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興市陶瓷行業協會史俊棠:協會工作二十年 服務行業樂陶陶

2022年07月01日20:37:18 財經 1177


宜興市陶瓷行業協會史俊棠:協會工作二十年 服務行業樂陶陶 - 天天要聞

2002年6月底,在陶業界人士的熱切期盼下,宜興市陶瓷行業協會成立掛牌,我有幸擔任會長,這一路走來,竟長達四屆20年。20年,在歷史的長河中只是一瞬間,但真要一天天走過來,倒也確實不短,回首來時路,慨嘆多征塵,在陶協成立二十周年的重要節點時刻,我禁不住感慨萬千,思緒綿綿。

一、歷史機遇、千載難得

上世紀九十年代起,隨著改革力度的不斷加大,原本國有的大型企業江蘇省宜興陶瓷公司及所屬的幾十家工廠,不同程度地遇到了繼續發展的困難,用改革的手段來逐一解決這些歷史性的問題,是不二的選擇。因此,長期履行行政管理職能的陶瓷公司,最後不得不面臨現實而鬆綁了所有企業,有的破產重組、有的轉制、有的化大為小找人承包,長期帶有國有企業光環和套在計劃經濟體制下,難以擺脫桎梏的國有集體陶瓷企業,鳳凰涅槃浴火重生,他們克服陣痛,在市場中尋找新的定位。另一方面,沐浴在改革開放春風裡的鄉村陶瓷企業、合作合資的陶瓷企業、民營私營的陶瓷企業,卻發展得順風順水,一路高歌。在這樣的陶瓷業態情況下,如何加強行業管理,成立行業協會擺上了議事日程。在陶瓷業界市、鎮人大兩級代表和市政協委員的多年呼籲下,市委、市政府決定成立陶瓷行業協會,於是,這一行業責任歷史性地落到了我們的頭上,也給予我這個會長寄予了厚望,我暗下決心,一定緊緊依靠全體會員,團結秘書處一班人員,不負使命、不負重任地開啟了20年協會工作的征程。

二、行業平台、又高又大

宜興市陶瓷行業協會史俊棠:協會工作二十年 服務行業樂陶陶 - 天天要聞

感謝宜興的先民們,捏泥為器,燒器成陶。7300多年的制陶史,脈絡延綿、傳承有序,且門類齊全、品種繁多,使地處蘇浙皖三省交界、太湖西岸的宜興享有了陶都的美譽。新中國成立後創辦的一家家陶瓷企業,為傳承發展宜興陶瓷打下了較好基礎,包括產品開發、技術積累、人才培養、市場拓展等各個方面。陶瓷在八十年代前一直是宜興工業的重要產業,利稅大戶,尤其是丁蜀鎮的支柱產業,民生所系。所以,宜興陶瓷行業是個大平台,一個陶瓷傳承發展脈絡清晰、陶瓷文化底蘊深厚的平台,行業協會的成立,這些都是可以享用不盡的優質資源,因此,我們緊緊圍繞陶瓷經濟、陶瓷文化來開展工作,以陶瓷經濟的發展,來帶動陶瓷文化的繁榮,以陶瓷文化的繁榮,來促進陶瓷經濟的發展。20年來,這一指導思想始終不變,無論是陶瓷經濟的發展,還是陶瓷文化的繁榮,都呈現了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宜興陶瓷,依然是個業態優良的行業。

三、陶瓷企業、自強不息

宜興市陶瓷行業協會史俊棠:協會工作二十年 服務行業樂陶陶 - 天天要聞

協會成立的初期,全行業有800多家陶瓷企業,截止目前,已有法人陶瓷企業1248家,這還不包括近萬個家庭作坊,至2021年,年銷售億元以上的陶瓷企業已有31家,5000萬至億元的20家,3000萬至5000萬的企業19家,整個陶瓷企業經濟總量由2002年的34億元上升到2021年的171億元(萬個家庭作坊的紫砂生產經營部分不在統計之內),而且規模企業逐年的應稅銷售始終占整個行業的57%以上。因此,就宜興的陶瓷來說,確實是骨幹規模企業在挑重擔,這些企業中尤以工業陶瓷為主,在20年來的發展道路上,他們面臨著生產擴能、技術改造、人才培養、新品開發、外抓市場、內抓管理的企業使命,更有上交利稅、環境保護、安全生產、依法用工等社會責任。所以20年來,我非常敬佩陶瓷骨幹企業的百折不撓,非常感謝他們對協會工作的支持,有這樣一批宜興的優秀陶瓷企業家路濟民、馮家迪、葛伯初、王美蘭、邱永斌、裴小羅、孫炳華、談志堅等同志,他們堅守陶瓷,幾十年如一日,他們忍辱負重,守望相助。他們,是宜興陶瓷產業的脊樑。

