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剖析「藏風得水」,了解華夏民族如何理解萬物和改造萬物,能有效地提高我們對未來的合理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水平。
「風水術」概說,始終就離厲害這四個大字「藏風得水」,他們是一個道理。
「風水」,主要是指一古代人們選擇建築地點時,對氣候、地質、地貌、生態、景觀等各建築環境因素的綜合評判,以及建築營造中的某些技術和種種禁忌的總概括它起源於人類早期的擇地定居,形成於漢晉之際,成熟於唐宋元,明清時日臻完善.
風水理論大致分為兩個流派:
一是形勢派,著眼于山川形勝和建築外部自然環境的選擇。
二是理氣派,注重於建築方位朝向和布局,而各派又有側重陽宅(住宅)和陰宅(墳墓)之區分、在古代,風水術盛行於全國各地,成了左右人們衣食住行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藏風得水」
篤公劉
既溥既長,既景迺岡,相其陰陽
觀其流泉,其軍三單,度其隰原
撤田力糧,度其夕陽,幽居充荒
這是《詩經·大雅。公劉》中的一章。這首詩描繪了周人的先祖公劉遷居到幽時的情景,智慧的公劉相土嘗水,觀察山川的陰陽向背,選擇居處營建住房,又率領其軍旅和百姓治理田地,收種食糧、山麓上建築櫛次鄰比,田野中莊稼豐收在望,好一派溫馨、安居樂業的田園風光。
自古以來,我們的先祖就把選址定居作為安居樂業的頭等大事來對待,選址定居的經驗日積月累,及至後來日臻成熟,便形成了一門選址的學問—相地術。相地術又稱堪輿術,是古代中國流行的一門關於相宅相墓的學問,它的主要內容是指導人們如何去選擇住宅和墳墓的位置、朝向,以及確定營建的時間。加之受對自然界現象認識的局限,古人相信「氣運圖讖」之說,大凡興工動土,必察看地理形勢,審辨基地是否「藏風得水」,然後選擇一個環境優美、形勝俱佳,所謂「陰陽之交」、「藏風聚氣」的宜上進行營造活動,所以堪輿術在一定程度'"響著建築的規劃布局和設計施工,其在民間廣為流傳,影響深遠、.
「堪輿」是什麼意思呢?「堪」意通「勘」,有勘察之意;「輿」本指車廂,有負載之意,引喻為疆土和地道所以堪輿有相地、占卜的意思。
《史記·日者列傳褚少孫論》記載:「孝武帝時,聚會佔家問之,某日可取(娶)婦乎?五行家曰可,堪輿家日不可,建除家曰不吉,從辰家家曰大凶,歷家曰小凶……辯訟不決。」可見堪輿家為古代占家流派之一《淮南子,天文訓》說:北斗之神有雌雄,十一月始建於子,月從一辰,雄左行,雌右行,五月合午謀刑,十一月合子謀德太陰所居,辰為厭日,厭日不可以舉百事,堪輿徐行雄以音知雌,故為奇辰.」文中,的堪輿是指北斗星神,由此而知堪輿家是利用天文與地理的對應關係方面的學問而占卜凶吉的。這和《.易經》的「仰觀天文,俯察地理」是相應的。
所以許慎在《淮南子》中注日:「堪,天道也;輿,地道也。」張晏也認為:「堪輿,天地總名也」(《漢書·揚雄傳》):這些記載均說明古人認為堪輿是門涉及天地萬物的學問。因古相地術中有相當的內容與堪輿術有關,後來堪輿便逐漸成為相地的代名詞、作為一種相地的學問,相地術起初僅涉及宅邑的選址和定向,其理論和方法比較簡單,主要是地理地貌、氣候環境等因素與人們居住條件協調的經驗總結和運用,所以科學成分也較多。
至漢代時,在《易經》玄學思想及董仲舒「天人感應」等讖緯學說的影響下,原有的相地術與陰陽五行、八卦干支結合在一起,為其進一步發展奠定廠一定的哲學基礎和邏輯推理條件,
唐宋後,程朱理學興起,相地術的理論構架日臻完善,其不僅著眼于山川形勢,藏風得水等方面的內容,而又與占卜、宅主「命相」和「黃道占口」等穿鑿附會,加入了方位理氣方面的內容,使其摻入了相當多的迷信色彩和一些荒誕不經的內容,在一定條件下成為騙子騙人錢財的手段.相地術的理論是建立在古代中國哲學「氣」的概念之.上的。古人認為宇宙是由「氣」生成的。
《淮南子·天文訓》說:「大地未形,馮馮翼翼,洞洞渪渪,故曰太始、太始生虛廓,虛廓生宇宙,宇宙生元氣,元氣有涯垠。清陽者薄靡為天,重濁者凝滯而為地」。大意是說,天地未形成之前只是一個「無」,「無」中生「太始元氣」,天地便是太始元氣而生成的,輕的氣上升成為天,重的氣下降成為地。這輕的氣和重的氣也就是陰陽二氣.
