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忍住不加息的國家,越來越少了。
美元強勢加息背景下,日元貶值32%、英鎊貶值17%、歐元貶值13%、人民幣貶值11%……
這個背景下,日元加不起,中國不願加。各有各的難題,日本不加息是因為國債,中國不加息是因為還有餘地。
這場貨幣亂局,預估要到明年3月露出端倪,因為美聯儲想在那時結束。
1、日本,GDP回去了
上周,日元跌破145後,日本央行開始干預匯率。以美元計價,日本國內GDP要跌破4萬億,這是近30年來的首次。
日本媒體說,經歷消失30年後,還要再倒退20年!
日本對於經濟制度,一直信信奉的是完全自由,對外匯不進行任何管制。但是,面對日元的快速貶值,他們也坐不住了。主動下場買入日元,拋售美元穩定匯率。這是日本近幾十年來,第一次主動干預匯市。
目前能干預的子彈還有1萬億美元外匯儲備,不知道能堅持多久……,因為這些家底要買能源、糧食等一些必需品。
今年日本汽車減產,出口的工業品越來越少,導致順差能力大幅下降,甚至出現了大額逆差。如果美元是家底的話,現在的日本就好比坐吃山空。
讓日本頭疼的不僅僅是這些,還有國債!
日債是經濟總量的256%,總額達到了1026萬億日元,平均每個日本人背負991萬日元,大體相當於人民幣50多萬。美國經歷疫情打撒錢之後,國債也就占經濟總量的121%。為了維護美元信譽,現在開始了加息動作。(很多人認為加息是為了通脹,呵呵!)
按照西方經濟學理論,日本為了保匯率,此時應該做的是跟著美國加息。
然鵝,這條路根本走不通。
目前天量的國債總額,靠的是負利率支撐。如果跟著美聯儲加息,日本政府每年就要面對40萬億利息支出,而且新債根本就發不出去。政府歲如也就100萬億附近,其中49萬億是發債而來。
老的還不上,新的發不了。更恐怖的是要面對老國債的拋售,一下子就崩!
日元貶值不可避免,失去30年後GDP總額來到90年代初。只是,數字回來了,產業優勢卻再也見不到。
那個年代,日本經濟總量第二,樓價、股市異常繁榮。日本遊客,在世界任何一個景區,都是最受歡迎的大款。
這一切,猶如黃粱一夢。
2、歐洲,產業正在遷徙
受能源價格高企影響,歐洲正在邁進產業空心化,企業猶如候鳥一樣遷徙。
歐元區7月工業產出同比下降2.3%,這個數字是工廠被迫停產,僱員被迫休假背景下創造的。
歐洲有色金屬協會稱,歐洲已經消減了一半的鋁和鋅產能。最大鋼鐵製造商停用歐洲產能,化工巨頭紛紛外遷得以繼續生產……
德國汽車、化工等行業,都在考慮外遷,或者已經外遷。
外遷的方向,一個是中國,另一個是美國。
據華爾街新聞報告,歐洲鋼鐵、化肥等生產商被迫轉移,其中一個方向就是美國。美國最近的動作也恰逢其時,近期通過的針對製造業、綠能政策對歐企很有誘惑力,尤其是化學、電池等行業。
歐洲的工業體系,已經完全處於癱瘓的邊緣。歸根結底,主要源於能源價格暴漲。
目前這個結局,是美國最希望看到的。站在美元對立面的歐元,一旦失去了工業內涵,基本就失去了含金量。如果歐元失去競爭力,那麼美元的信譽就會加強,這一波的戰略意義徹底完成。
當年的蘇聯巨變,讓美國吃了幾十年的紅利。如今歐洲塌了,還能再延緩一下,這個局面符合美國利益。
對於歐洲來說,開局還好好的,現在回不去了。當時意氣風發的聯美製俄,最後發現是割股剖腹,不知道還能倔強到幾時。
更有意思的是一則飛機採購。
9月22日,廈門航空與空客簽訂協議,購買40架A320NEO系列飛機。廈航此前一直是波音單機型運營,此刻這個動作很有深意。
歐洲,此刻不得不深思了……
這波美國操作,鞏固了美元地位,得到了部分歐洲產業,日、歐都上了砧板。
乾隆時期,和珅跌倒嘉慶吃飽。歐日,又何嘗不是?明年3月,一切塵埃落定。不加息的,大部分會受傷很深。人民幣會不會分一杯羹?
對於一些國家來說,加息是被動無奈,獨立自主底氣的並不多!
3、說說資本市場
周五,資本市場繼續下探。而我們,會不會跟?
基本面角度,其他國家都在緊縮,而我們一直是獨立的貨幣政策。技術上看,此時在做底部構造,連續縮量已經說明了問題。
這個時候,不應特別悲觀。樓市,屬於高位回落。股市,屬於童姥,3000點附近青春永駐。
下周的走勢,有個5分鐘反彈要來。這就是關注1分250線,以及5分250線的壓力即可。形態上來說,此處繼續殺跌意義不大。
按照節假日規律,節前跌節後漲,節前漲節後跌。
馬上大長假了,下周收盤後剛好是月、季線收官。這裡只要不破前期低點,一個大級別的底分型構造開始,歷次來看季線級別的一筆向上,都是大行情的開始……
向下的時候,多想想價格便宜,向上的時候想風險。
股市,除了那些大白馬,哪還有啥泡沫?資產都已經打折不少了,還能跌倒哪去?
節前,先走個反彈再說吧!
以上僅供參考,如有雷同純屬巧合,不做為投資依據!
還有一周,休息日再也不會跌了,這麼一想比較期待假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