進速度也比預期快。新能源電動車的快速發展,帶來了很強的激光雷達輔助駕駛的需求和商業化機會,但對激光雷達的成本控制有很高的要求。
禾賽很早布局的固態激光雷達的研發,在性能和成本上有很多優勢。加上禾賽提前布局的大規模自動化工廠的建設和投產,使得禾賽在新能源汽車激光雷達商業化做到了全球行業龍頭地位。
此外,禾賽很早開始建立自己的半導體晶元團隊,固態激光雷達里的很多晶元是自己研發的。通過自研自製的晶元進一步擴大了性能和成本的優勢,提高了競爭壁壘,加速了商業化。
雷建平:有觀點認為,近兩年「自動駕駛遭遇寒冬」,您如何看到這一觀點?
宓群:眼下,全自動駕駛的時代還沒有到來,技術和安全性還沒有做到可以完全商業化的程度,投入資金也大,還需要一段時間。相反,新能源電動車的快速發展,帶動高階輔助駕駛的商業化,也會間接促進全自動駕駛的技術發展。
雷建平:禾賽是中概股底稿審查正式落地後,首家向美國資本市場發起上市的大型中概股企業。您覺得這對中概股意味著什麼?
宓群:過去一年多,中概股的海外上市之路並不容易。現在禾賽科技順利打開了這扇門,這對中概股是一個很好的信號,顯現了全球資本對中國創新企業的認可,也是對走向全球市場的中概股的一種信心提振。
雷建平:2022年,不少投資機構都進行了縮編,也減少了投資,您覺得2023年投資市場會有怎麼樣的變化?
宓群:2022年雖然有很多的變化與挑戰,整個行業的投資節奏放緩,但光速擴大了投資團隊,保持了非常積極的投資節奏,重點在綠色科技新能源、硬科技和人工智慧等領域投資了一批優秀的企業。
隨著疫情已經過去,經濟的快速恢復,國家戰略對科技創新和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視,這對很多科技創新企業將是重大的利好。相信2023年的投資市場也會逐漸趨於回暖。
雷建平:光速2023年預計會收穫多少IPO?
宓群:禾賽科技的上市是我們今年開年的首個IPO。我們今年還有幾家硬科技公司會在科創板上市,另外還有幾家公司也在積極報會的過程中,期待在2023年我們能有更多的收穫。
雷遞由媒體人雷建平創辦,若轉載請寫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