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漲停分析(2023年2月6日)

2023年02月06日18:26:05 財經 1268

2月6日漲停分析

指數低開震蕩,個股跌多漲少,以ChatGPT為首熱點題材繼續活躍,漢王科技6連板,科創板海天瑞聲、雲從科技雙雙漲停,為兔年首批翻倍的個股。充電樁受利好消息刺激早盤沖高,信創概念股沖高回落,北京數據特區概念盤中發酵,國資雲、東數西算等板塊也有不錯表現,有色金屬、醫藥醫療、光伏、晶元等方向跌幅居前。今日收盤,滬指跌0.76%,深成指跌1.18%,創業板指跌1.4%;兩市收漲個股近1800隻,收跌個股近3000隻;兩市成交額合計8747億元,較上個交易日降低399億;北向資金合計凈賣出5.43億元,其中滬市凈買入13.14億元,深市凈賣出18.57億元。

每日漲停分析(2023年2月6日) - 天天要聞

每日漲停分析(2023年2月6日) - 天天要聞

市場主線:大小盤分化加劇 重點留意熱門板塊輪動中的結構性機會

今日早盤市場延續回調整理走勢,兩市超3300家個股下跌,三大股指均跌超1%。從盤面中來看,chatGPT概念引領人工智慧板塊延續近期強勢,充電樁則受到消息面利好而逆勢上漲,信創方向則呈現較為明顯沖高回落態勢。此外CXO、白酒、有色等權重板塊跌幅居前,市場整體黃白線分化明顯,當前主要的賺錢效應仍集中在短線題材熱點之中,故在指數回調整理的過程中應對上仍重點留意熱點輪動中結構性機會。

每日漲停分析(2023年2月6日) - 天天要聞

今日共36股漲停,連板股總數9隻,14股封板未遂,封板率為72%(不含ST股、退市股及未開板新股)。個股方面,人工智慧板塊漢王科技6板、雲從科技科創板6天3板、川大智勝6天4板、天娛數科4天3板,併購重組的中航電測創業板3板,充電樁板塊華鋒股份2板、英可瑞創業板首板,元宇宙概念股捷榮技術2板、廣博股份2板,數字經濟板塊華塑控股3天2板、南興股份3天2板。今日收漲個股1823隻,收跌個股2870隻。

每日漲停分析(2023年2月6日) - 天天要聞

#金粉社區##財經##股票##今日復盤##我要上頭條#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成大器者,必須經歷的三項修鍊 - 天天要聞

成大器者,必須經歷的三項修鍊

導語:一名優秀的管理者,必須要經歷三項的修鍊。是哪三項修鍊呢?本文與大家探討。最近,和企業家朋友聊天,我有一個明顯的感受:大家都不怎麼談增長目標了,都在說要向內看,做好管理。這是好事。外部環境越困難,就越要向內看,練好基本功。
暴跌712億!康方生物美國合作方,跌慘了 - 天天要聞

暴跌712億!康方生物美國合作方,跌慘了

陰霾散去,中國的創新葯企又往前走了一大截。 4月25日,港股上市公司康方生物(HK9926)宣布, 派安普利(商品名:安尼可)獲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准兩項適應症,用於治療晚期....
特朗普的「服軟」背後:中美貿易戰的最新變局與中國經濟的韌性 - 天天要聞

特朗普的「服軟」背後:中美貿易戰的最新變局與中國經濟的韌性

在全球貿易格局的風雲變幻中,中美貿易戰一直是國際經濟舞台上的焦點。5月4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接受全國廣播公司(NBC)節目採訪時的一番表態,引發了廣泛關注。他表示「願在某個時候」降低對中國商品加征的關稅,因為當前的高關稅已經讓這兩個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的貿易往來陷入僵局。這究竟是特朗普的權宜之計,還是中美...
最新,歸屬凈利潤最高的103強個股! - 天天要聞

最新,歸屬凈利潤最高的103強個股!

序股票名稱最新價(元)成交量成交額換手率%歸屬凈利潤1工商銀行7.01645萬45.47億0.24842億2建設銀行9.06224萬20.38億2.34834億3農業銀行5.42656萬35.56億0.21719億4中國銀行5.53311萬
債務重組協議簽署及股權解封等,11家上市公司發布重要公告 - 天天要聞

債務重組協議簽署及股權解封等,11家上市公司發布重要公告

一、蒙草生態:喜獲"綠色長城"建設入場券蒙草生態聯合體,以2.04億元中標內蒙古阿拉善左旗防沙治沙鎖邊工程,將在蒙甘邊境築起一道抵禦黃沙的生態屏障,讓"三北"防護林工程再添璀璨明珠。二、領湃科技:儲能賽道再落關鍵一子旗下領湃儲能與新疆科匯電
理財公司披露「成績單」,整體盈利能力提升 - 天天要聞

理財公司披露「成績單」,整體盈利能力提升

4月30日,興銀理財、光大理財、蘇銀理財、寧銀理財等多家理財公司披露2024年度報告,行業經營情況浮出水面。數據顯示,行業整體盈利能力持續提升,部分理財公司凈利潤增速突破20%。經營數據亮眼從凈利潤指標來看,股份行理財公司在行業中佔據領先地
年輕人如何避免掉入消費主義陷阱? - 天天要聞

年輕人如何避免掉入消費主義陷阱?

在物質豐裕的時代,消費主義陷阱如同隱形的漩渦,悄然吞噬著年輕人的財務健康與精神世界。它通過廣告轟炸、社交媒體渲染、金融工具誘導,將「買買買」包裝成生活意義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