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10月份的經濟數據出爐了,有很多亮點,也有讓人不太開心的地方。
我們今天懷著有些沉重的心情,來看一下10月的消費數據。
數據是最好的答案。但是,我們認為,這裡面是有隱形陷阱存在的。另外,大家都知道消費是有問題的,那麼,消費的問題又在哪裡呢?
我們都知道,中國經濟有三駕馬車:投資、消費和出口。
從10月的經濟數據來看,投資和出口都還是不錯的,1-10月投資增長5.8%,出口增長13%。另外,作為國民經濟核心的製造業也表現不錯,增長4%。
但是,我們如果要看消費數據,就有些不太好看了,這到底是為什麼,這裡面到底有什麼問題?
我們先來看看10月份單月的消費數據,到底有多麼不好看?
這張圖就是官方公布的10月份消費數據圖表。我們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幾個要點。
1、10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總體下降0.5%,也就是-0.5%。這裡面還有汽車銷售在支撐著,如果剔除掉汽車,就是-0.9%。
2、我們來看細分數據。除了糧油、食品、飲料、中西藥品和汽車這幾個數據有較高增長之外,石油及製品類消費微增之外,其他細分消費數據都是下降的。
3、細分數據中,跌得最慘的是家用電器及音像器材類跌14.1%,建築及裝潢器材料類跌8.7%,傢具類跌6.6%。這裡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房地產下行,對相關消費的影響是很大的。
4、我們認為老百姓的基本生活沒有受到太大影響,餐飲購物還是很熱鬧的。但是,餐飲收入竟然跌了8.1%,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跌7.5%,通訊器材類跌8.9%,與之相比的是糧油食品類卻增長了8.3%。這裡可以明顯看到,老百姓的生活消費,已經收縮到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了。
這些數據看起來,確實有些讓人崩潰。關鍵是10月份還有兩個重要的消費支撐,一個是十一長假,第二個是雙十一事實是提前一個月就開始啟動了。但是,這兩個大規模的消費機會也背不動10月份的數據,這裡面到底發生了什麼?
我們前面講過,數據裡面是有隱性陷阱存在的,換句話說,就是表面上數據不好看,實際上並不能準確反映真實情況,更不能代表趨勢。
我們不能脫離大背景來看經濟,更不能脫離大背景來就數據而談數據。
第一個大背景是,最近兩三年,中國經濟有三個重大的戰略調整。一是經濟結構調整,特別是房地產、高端製造和實體經濟;二是科技興國戰略;三是金融秩序和風險化解。
第二個大背景是,複雜和國際政治經濟形勢和疫情防控,這兩個方面經歷了考驗。
大家都知道,經濟發展是有其自身的規律的。戰略層面的調整,需要一定的周期才能反饋到消費末端上來,這裡面是有時間差的。現在看來,這個時間需要兩到三年。
說得直白一點,我們可以把2022年底的消費數據,看做是前一個調整周期的探底,以及新的增長周期的起步期。
為什麼這麼講,我們這麼講,當然是有根據的。
篇幅有限,我們不太可能講長篇大論,我們有幾個基本觀點,供大家參考。
第一,中國經濟在戰略層面的調整已經基本到位;
第二,今年全面部署刺激經濟政策,尤其是從防疫20條到金融16條,政策層面的動作已經到位;
第三,二十大全面部署未來戰略,是中國經濟進入新的騰飛時期;
第四,國際政治經濟形勢,政治戰、經濟戰和軍事戰,都已經到了收尾階段,新的和平時期即將到來。
所以,簡單來講,消費的問題,一是經濟環境與周期問題,二是信心問題。
2022年末,我們已經看見了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