《管子·樞言》說: 「道之在天者,日也;其在人者,心也,故曰:有氣則生,無氣則死,生者以其氣。」這種認識來源於人體自身呼吸氣息的事實,認為人活氣行,人死氣絕,氣的重要性是由身體推類於萬物,認為世上萬物都是氣的烤幾化結果,天_上的星辰,地下的五穀和人的福壽天禍均與氣有極大的關係。
可以說氣是風水學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其理論和方法都是圍繞「聚氣」這個問題而展開的。以致有的風水家這樣說:「地理師若能認識氣,他就理解了風.水的全部內容。」堪輿術書因而每每對其講解一番:。郭璞在《葬經》開篇說:
葬者乘生氣也、夫陰陽二氣,噫而為風,升而為雲,降而為雨,行乎地中而為生氣,生氣行乎地中,發而生乎萬物人受體於父母,本骸受氣,遺體得陰,蓋生者氣之聚,凝結者成為骨,死而獨留,故葬者反氣內骨,以蔭所生之道也.
但是這種對「風水」本意的理解是有失偏頗的二晉代郭璞《葬經》原著是風水學最重要的典籍之一,後世對其本意的理解有著較大偏差,這是導致風水學陷人歧途的原因之一。比如在對風水本意的理解上後人就曲解了郭璞的原義、宋代朱熹的弟子蔡元定在注釋《葬經》時說:「經日: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其實,在郭璞的原著裡面並沒有「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這句話。《葬經》
原著說:「葬者,藏也,乘生氣一也。夫陰陽之氣,噫而為風,升而為雲,降而為雨,行乎地中謂之生氣。生氣行乎地中,發而生乎萬物」。郭璞的生氣是地表下運行的能量,以「土」元素為代表,是地表萬物的生長的要素,生氣也就是土氣,生氣溢出地表後就形成了風,而不是指外在氣流而形成的風,前者才是風水中「風」的本義。
所以郭璞《葬經》又說「土者,氣之母,有土斯有氣口氣者,水之母,有氣斯有水,這裡又講到水的概念,氣是水的母體,水是隨氣而運動的,並不是氣「界水而止」。所以風水中的水,除了一般的江河湖塘等宏觀的水外,主要是隨生氣而運動的或有關聯的水,還包括生氣中的水分子,即微觀水。所以風水的正確概念應該是「水土」的概念,實質上是指地表生態和氣候的關係,風水好不好就是一個地方的水.土好不好,地表生態和氣候情況協不協調。故中國樸素的風水學是以探究建築生態環境和景觀環境為基本目的的。
堪輿術的別稱很多,除稱相地術、風水術外,還有青烏、青囊、地理、相地、相宅、卜地、卜宅、圖宅、圖墓、葬術等名稱:.青烏的典故出於《軒轅本紀》:「黃帝始劃野分州,有青烏子善相地理,帝問之以制經。」《舊唐書·經籍志》則記載青烏子乃漢代相地家。相傳其著有《青烏子》三卷流行於世,因而青烏子成為風水學的別名。
漢代以前的書是在竹簡上書寫而後編成卷冊的,「冊」字便是竹簡成編的象形字,「卷」字本意也是指竹簡疊卷的樣子。從出土的大量漢簡可了解這一事實。外出攜帶簡冊要用布袋來盛,「東郭先生與狼」的故事已是家喻戶曉。堪輿著述在古代是歸於選擇術數一類的,古人常以青色囊袋盛術數之書,有「青囊妙計」(金囊妙計)之說,因而風水有「青囊」之稱。「相」的意思是察看、審定,引轉古之面相、手相、星相等相術稱謂,擇地故稱相地。「圖」的古義是斟酌、圖謀之意,古之營宅建墓乃一件大事,所以要深思熟慮,詳細計劃。因之,從事風水這個行業的人就相應地被人稱為「風水先生」、「堪輿家」、「地理先生」、「陰陽先生」、「宅相家」、「葬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