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下昨天《股市的本質是套現,投資者信心不足,註冊制是關鍵節點》那篇文章里:「重指數,輕個股。」
不少讀者說不明白什麼意思,後來我發了個狀態,是這麼寫的:指數,不會太難看,個股,很容易踩雷。主要研究指數規律就好,研究個股的話,估計遍地是雷。
我再進一步開展聊聊,我沒有想到會有這麼難理解,所以當初寫文章時候便沒有展開。
首先,這件事情大概率發生在註冊制開始以後,而不是開始那一刻。
因為開始之後,我們也不知道會發展成什麼樣子,但是有一種可能就是公司IPO門檻再次降低,本意也是這樣。
然後再發展到一個階段之後,說的簡單點,不好公司就會有很多,這時候如果不轉變思路,還想在萬八千個股票中找到一個重倉,那就更難了。
也許自己剛剛研究覺得不錯,買入三個月就退市了,也沒什麼稀奇的。這時候研究成本特別高,因為範圍大了,但是因為劣幣也多了,風險還加劇了,所以性價比就不如過去。
但是指數不會退市,「重指數,輕個股」更多的是以安全性的角度去看,有的讀者可能會自信滿滿說:「壽老,您放心,我非常厲害,我不選垃圾公司,我只選白馬就好了。」
如果股市這麼簡單,那大家都賺錢了,這兩年如果選白馬的人戰績是不好看的,確實有些白馬反彈,但是誰能買在底部?
一家你看好的公司,當時價格是150元,然後隨著不斷震蕩下跌,一般人會從多少錢入手呢?140?130?120?還是70?如果你最終在70入手了,或者不斷補倉平均成本為70,它最終跌到了20元止跌了,然後震蕩一年,底部再次暴漲60%,20*(1+60%)=32元。
這種暴漲,對於成本高的人,也就是回了點血。市場不止是有白馬股,即使它安全,如果散戶都去買了,那麼也不會漲太好,這兩年就是例子,前十大熱門股很少看到白馬的身影了。
也許,我考慮問題的角度,都是先怎麼盡量安全。以前的市場屬於有門檻,相當於這些上市公司再慫,至少面上過得去,都是萬里挑一的。
比如相親,一群異性讓你選,雖然你放眼望去沒什麼喜歡的,但是這些也都是年入百萬或者清華北大畢業的,即使不好,也不能再好了。
但是未來你可選擇的範圍里,除了這些濃眉大眼的高收入高學歷的人,還有小偷,混混更行各業三教九流的,其實選擇的難度大大加大了。
我不知道解釋之後,是不是還有些人聽不懂?雖然濃眉大眼的人裡面也可能有安嘉和,但小偷混混里大概率也不會出幾個好的。
股市裡就是這樣,看著不好也可能會被拿來炒作,但如果公司底子不好,那最後真的可能一地雞毛。
這些年,股民最大的信心是:「虧了拿著就好,早晚會回來的。」其實,依託的就是當初的上市門檻,市場選的都是濃眉大眼的公司。
但是如果一旦門檻降低,就會有新的局面:「虧了拿著也不行,過幾天公司倒閉了。」
這些年投資者其實在大範圍的理財中,經歷過這種事情。
比如曾經投資標的少,只知道國債,銀行存款,後來陸續出來很多其他東西。比如信託,理財,這裡我不討論股市和期貨,這些高風險高波動的市場還是很多人排斥的。
後來有了匹凸匹,真的是打破了很多人的認知,而公司也如雨後春筍般出來,高達一兩萬家。
其實買匹凸匹的這批人,本質上也是風險厭惡型,畢竟這不是凈值波動產品,合同里也是固定收益。
但是沒什麼經驗,不少人拿它當存款和理財買了,最開始可能收益高,我聽說後面也就6%左右,但是本金都沒有了。
上面這些內容,也算是為昨天的文章進行一個補充,我寫東西還是本著大家能理解,如果有疑問我就再拆解一下。
但如果還是理解不了,可能是思考的角度和看重的點不同,沒有什麼問題和關係,我的建議僅供參考即可,為各位讀者的體系里增加一個拼圖,如果實在不知道這個拼圖放在什麼位置,聽聽就好,放在一邊也無妨。
早上帶著孩子開車去了趟天津,一路往返也是比較疲憊,而且天氣不是特別好有大風還寒冷,若不是孩子堅持,也不想在孩子面前食言可能真的就取消了。
不過好在一路大家很開心,收穫了寶貴的旅行回憶。
可能是往返開車,又在景區遊覽,還是覺得有些疲憊。
回來之後便開始寫今天的文章,凡事都要趁熱打鐵,把之前讀者的疑惑進行解答。
今天是北方小年,越來越臨近春節了,祝各位讀者小年快樂。
晚安,各位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