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40個國家已就一項暫定協議達成一致,該協議將對大型跨國公司的徵稅方式進行全面改革,並阻止它們將利潤藏匿在離岸避風港,在那裡它們只需繳納很少的稅款或無需繳納稅款。
根據周五宣布的協議,各國將對大型跨國公司徵收15%的全球最低公司稅,一旦實施,估計將為各國政府的庫房帶來1500億美元的收入。
美國一直是該協議背後的推動者之一,因為世界各地的政府在大流行之後尋求增加收入。
美國財政部長珍妮特-耶倫在一份聲明中說:「今天的協議代表了經濟外交的成就。」她說,這將結束各國以低稅率相互競爭的局面。
她說:「美國現在不是靠提供低企業稅率的能力來競爭,而是靠工人的技能和創新能力來競爭,這是一場我們可以贏得的比賽。」
該協議是由設在巴黎的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宣布的,該組織主持了該協議的會談。
經合組織秘書長馬蒂亞斯-考曼說:「今天的協議將使我們的國際稅收安排更加公平,運作得更好。這是多邊主義的一個重大勝利。」
該協議在生效前面臨著幾個障礙。美國對相關稅收立法的批准將是關鍵,因為美國是許多最大的跨國公司所在地。國會的否決將給整個計劃帶來不確定性。
該協議試圖解決全球化和數字化對世界經濟帶來的新問題。除了最低稅率以外,該協議將允許各國對部分虛擬收入(如在線零售或網路廣告)徵稅。
周四,愛爾蘭宣布它將加入該協議。此前,因為該國的低稅率政策,谷歌和Facebook等公司都將其歐洲業務總部設在了愛爾蘭。
Facebook表示,它「很高興看到正在形成的國際共識」。
Facebook負責全球事務的副總裁尼克-克萊格說,該公司「長期以來一直呼籲全球稅收規則改革,儘管我們認識到這可能意味著要支付更多的稅。」
愛爾蘭加入該協議是一個進步,但發展中國家已經提出了反對意見,奈及利亞、肯亞、巴基斯坦和斯里蘭卡已經表示不會簽署該協議。
反對該協議的人認為,因該協議帶來的收入大部分將流向較富裕的國家,對更依賴公司稅的發展中國家帶來的益處較少。
該協議將在下周由20國集團財長討論,然後由20國集團領導人在10月底的羅馬峰會上進行最終批准。
各國將簽署一項外交協議,對那些在一國沒有實際存在但賺取利潤的公司(如通過數字服務)徵收稅收。
該協議的第二部分,即保持至少15%的全球最低稅率,將由各國根據經合組織制定的示範規則單獨制定。
現在訂閱邊際實驗室,與最值得信賴的商業信息保持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