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劉程輝】據路透社報道,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11月1日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當前歐洲的主要任務是穩定物價,必須動用所有可行手段去實現這一目標,確保把通脹率帶回2%。她強調,即使歐元區經濟衰退的可能性增加,歐洲央行也必須繼續加息以抗擊通脹。

路透社報道

現任歐洲央行行長、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資料圖)
拉加德警告說,通脹在高位滯留時間越久,整個經濟面臨的風險就越大,她沒有具體說明歐洲央行可能在何時停止加息。
「目標很明確,但我們還沒有達到。」她說,「未來我們還會進一步加息。」
她補充道:「我們的任務是穩定物價,我們必須動用所用可利用的工具來實現這一目標」,「我們決心採取必要措施,達成將通脹帶回2%的目標。」
俄烏衝突爆發後,能源危機對歐洲國家通脹影響仍在持續。今年10月,歐元區19個國家的通脹率預計再創新,高達10.7%。這將是自1997年有記錄以來,歐元區通脹率首次超過10%的門檻。

歐元區通脹率再創紀錄,《紐約時報》圖
歐盟統計局(Eurostat)10月31日公布的初步數據顯示,歐元區國家10月份的通貨膨脹率較9月份(9.9%)上漲了0.8個百分點。總體來看,能源價格上漲仍舊是導致通脹率再創紀錄的最主要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歐元區不同成員國之間的情況也各不相同。
波羅的海國家(愛沙尼亞、立陶宛和拉脫維亞)仍是受能源市場波動最嚴重的國家,通貨膨脹率均保持在20% 以上,其中愛沙尼亞以22.4%高居歐元區國家之首;義大利通脹率高於分析師預期,同比增長12.8%;德國通脹率躍升至11.6%;儘管通脹率預計為7.1%,但法國仍是受影響最小的國家。

「政客」新聞網稱歐元區通脹達到10.7%
「政客」新聞網歐洲版援引德國商業銀行經濟學家克里斯托弗·威爾(Christoph Weil)的話稱,歐洲通脹率可能仍未到達頂點。他指出,由於物價「全面強勁上漲」,通脹率「明顯高於預期」。威爾預測,歐元區通脹可能會在年底前突破11%。
通脹高居不下,歐洲央行10月27日召開會議決定再次加息75個基點,這是自9月8日後第二次大幅加息75個基點。今年以來,歐洲央行已累計加息200個基點,這也引發了外界對歐洲經濟陷入衰退的擔憂。
上周,歐洲央行的一項重要調查顯示,大多數專家預計歐元區從今年第三季度到2023年第一季度,經濟增長將為負數,累計下滑0.7個百分點。到2023年,他們預計歐元區經濟將基本上停滯不前。
歐洲央行管理委員會成員奧利·雷恩(Olli Rehn)甚至指出,如今的歐洲又一次面臨陷入滯脹的風險。
在經濟學中,「滯脹」通常伴隨著高通脹、高失業及不景氣的經濟。通俗而言,即物價上升,但經濟停滯不前,它是通貨膨脹長期發展的結果,而歐洲上次遭遇滯脹還是在1970年代。
「全球金融穩定面臨的風險正在上升,滯脹危機增加了。」雷恩說。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