四、陶藝繁榮、人才興旺

宜興市陶瓷行業協會史俊棠:協會工作二十年 服務行業樂陶陶 - 天天要聞

進入新時期以來,經濟發展,文化繁榮,宜興陶藝的五朵金花中的紫砂、均陶青瓷、彩陶不同程度地釋放了傳承發展的巨大能量。尤其是宜興紫砂,隨著茶文化的悄然興起到燎原之勢,帶來了廣闊的市場,市場促進生產,生產吸引人才。一時間,各種要素向宜興紫砂集結,使宜興紫砂的傳承發展超乎了人們的想像。紫砂已成為丁蜀地區的富民產業,紫砂文化,已成為陶都宜興不可替代的城市名片,隨之也帶動了均陶堆花工藝、青瓷藝術、彩陶藝術的創新發展、藝術陶瓷的繁榮,又極大地調動了生產的積極性。截止2021年,享有各級各類技術職稱的陶藝人員總數達6440人,其中高級職稱的有783人(正高256人,高級527人),中級職稱的有1303人,初級職稱的有4324人(助理工藝師3426人,技術員898人),正是這支龐大的技藝隊伍,為宜興陶藝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正是有了像徐漢棠李昌鴻徐秀棠呂堯臣譚泉海汪寅仙周桂珍曹婉芬何道洪顧紹培、毛國強、鮑志強、曹亞麟李守才邱玉林、徐安碧、吳鳴、季益順范永良陳國良張紅華、陳建平、儲集泉、呂俊傑等這樣20多位國家級大師以及100多名省級大師、省級名人的領軍作用,使以紫砂為代表的宜興陶瓷藝術獨領風騷於國內外市場,陶藝陶文化的繁榮興旺,陶藝人才的不斷壯大,也讓行業協會有了更多的活動內容,有了為會員更多的服務機會。

五、黨政重視、領導關心

成立陶瓷行業協會,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四套班子主要領導到會祝賀協會成立。因此協會的工作,一開始就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關心與支持,在之後的陶瓷經濟如何發展,陶瓷文化如何弘揚,陶藝人才隊伍怎麼培育,市委、市政府十分尊重協會的建議與意見。2009—2013年,「陶都風——宜興陶瓷藝術展」分別在北京、上海、深圳、無錫、台北、香港隆重展出,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參加每次的開幕式。特別是中斷了15年的宜興陶瓷文化藝術節,市委市政府在聽取多方意見後,決定恢復舉辦,並改名為「中國宜興國際陶瓷文化藝術節」,2013、2015、2017、2019連續四屆,「中國陶都 陶醉中國」,每屆主題突出,陶藝搭台,經濟唱戲,文化氛圍濃厚,陶藝人歡欣鼓舞,國際化程度一屆比一屆提高,為鞏固陶都地位和提升宜興城市的美譽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市委市政府歷來對陶瓷行業的發展十分重視。市政府出台了《宜興陶瓷產業發展意見》。無錫市人大常委會制訂了《宜興紫砂保護條例》。2019年11月15日市委市政府召開了宜興紫砂高質量發展大會。在陶藝界享有全國、江蘇省、無錫市宜興市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30多人,全國、省、市勞模、「三八」紅旗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等有10多人,這些厚愛和關心,有力地支持了陶瓷行業的繁榮發展。協會為貼近行業服務,省、市陶協的秘書處設在丁蜀鎮,20年來的協會工作、協會的建設,同樣得到了丁蜀鎮黨委政府的關心和支持。

六、服務宗旨、牢記在心

協會剛成立時,秘書處就我和鮑建生、王明康、馬東郢、蔣堯基、王杏生、李勇平等幾位同志。一張報紙《陶都通訊》按月出報,兩份內刊雜誌《江蘇陶藝》《宜興紫砂》按季出刊。後來由於工作量的增加而逐步添人,包括今年已82歲的崔聽槐同志,已故張志泉同志,還有蔣新達、馮建中、程輝、鄭春和、楊慧玲、吳衛莉、程同德、史昶、朱耀華、黃擁軍、王正祥等同志。協會秘書處擔負著省、市陶協的許多服務性工作,尤其是對宜興陶瓷文史資料的搜集、整理,先後出版了《宜興陶瓷史》《宜興紫砂陶》《宜興均陶》《宜興青瓷》《宜興彩陶》《宜興美陶》《宜興工業陶》《紫砂研究》1—5輯,各種陶藝陶文化畫冊更是不計其數。大家牢記服務、代表、協調、自律的協會宗旨,僅有一點有限的津貼,天天上班,從無怨言。我深知,社團是靠自身存在的意義和價值,靠服務和質量換取自己的生存條件。根據行業特點,為了精準服務,先後設立了花盆、原料、均陶、紫砂、青瓷、陶刻、雕塑、工業陶、建築陶、古陶瓷、女陶藝家、青年陶藝家等12個分會,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在宜興設立了紫砂專業委員會,省陶協則設立了陶瓷藝術專業委員會,中國藝術研究院成立了紫砂研究院,江南大學也在去年成立了中國紫砂設計研究院,陶都中專設立了顧景舟紫砂藝術學院,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也將成立陶都紫砂學院,市總商會在陶協掛牌了宜興陶瓷商會,使協會的服務工作越來越細,越來越精準。而義務服務於分會的許多同志,像史小明、蔣琰濱、葛海軍、張榮法、周占群蔣雍君范澤鋒、徐曲、顧濤、王瀟笠等同志,為分會的工作付出了很多。協會以團體會員的身份加入了國際陶藝學會,先後和歐洲陶藝學會、英國陶藝協會、日本常滑陶瓷商業協會、韓國陶瓷文化協會簽約為友好協會。國內與昆明茶葉協會、匯加集團等建立友好合作關係,為會員的服務拓展了門路。協會於2013年10月30日成立黨支部,使黨建工作、黨員活動正常開展。2017年第四次換屆工作時,設立了監事會,有周泉榮同志任監事長。正是這些順應行業發展,加強協會自身建設,貼近會員需求的服務,不斷增強了協會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在全國陶瓷行業各級地方協會中,有一個較好的評價,前來參觀學習交流的全國各地陶瓷業同行每年都有。

