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研內容如下:
1.國產數控系統的機遇以及數控系統市場的競爭格局?
自2000年以後,國產經濟型數控系統的可靠性已明顯提高,功能實用且價格低廉,經濟型數控系統市場基本上被國產數控系統所佔領,但是在中檔普及型數控系統市場中,大部分的市場被進口產品佔領,而在高檔數控系統市場,特別是航空、航天、航發製造領域,國產高檔數控系統的市場佔有率更低。隨著國家高質量發展戰略的實施以及製造業的轉型升級,以及對工業母機本身的提檔升級需求,未來中高端的數控系統需求量更大,這將是公司未來的發展機遇。作為國內中高檔數控系統的龍頭企業,公司以「用中國大腦裝備中國製造」為使命,經過多年研發積累和承接國家04重大專項課題任務,目前已擁有多軸聯動的高檔數控系統產品的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實現了相應核心組件(如控制裝置、伺服驅動和伺服電機等)國產化自製,相應產品多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封鎖。公司成功研製的「華中8型系列高檔數控系統」已實現與日本發那科、德國西門子等國際龍頭高檔產品的對標,並有數千台套與列入國家04重大專項的高檔數控機床配套應用。近年來,為了保障國防安全,公司承擔了80%的國防軍工領域的「換腦工程」項目,並於2019年實現了十大軍工集團首次國產數控系統的批量配套。公司的「華中9型智能數控系統」已獲得國家04重大專項的立項支持,併入選改革開放40周年機械工業傑出產品。近兩年國內部分機床廠主動找我們配套,企業也意識到必須用國產系統替代進口,不然未來將面臨很大風險,這也給我們帶來機會,搶佔制高點。
2.如何看待其他廠商進入數控系統領域?
數控系統是數控機床的大腦,決定了數控機床的功能和性能。數控系統其核心部件包括控制器、驅動器、伺服電機等,以及各種運動控制演算法,涉及到結構、軟體、硬體、控制、電器、電磁等各個不同的學科領域,是一個典型的多學科交叉、多領域融合的綜合性高科技產品。整個數控系統要實現高性能、高速高精演算法、多軸多通道的功能涉及多學科多領域的融合。從應用角度,數控系統是數控機床的大腦,機床是製造業的工業母機,在各行各業里都有應用,意味著應用的設備對系統有很高的要求,各種工況環境等都要去適應,確實有非常大的難度。從技術、應用出發,進入這個行業需要不斷積累、應用、迭代升級經過多年的沉澱才能發展起來,想要做的好,也是要花費很大力氣的。公司在數控領域深耕多年,堅持自主創新,擁有完全自主的知識產權與提供全套解決方案的能力,同時公司在技術創新方面投入較大,也正是因為這種多年持續高研發投入的積累,使得我們在技術上具備了競爭優勢,成為為數不多的能夠與進口數控系統廠商進行同台競技的公司。
3.目前公司數控系統經濟型和中高檔數控系統中佔比?經濟型數控系統和中高檔數控系統的區分界限?
公司一直以來的定位是做中高端數控系統,目前的銷售中中高檔數控系統佔80%,經濟型數控系統佔比20%。經濟型數控系統和中高檔數控系統的主要區別在於電機類型、加工程序、加工精度、開發程度、配套平台等的差異。高檔數控系統主要與五軸及以上高檔數控機床、多通道、重型數控機床及高速高精、超精密機床配套,可以滿足航空航天、軍工、通信、汽車、船舶等高精度複雜零件的加工,具有多通道數控設備控制能力,具有雙驅控控制、高速度等性能。
4.3C、汽車、航空航天領域在公司業務中的佔比情況?
總體來說3C行業佔比更大,中國是3C製造大國,國內3C領域的市場需求也是巨大的。在3C加工設備領域,公司利用華中8型數控系統的高速高精、多軸多通道技術等關鍵技術,在手機打磨拋光、玻璃蓋板加工領域繼續保持與宇環數控、藍思科技等機床企業的批量配套,在此基礎上,瞄準用戶需求,共同開發針對手機打磨拋光的智能生產線,繼續引領手機打磨拋光領域。同時,在超聲波加工、玻璃精雕加工等領域與廣州匯專科技、福建嘉泰數控等企業深度合作,批量配套,深耕細分市場。針對航空航天等高端重點領域,繼續利用重大專項示範應用項目為契機,與航空航天、汽車及零部件領域重點企業開展系統配套工作,充分發揮公司在高端領域的示範引領作用。
5.如何看待通用技術集團牽頭髮起的「機床產業聯盟」?
這也是一種很好的模式,能與客戶綁定在一起,能更好的相互促進並發展。
6.上半年工業機器人及智能產線業務收入下降的原因?
公司2021年上半年工業機器人的產銷量相比上年同期是增長的,同時因公司工業機器人與智能產線業務板塊中,受智能產線相關業務交付周期影響,部分合同在半年報時點暫未滿足收入確認相關條件,後續公司將抓緊項目實施交付及驗收確認。
7.大股東對公司有哪些激勵機制以及帶來的變化?
