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民健身和馬拉松運動的普及,高價的碳板跑鞋受到很多跑步愛好者的青睞,尤其深受一些青少年群體的喜歡。據外地媒體報道,邵先生(化姓)是一名跑步愛好者。他原來一直穿的是尼龍板的緩震回彈跑鞋,為了提高配速,他換上了一款最近很流行的碳板跑鞋。穿上這種跑鞋之後,邵先生的成績有了不小的提升,可隨之而來的前腳掌和小腿疼痛,讓他有些不安。就醫後,邵先生被診斷為足底筋膜炎,醫生認為和他最近更換的碳板跑鞋有一定關係。
碳板跑鞋真的是競速神器嗎?穿著不當會引發哪些健康風險?記者採訪了專家進行科普。
高彈力碳板鞋成運動市場新寵
如今,碳板鞋在跑步愛好者中備受青睞,尤其是青少年群體對其情有獨鍾。近日,記者走訪武漢多家運動品牌門店發現,以高彈力、強支撐為賣點的專業碳板鞋成為市場新寵。
某運動品牌的導購介紹,目前市場上的碳板鞋主要分為跑步款和籃球款,價格在700元至2400元之間。此類鞋款內置碳纖維板,一大優勢就是能在鞋底形成穩定的結構,為腳部提供良好的支撐,有效防止跑步時鞋底過度扭曲變形,從而保持腳部的正常姿態和力的傳導。碳板鞋在跑步時可減緩能量消耗,幫助跑者節省體力,提高成績,同時具有緩衝減震的效果,降低關節損傷的風險。
記者注意到,碳板鞋在手感上比其他跑鞋要輕很多。導購稱,跑步款碳板鞋主要面向馬拉松愛好者及專業運動員,籃球款碳板鞋雖然定位為成人市場,但由於其時尚的外觀和強烈的科技感,意外地受到了青少年的喜愛。
武漢市普仁醫院康復治療室主任肖長江介紹,碳板跑鞋是一種在鞋底中嵌入碳纖維板的專業運動跑鞋,近年來在馬拉松和競速跑領域廣受關注,其核心設計在於利用碳纖維材料的剛性減少足部彎曲,將更多的能量轉化為向前的動力,其次碳板本身輕,結合輕質中底,整鞋重量比傳統競速鞋降低15%至20%,減少足部負擔。對於專業運動員來說,能夠提高跑步效率和節省體力,提高成績。但普通跑者過度依賴碳板,易引發足部代償性發力,增加受傷風險。
醫生建議初跑者慎穿碳板跑鞋
在外地媒體報道的案例中,為何專業跑鞋反倒引起足部不適呢?武漢市普仁醫院創傷骨科/足踝外科主任張奕推斷,專業跑鞋引發足部不適有多種原因,一是足踝力量不足時,碳板鞋的剛性使足部自然緩衝減弱,若肌肉力量無法支撐,易造成筋膜過度牽拉;二是碳板鞋引導跑者採用前掌著地,若原本習慣後跟跑法,發力方式突然改變,就可能引發損傷;三是過度使用,業餘跑者單次跑量過大,例如超過10公里,碳板鞋的推進力反而會加重足部負荷。
碳板跑鞋如果穿著不當會引發哪些健康風險?張奕表示,最常見的是引發足底筋膜炎,即足底筋膜反覆微撕裂,致使腳跟出現刺痛感。同時,還可能引發跟腱炎,這是由於小腿肌肉代償發力,導致跟腱壓力急劇增加,長期異常受力還可能導致應力性骨折,如跖骨、脛骨出現微小骨折。另外,碳板鞋改變落地方式,會增加髕股關節壓力,造成膝關節損傷。
張奕曾接診過一名25歲的男性半馬愛好者,為備戰比賽,連續1個月穿著碳板鞋訓練,每周跑量達50公里,之後逐漸出現腳跟晨僵、起步劇痛的癥狀。到醫院就診後,經詳細檢查診斷為足底筋膜炎,超聲檢查顯示筋膜增厚。經過更換緩震跑鞋、接受衝擊波治療以及進行足弓強化訓練,2個月後才康復。
張奕提醒,碳板跑鞋並非適合所有人。初跑者(跑齡小於1年)、足踝力量差者、體重較大(BMI大於28)、扁平足、高弓足者以及足底筋膜炎患者、跟腱傷病者等均不推薦使用。科學穿著碳板跑鞋,建議循序漸進,先從3至5公里短距離開始適應,再逐步增加跑量;同時搭配小腿提踵、足弓抓毛巾等肌群強化訓練;碳板鞋僅用於比賽或間歇訓練,日常慢跑應選擇緩震款;一旦出現足跟或前掌疼痛,需立即停用並就醫。需要強調的是,碳板跑鞋是競技工具,而非日常訓練鞋,跑者應依據自身水平合理選擇跑鞋。(來源:極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