宜興市陶瓷行業協會史俊棠:協會工作二十年 服務行業樂陶陶 - 天天要聞

七、陶業滋養我、我不負陶業

十分感謝多年來陪伴我服務於協會工作的同志們,我個人的作用畢竟有限,也正是協會秘書處一班人,團結和諧,牢記宗旨,忘我工作,無我利益的境界,滿滿的正能量,譜寫了一曲曲碩果華章。

我出生於陶鄉,雖父輩世代務農,但母親卻是地地道道的「窯場上人」(指吃陶瓷飯),我的外祖母、幾位姨娘姨夫、姑媽姑夫也都是陶瓷工人,所以說陶業滋養了我一點不為過。尤其是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我參與創辦紫砂工藝二廠,九十年代初,創辦中外合資金帆陶瓷企業,1989年至2002年到陶協工作,我幾乎置身於陶業之中。40多年來,無論工作崗位怎麼變動,我一直為陶都唱讚歌,陶協成立後,我更有責任為陶業鼓與呼,並且利用業餘時間先後出版了個人專著《永遠的陶都》《唱響陶都》《守望陶都》三本集子,以及圍繞宜興陶業傳承創新、高質量發展的大量建議、政協提案,陶業滋養了我,我沒有辜負陶業。20年的陶協工作,豐富多彩的服務內容伴隨著我漫長的日程,有歡樂也有煩惱、有成就也有不足、有經驗也有教訓。總之,隨著歲月的流逝一切都已成為過去,它是我人生中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我會倍加珍惜,且作為永久的美好回憶。

時代大潮澎湃向前,人類社會的所有活動,都是一代代人在努力奮鬥。宜興市陶協將把服務行業的宗旨牢記在心,為這個行業的發展繼續貢獻智慧和力量。只要生活在,陶瓷永伴隨。我非常高興,也樂見宜興陶瓷的傳承發展,創新發展,繁榮發展,並永久造福社會、造福民眾,成為宜興城市名片、鞏固陶都地位無可替代的光彩產業。

作者簡介:

史俊棠,男,1950 年出生在陶都宜興,1966年初中畢業回鄉務農,1978 年到公社工交辦工作,1982 年 至1992 年在宜興紫砂工藝二廠任副廠長、廠長兼黨總支書記,期間被評為全國優秀農民企業家、江蘇省鄉鎮企業家,省勞動模範,無錫市優秀廠長、無錫市勞動模範。1992 年至2002 擔任丁蜀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宜興市計經委副主任、市屬工業局局長,期間為江蘇省、宜興市人大代表。2002 年兼任江蘇省宜興陶瓷公司黨委副書記、副總經理,同年成立宜興市陶瓷行業協會並任會長至今。為宜市政協八屆委員、九屆常委、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屆委員。

目前兼任中國陶瓷工業協會副理事長、中工美學會紫砂專委會名譽主任、中國藝術研究院紫砂研究院名譽院長、江南大學中國紫砂設計研究院名譽院長、江蘇省陶瓷行業協會名譽會長等社會職務。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黑龍江珍寶島葯業及控股股東等被出具警示函 - 天天要聞

黑龍江珍寶島葯業及控股股東等被出具警示函

5月9日,黑龍江證監局對黑龍江珍寶島葯業及控股股東黑龍江創達集團等採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黑龍江證監局提出,2023年1月至9月,珍寶島控股股東黑龍江創達集團有限公司因未按時償還向哈爾濱湖時商貿有限公司、哈爾濱雙笙商貿有限公司、哈爾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