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是認知的變現:一個人永遠賺不到認知以外的錢

2022年01月23日11:47:02 財經 1761

承認無知是智慧的開始。

最近,大家的股票基金收益都跌回解放前了嗎?是不是在暴跌面前選擇了躺平呢?心想「只要我不賣,就不算虧」。剛好,最近我看了一本專業的投資理財書《財富是認知的變現》,作者是重陽投資的合伙人舒泰峰,他在書中這樣寫道:「許多非專業的投資朋友可能都正在經歷這樣的炒股五階段:

第一階段 在火熱的市場氣氛中買進股票,一開始股價隨著大盤天天漲,你非常開心,經常請朋友吃飯


第二階段 好景不長,股票從高點回落,你買的股票的價格也隨之下跌,這時你仍信心滿滿,覺得這不過是暫時的回調,股價肯定會漲回來並再創新高


第三階段 事與願違,某天,股價終於跌破了你的成本價,你仍然不信邪,咬牙堅持,只是這時信心已經沒有那麼堅定了


第四階段 市場氣氛進一步轉冷,甚至沒有人再談股票了。你買的股票也跌到新底,可能比你購買的價格低了50%甚至更多,這時你終於心灰意冷,放棄了抵抗,但你並未割肉斬倉,只是任由股價雨打風吹去,再也不看股票賬戶。同時內心深處依然抱著僥倖的希望——守得雲開見月明,只要沒賣,只要我等,總有希望


第五階段 現實比想像更加殘酷,這一等可能就是3年、5年,甚至10年、8年。你望眼欲穿,回本無望,終於在內心承認了投資的失敗。或者在急需用錢的時候,不得已割肉出局」

財富是認知的變現:一個人永遠賺不到認知以外的錢 - 天天要聞

你一定聽過巴菲特那句名言:「別人貪婪的時候我恐懼,別人恐懼的時候我貪婪」,也許你也像我一樣,曾經因為一句話振聾發聵:「一個人永遠賺不到認知以外的錢」,這兩句話說的其實是一回事。巴菲特說的是人性,後面一句說的是認知。而所謂「認知升級」,其實不過是懂得了人性的弱點,拓展了意識的範圍。 正因為如此,舒泰峰在給這本書的序起名字時,使用了《財富是認知的變現,破財是認知的淪陷》這樣一個標題,而這本書通篇12章,講的全都是認知,比如:

  • 以「自知者明」破解「過度自信」
  • 以「理性自律」破解「貪婪與嫉妒」
  • 以「長期主義」破解「急於求成」
  • 以「安全邊際」破解「稟賦效應
  • ..........

在《財富是認知的變現》這本書里,作者不但用無數經濟學案例來解釋12種人性認知誤區和應對方法,每章都還有一個虛構的「巴菲特與老子的對話」,他用這種形式,把巴菲特的投資理論和老子《道德經》當中的內容一一對應,讓人耳目一新的同時,更讓人感慨:大道相通。接觸的內容越多,認知越寬泛,就越能意識到這一點——任何學科的底層邏輯,都是相通的。不過,我仍然相信很多人會覺得不管是巴菲特還是老子,都與我們的實際生活太遙遠,我們只不過就是一群普普通通的平凡人而已。但與之相對應的另外一極則是:幾乎每個人都想賺錢,都有成為「富人」的慾望。這個現象再一次體現了人性的矛盾與複雜:每個人都想賺錢,但真正願意花時間精力去學習賺錢的知識和賺錢思維方式的人,卻鳳毛麟角。 由此,我想起了獵豹移動CEO傅盛曾經改造過的一副人類認知的四個階段圖,在這張圖裡,他把人按照認知層級分為了4類


財富是認知的變現:一個人永遠賺不到認知以外的錢 - 天天要聞

  • 95%的人都處在第一階段: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 4%的人處在第二階段 :知道自己不知道
  • 0.9%的人處在第三階段:知道自己知道 (巴菲特和芒格就在這個階段)
  • 0.1%的人處在第四階段:不知道自己知道 (老子應該在這個區間里)

如果說以上四個階段有點「繞」的話,那或者可以用「美醜」這樣更為簡單的方式粗暴理解:

  • 95%的人都處在第一階段:不知道自己長得丑(自我感覺相當良好)
  • 4%的人處在第二階段 :知道自己長得丑(有自知之明)
  • 0.9%的人處在第三階段:知道自己漂亮 (清晰自己的優勢,在打扮上會揚長避短)
  • 0.1%的人處在第四階段:驚為天人但卻不知道自己漂亮 (世間最難得的境界)

按照這張圖,95%的人都是在心智上「未開化」的人,這部分人做事,自認為憑藉的是理性分析和判斷,但其實不過是人性的本能,所以,會不斷的在「人性的弱點」上栽跟頭,淪為市場上的韭菜。