控股股東看好公司所在行業的未來發展前景,並認可公司的長期投資價值,在2021年以現金4.28億元認購了公司向特定對象發行的股份,用於支持公司「高性能數控系統技術升級及擴產能項目」等,進一步支持了公司發展,增強公司的競爭實力;卓爾本身為市場化運作企業,市場化理念值得公司學習,同時卓爾也為公司帶來了一些市場資源及支持;在重大事項方面,改善了以往決策鏈過長的情況,提高了公司決策效率。控股股東提出「三不變」即股東結構變了,「一核三軍」戰略不變;企業屬性變了,產學研格局不變;實際控制人變了,管理架構不變。公司也提出「三變」即戰略定位要變,目標定位要更高遠;思想觀念要變,從「校園文化」到「企業文化」;機制體制要變,向華為、卓爾學習。卓爾集團提出由卓爾智聯、卓爾智城、卓爾智造三大生態圈組成的「智聯天下、智造未來」產業生態圈,公司將在智造板塊扮演重要角色,與大股東在三大生態圈內深度融合、協同發展。
8.華中9型數控系統,有什麼技術優勢,現在的應用情況如何?
華中9型是以「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為特徵、融合了大數據和新一代人工智慧技術的智能數控系統,華中9型智能數控系統是我們引領行業實現「開道超車」的基石。2021年4月12日召開「華中9型新一代人工智慧數控系統」產品發布會,正式將具備自主學習、自主優化補償能力的iNC智能數控系統對外發布,成為智能數控系統領域的引領者與變革者。新一代智能數控系統—華中9型,踐行「智能+」為機床賦能的創新理念,構築人(H)-機(P)-信息(C)融合的數字孿生系統(S)(HCPS)。華中9型深度融合大數據與人工智慧技術,打造「端-邊-雲」的智能體系架構,形成三個平台:集成AI晶元的智能硬體平台、支持AI演算法的智能軟體平台、構建智能APP生態的開放平台,實現「1-3」的體系創新。華中9型圍繞「質量提升、工藝優化、健康保障、生產管理」四類智能化應用場景,華中9型支撐用戶開發智能APP,打造機床智能應用新生態。在今年的北京機床展會上,展示了公司與多家機床廠聯合開發的10餘台不同規格的智能機床,通過智能化的技術提升機床的性能水平。目前華中9型智能數控系統已在國內多家機床企業小批量配套應用,與機床企業深度融合,助力機床行業轉型升級,實現數控機床從數字化向智能化發展,引領智能數控發展新趨勢。
9.我們主要的競爭對手?
公司一直以來的定位是做中高端數控系統,避免低端市場純粹的價格競爭,目前我們主要的競爭對手是發那科、西門子、三菱等進口廠商。公司多年持續高研發投入的積累,使得我們在技術上具備了競爭優勢,能夠滿足進口替代的需求,可與國際巨頭同台競技。在未來我們一方面是要繼續堅持自主創新,堅持走中高端路線,避免純粹的價格競爭,從技術、品質、服務等方面提升競爭力;二是在持續堅持自主創新的同時,加強、加快市場推廣的力度和進度,爭取更多的市場份額,力爭通過規模效應增加盈利能力;三是伴隨市場佔有率的提升銷量增加,持續強化、優化供應鏈管理,提升供應端的性價比,爭取更大的盈利空間;四是進一步加強內部運營管控,提升運營管理效率,降低運營管理成本。
10.股權激勵的進度情況?
公司會尋求合適的時機,推動相關的激勵工作,這是大勢所趨,更是凝聚團隊、激發鬥志、提升業績加快公司發展的需要。
11.未來行業景氣度情況?目前整個行業所處哪個階段?
從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重點聯繫企業統計數據看,機床工具行業延續2020年下半年以來恢復性增長態勢,與上年同期和2019年同期對比,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均實現大幅增長,質量效益明顯改善。2021年1-6月,重點聯繫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45.7%,與2019年同期比較增長25%。據國統局公布數據,2021年1-6月,金屬切削機床產量29.7萬台,同比增長45.6%,與2019年同期相比增長24.3%;總體來看,進入2021年以來機床工具行業市場需求快速增長,行業運行穩中向好,為全年運行打下了良好基礎。從2018年開始,公司數控系統產銷量連續逆勢增長,2020年更是實現數控系統產值和規模雙雙增長超過50%的業績,2021年上半年,數控系統板塊業務收入同比增長88.95%。受貿易戰、新冠疫情等國際大環境的影響,航空航天、GF等重點領域對製造裝備國產化的需求十分迫切,催生了對國產高性能數控系統的需求,航空航天、GF、能源、鋼鐵、裝備製造業、3C、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新能源汽車等眾多領域轉型升級需求旺盛。通過我們多年的積累,我們在技術、品質、服務等方面的綜合競爭力不斷提升,可以與國外巨頭同台競技,在中高端數控系統市場領域實現進口替代,我們面臨著很好的發展機遇,2021年也有較高的發展預期。
12.機器人除減速機全部可以自主生產,現在自主化率有多少?
公司聚焦機器人關鍵核心技術,先後攻克機器人核心技術300餘項,自主研發6大系列40餘種規格機器人整機產品,機器人五大核心零部件除減速機外全部自主研發,核心自主創新佔比超80%;解決了工業機器人「無腦」的卡脖子問題,自主可控的智能機器人控制器實現了機器人控制系統的跨越式、系統化發展,是國內為數不多的規模化批量應用的國產機器人控制系統;同時,公司擁有創新機械結構和控制演算法方面的國際首創發明專利,引領了輕量級機器人設計與應用理念;具備年產5,000台套機器人的生產能力,產品在眾多行業及領域形成規模化應用,國產六軸機器人市場銷量已連續4年居全國前列,是國產工業機器人產品研發、製造、應用的領軍品牌,是機器人自動化解決方案的專業工程承包商,是智能製造及智慧工廠整體解決方案的專業提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