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晚,中國三大電信運營商發布公告稱,美國紐交所在美國時間6日維持三家公司存托股份下市的決定。此舉意味著,這三大電信運營商或均將從美國退市。消息稱,拜登政府或保留特朗普政府時期對部分中國公司的禁令,以對華施壓,這令華爾街大失所望,呼籲取消相關禁令。分析指出,對華打壓背後,實際上折射出美國對自身經濟實力的焦慮。

圖片來源:中國三大電信運營商公告截圖
針對中國的這項禁令或保留
華爾街不滿
7日,美媒關注到,拜登政府可能通過保留特朗普時期對某些中國公司設置的限制,繼續打壓中國。
彭博社援引多位知情人士的消息稱,拜登政府仍在就特朗普前政府對「被指與中國軍方有關聯的企業」所實施的投資禁令,進行初步討論。其中,還包括中國三家最大的電信公司。
2020年11月,特朗普前政府發布行政令,禁止美國人投資「有軍方背景的中國企業」;同年12月,美國稱將這項行政命令的適用範圍,進一步擴大到上市交易基金、指數基金,以及被認定為「中國軍方擁有或控股」的中企子公司。
分析指出,這項禁令的實施,不但讓中國三大電信運營商在美國面臨被摘牌的風險,還會導致國際指數公司將有關上市公司從其指數中剔除。
最新消息顯示,7日,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三家運營商均發布公告稱,美國紐交所在美國時間6日維持公司存托股份下市決定,這意味著三大運營商將從美國退市。不過,三大運營商在美股上市的股份比例非常低,其存托股份已於美國時間1月暫停買賣。
對於拜登政府釋放的一系列信息,華爾街大失所望。美國財政部一名負責制裁事務的前官員指出,全球與中國「涉軍企業」打交道的金融機構,「都陷入了困境」。不過,知情人士透露,金融部門已敦促拜登政府,完全取消投資禁令。

資料圖:美國國務卿布林肯。
打壓中國不止一招
通過法案策劃對抗
這只是美國政府欲對中國企業打壓「招數」中的一部分。
就在5月5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就表示,歐美國家須「非常注意」中國在西方經濟體投資的所謂「確切性質」,要詳細評估其對於戰略資產的投資。
路透社直白地指出,「歐美國家難以就中國議題達成一致的政策,原本是將中國視為是有利的投資資金來源,例如對美國公債的投資,到如今轉而視中國為對全球穩定的威脅,並且迴避中國的5G通訊技術。」
事實上,一些美國政客臆測「中國威脅」與「中國挑戰」,以對中國企業等實施打壓的意圖,早已昭然若揭。
在逾兩周前的4月21日,美參議院外交委員會高票通過了《2021年戰略競爭法案》。法案清晰地標明,希望2022年至2026年的每一財年,美國都撥款3億美元,用於採取各種措施,打擊「中國的全球影響力」。
美國《外交政策》雜誌網站4月末發文評論稱,這項法案,將中國列為經濟、技術和軍事安全等多個領域的戰略競爭對手。該法案有「反華」性質,「許多重點領域的構思都不周密」。

資料圖:美國總統拜登。
經濟數據遠低於預期,
美經濟復甦面臨「漫長道路」
事實上,美國將矛頭指向中國的背後,正反映出其對自身經濟實力下滑的焦慮。5月7日,美國勞工部發布最新就業報告,4月該國非農就業崗位增加26.6萬,遠低於經濟學家此前的預期;失業率也從6%上升到6.1%,而不是像此前經濟學家預期的有所下滑。
隨後,美財政部長耶倫發出警告稱,美國經濟復甦仍面臨著「漫長的道路」。
「我們知道,這不是一場100天就能結束的戰鬥……今天的就業報告顯示出,復甦是一個需要長途跋涉的過程。」耶倫7日稱。儘管她承認,原本預計就業會增加更多,但她仍認為美國經濟復甦「在正軌上」——「永遠不要將一個月的數據看作潛在的趨勢。」
分析指出,美國部分企業還面臨供應鏈中斷等問題,為就業增長帶來困難,這種情況或在未來數月進一步抑制該國的經濟復甦。
美國勞工部的報告公布後,共和黨人還藉此對拜登政府1.9萬億美元的紓困法案發起批評。拜登所在民主黨2021年3月在沒有共和黨支持的情況下,通過了該法案。這項法案讓每個美國人可獲得1400美元的現金補助,其主要內容還包括:為每周失業救濟金增加300美元額外福利,擴大失業救濟範圍並將適用時間延至9月6日;為學校重新開放提供約1700億美元等。
拜登曾評價法案「將重建這個國家的脊樑」,能振興經濟。不過,目前看來,效果似乎還不夠理想。
對此,拜登辯護稱,該計劃為支撐2022年的美國經濟發展,提供了必要援助。其認為,低於預期的非農就業報告,凸顯了自己正在推動的大規模基建支出和家庭支持計劃的必要性。
來源:中國新聞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