近些年來,以羅胖為代表的的一批知識分子逐漸打開了很多人的認知格局,雖然現在有不少人「自認為很懂」的點評羅胖等人不過是一群販賣焦慮的知識分子,但我覺得說這種話的人,大多數都還沒活出這95%的範圍,因為真正實現了認知迭代的人,沒有時間抱怨或滿腹牢騷的評判,也不會有「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優越感,而是不斷拓展自己的認知範疇,在這個過程中,愈發覺得自己渺小無知,越發祛除人性的傲慢與偏見。正因為此,老子才會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建立清晰的自我認知,才是破解過度自信等認知缺陷的根本。換言之,承認無知,才是智慧的開始

投資大師霍華德•馬克斯就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最大的投資錯誤不是來自信息因素或分析因素,而是來自心理因素。他列出了最影響投資的7個心理因素:貪婪、恐懼、自欺欺人、從眾、嫉妒、自負、妥協。也許正是因為「心理」因素如此重要,所以心理學才能與多學科交叉,比如,大家都熟知的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丹尼爾•卡尼曼的經典著作《思考,快與慢》就是經濟學和心理學的最佳組合。除此之外,心理學與社會性的關係也更為密切,比如霍華德•馬克斯提到的從眾、嫉妒等,都與社會心理學息息相關。

財富是認知的變現:一個人永遠賺不到認知以外的錢 - 天天要聞



寫在最後

沒有人能通過一本書就變成炒股高手,甚至也沒有哪位經濟學家能做到百發百中,未卜先知,但是擴展認知範圍、迭代認知層級,卻可以讓一個人活的更從容通透,更能脫離「本能」的限制,從而也走的更高更遠,就像站在160層的迪拜塔上看到的風景,肯定和站在自家陽台上看到的,肯定不一樣


我是「有夢想的唐糖」,是一名專註乾貨分享的心理諮詢師。歡迎你的點贊、收藏和關注,如有問題,歡迎後台私信。

所有遇見,皆因同頻。




財經分類資訊推薦

M2下滑、LPR降息與央行「不斷警告債市風險」--理解當前的「貨幣邏輯」 - 天天要聞

M2下滑、LPR降息與央行「不斷警告債市風險」--理解當前的「貨幣邏輯」

本周發布的最新金融數據引發市場頗多關注,其中社融與M2雙雙下滑,疊加剪刀差加速走擴成重點。背後的原因究竟有哪些?社融數據發布後,有不少機構對此進行了深度剖析,在理解當前「貨幣邏輯」的基礎上也提出了不同的解決思路。比如國泰君安在6月15日發布的研報中便提到了「如果短期內LPR不下調,那麼破解這一循環的最好方式...
2024年1季度結婚登記同比減少17.8萬對,全年數據或繼續下降 - 天天要聞

2024年1季度結婚登記同比減少17.8萬對,全年數據或繼續下降

界面新聞記者 | 趙孟2024年6月14日,民政部發布2024年1季度民政統計數據顯示,1季度全國結婚登記數為196.9萬對,較之2023年同期的214.7萬對,減少了17.8萬對,降幅明顯。與此同時,離婚登記也從去年同期的64.1萬對降至57.3萬對,減少6.8萬對。在人口負增長、老齡化、少子化的背景下,結婚登記數的變化不時引發熱議。長期追...
給小微企業的「及時雨」...... - 天天要聞

給小微企業的「及時雨」......

法治體檢真是我們小微企業的及時雨。近日,沭陽縣中小微企業法律服務團來到某公司開展法治體檢,針對公司各種合同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分析和建議。同時,介紹小微企業生產銷售的相關保障政策措施,以及向相關部門申請的渠道與方式等。沭陽縣司法局、縣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協會聯合開展「法治護航同心暖企」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
50年石油美元協議到期 沙特:不再續約 - 天天要聞

50年石油美元協議到期 沙特:不再續約

沙特石油資源儲備豐富,在中東地區扮演著重要角色。 人民日報供圖  據《今日印度》周刊網站6月13日報道,據媒體報道,沙烏地阿拉伯決定不再與美國續簽已有數十年歷史的石油美元協議。該協議於今年6月9日到期。該協議最初簽署於1974年6月8日,是美國全球經濟影響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美國官員希望該協議能鼓勵沙特生產更多石...
寧波一化工企業停產,相關部門回應! - 天天要聞

寧波一化工企業停產,相關部門回應!

寧波博彙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因繳稅問題停產,稅務部門回應。6月13日晚間,寧波博彙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停產公告,公司於6月12日起對40萬噸/年芳烴抽提裝置、40萬噸/年環保芳烴油生產裝置及相關配套裝置進行停產。
2023年廣東21市GDP第二產業,深圳超萬億,汕頭湛江排非珠一二 - 天天要聞

2023年廣東21市GDP第二產業,深圳超萬億,汕頭湛江排非珠一二

2023年廣東21市GDP第二產業,深圳超萬億,汕頭湛江排非珠一二 雲浮2023年GDP第二產業387.29億元,增長3.3%梅州2023年GDP第二產業444.11億元,增長9.5%河源2023年GDP第二產業499.12億元,增長4.7%韶關2023年GDP第二產業559.16億元,增長3.2%汕尾2023年GDP第二產業563.89億元,增長5.7%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