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結繩記事,到倉頡造字,再到商朝的甲骨文、金文,再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到我們今天經常使用的行書、楷書或者行楷字體,漢字的歷史源遠流長。而如今,漢字已經不止我們中國人在運用,很多外國人也被漢字吸引,被中國文化吸引,所以學習漢語,學寫漢字。
不過,經常可以見到外國人吐槽漢字難學,同音字多,同時有些組合性的辭彙,讓人不明所以,完全不懂它們為何要這麼組合。其實,中國的每一個漢字,都可以追溯它的前世今生,它們都有豐富的歷史。同樣的,有些組合性詞語還跟我們傳統文化密切相關,比如我們經常說的「上廁所」和「下廚房」。那麼,它們為何不能叫「下廁所」「上廚房」呢?我們一起來了解詳情。
風水與方位空間
早期的人類其實跟現在社會中的動物一樣,他們雖然不能說話,也沒有所謂的文化活動,但是有自己的語言系統。但人類在其他動物面前,進化方面更為突出,語言已經夠用的情況下,需要進行記事,所以就有了結繩記事。
而稍微先進一點的,就是在石壁上進行圖畫創造,現在在世界早期文明誕生的地方,都可以發現早期的壁畫。但壁畫終究是複雜的,因此就有了創造文字的想法,力求更簡單、高效,並滿足長途傳遞信息的需要。
不過,究竟是誰創造出來的第一個文字,不同的文明有著不同的說法,但是都跟神話故事相關。我們中國古代關於文字的創造,一般跟倉頡有關。在商朝的時候,有了官方記載的明確文字,那就是記在龜殼上的占卜卦辭。
這些文字具有象形的特徵,所以今天的考古學家能夠根據他們大概的樣子進行猜測研究,大體表達的是什麼意思。但甲骨文畢竟複雜,金文又是刻在青銅器上的銘文,都不太方便,所以文字開始不斷演變,並且在演變的途中與其他的辭彙組合在一起,表達新的意思。
然而,有些辭彙通俗易懂,跟具體的實物相關,比如「吃飯」,飯是主要的,通過嘴巴來吃,滿足人的生理需求。但是有些辭彙,就跟實物差距很遠,很多人都不知道其中真正的意思,比如「上廁所」和「下廚房」。
依照我們現在看到的廁所和廚房,它們跟我們是處於同一個水平狀態,為什麼去廁所要用「上」,但是去廚房卻要用「下」呢?總不能說是古代的廁所是修建在上樑地帶,而廚房修建在低洼地帶吧?這根據建築學知識來講,根本就不可能。那麼,真實的原因是什麼呢?
其實,「上」廁所和「下」廚房這兩個組合辭彙之所以這樣組合,有兩方面的原因。第一個就是這兩個辭彙跟古代的風水學以及空間方位有關係。廁所,依照它的功能,一般都是陰濕、骯髒的地方。
這種地方,在五行八卦裡面,屬於不好的位置,不好的位置自然就有不好的意味,若是這種位置還要「下」,那麼就跟跳火炕有差不多的意思了,不過這裡是跳臟濕的坑而已。人們為了擺脫風水八卦中的不好寓意,所以有了「上」。在這裡,「上」就意味著逃離。所以上和下在這裡,既要聯繫風水知識,同時又要結合方位空間,才有了「上廁所」一說。
而「下廚房」跟廚房的環境息息相關。廚房要煮東西,那就要生火。火的熱度是向上以及四周傳遞的,同時伴隨著向上升的裊裊青煙。這種時候人若是處在上方,就要接受火的熏烤與青煙的熏擾,所以在下為最好,如此情況下,「上廚房」自然就不比「下廚房」好了。所以,「下廚房」組合辭彙誕生。
地位與封建等級
第二個這樣組合的原因就是與古代的封建等級地位有著密切的聯繫。一般來說,「上達天聽」「上位者」中的「上」,說的都是古代的帝王。看一些影視劇就會發現,有些人不會明說,但是會用手指指頭頂的上方進行暗示,指的就是帝王。當然,一般的人見不到帝王,偶爾能見到幾個貴族或者處在社會上層階級的人物。
這類人,通常是不會去廚房做飯的,實際上,他們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存在,這一切的原因都是因為他們等級高。而傭人奴纔則會幹廚房做飯的活,但是他們的群體屬性,就決定了廚房做飯這種東西並不是太高級,因為又苦又累,所以因為他們屬於社會底層下等人,進入廚房做飯就變成了「下廚房」。
而「上廁所」的組合同樣如此。古代的廁所這種東西,都是貴族才有的,有些是恭桶。上廁所的時候,恭桶一般很高,所以進行方便的話,就得向上,如此就有了「上廁所」。
那些奴才傭人是不能享受廁所的,他們只有茅坑。「坑」之一字,就決定了方便的地方一定不是梁山或者高聳之地,而是低洼的地方。那麼這些傭人去的時候,可不就得下坡,因為他們屬於社會底層,沒有上廁所的權力。
結語
通過了解,我們發現「上廁所」中的「上」與「下廚房」中的「下」,跟傳統的風水文化,以及事物的屋裡本質特性有著密切的關係,同樣的,它們的組合性辭彙的誕生,還與過去封建社會的特色——等級,息息相關。我們過去的文化,並不是憑空誕生,所有的一切都能追溯到遙遠的過去,同時又彰顯了那個時代人們的智慧。
可見,我們總是說古人科技不發達,他們的思想認知也不如我們現在先進,因此各方面的創造力也遠不如今天。但實際上,我們學著去追溯過去,就會發現我們其實對古人存在著很大謬誤,他們並非不聰明。相反,他們的能力有時候還超越了我們現代人,現代社會的有些發明就是借鑒的古人智慧。因此,我們不可冒然否定過去,而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式的繼承與發揚。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