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2024:傾聽、反思和追問的力量

2025年01月04日18:42:25 時尚 9527

世界從未像今天這樣,信息如滾滾洪流將我們裹挾,充斥過載與失真,令人驚奇又驚懼。

在真假未知的驚悚消息背後,在猜你喜歡的即時投喂背後,在ai製造的視覺奇觀背後,在引流騙贊的標題黨背後,在大聲喧嘩的短視頻背後……我們還在探尋與探索,求證與求真。

2024年轉瞬即逝,有懸念迭起,也有平淡無奇,有衝突與衰敗,也有希冀與期待。

我們渴望滿足好奇,我們渴望抵達真相。

所以,在喧囂與嘈雜之中,我們依然冷靜觀察,熱切投入,堅信堅守,我們忠實記錄,理性分析,信息愈發如迷霧,我們努力成為冷靜的導航者,穿過霧靄,繞過迷障,與讀者一同撥雲見日。

外 交

2024年,國際局勢變亂交織,地緣衝突延宕升級,「脫鉤斷鏈」愈演愈烈,「全球南方」加快崛起,百年變局的大勢走向愈加清晰。在這樣的歷史關頭,中國外交守正創新,為中國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外部環境,為動蕩不安的世界注入寶貴穩定性。

這一年,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表70周年紀念大會、中阿合作論壇、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三大主場外交,開展歐洲之旅、中亞之旅、金磚之旅、拉美之旅四次重要出訪。我們現場直擊元首外交的精彩瞬間和重要時刻,既有一線的獨到觀察和生動記錄,也有全球視野的專業分析和深度解讀。

以元首外交為引領,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風格在實踐當中越來越鮮明。中國堅定不移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發展同各國的友好合作,「既迎進來又走出去」,中國的「朋友圈」越來越大,現代化道路上的「同路人」越來越多。

告別2024:傾聽、反思和追問的力量 - 天天要聞

告別2024:傾聽、反思和追問的力量 - 天天要聞

告別2024:傾聽、反思和追問的力量 - 天天要聞

60年老友,中法為何「對脾氣」?

春雪紛飛,中法元首續寫「高山流水遇知音」佳話

中亞的這件「頭等大事」,中國給辦成了

跨越山海,為共繪全球治理藍圖而來

時 政

2024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也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

這一年,最受輿論關注的詞是「新質生產力」,如何深入理解「新質生產力」,它在當下被提出的意義是什麼?二十屆三中全會謀劃和部署了新一輪改革,如何理解這次會議,如何理解這輪改革?針對這些重大時政議題,我們都給出了獨家解讀。

除此之外,我們也在關注中國各個層面正在發生的變化。如何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幹部減負?城鄉醫保參保人數逐年下降,長效機制的出台能不能解決問題?面對數量大幅上升的輕微犯罪,司法機關、社會各界該如何回應這一時代新課題?「遠洋捕撈」引發熱議,如何有效治理?

告別2024:傾聽、反思和追問的力量 - 天天要聞

再不理解這個詞,你就落伍了

薛瀾:什麼是「放得活」又「管得住」

新農合參保人數下降背後

「遠洋捕撈」接連被痛批,什麼信號?

每天打卡20多個政務app,「指尖上的形式主義」為何難以整治?

經 濟

這一年,中國經濟面臨著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地緣政治的緊張以及內部結構調整的重重挑戰。這些挑戰如同暗礁和風暴,考驗著中國經濟的韌性。這一年,很多人為了就業、收入、買房、養老而忙碌。這一年的經濟報道,是很多關於堅守者和破局者的故事。

我們探尋中國經濟的轉型動力在哪裡,《尋找新質生產力》的封面報道,調研了動力電池、人形機器人等新領域,觀察它們是否能成長為未來風口;我們持續關注民營企業的發展和傳承,《民企後浪》的封面報道,探尋影響民企生命周期的因素有哪些,決策者們應該打造什麼環境,才能讓中國的民企行穩致遠;《民資破壁》的封面報道,則關注民企的新角色,民企的身影開始出現在更多核電、高鐵等重大項目建設中,這釋放了國家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決心,但同時還有很多深層次的體制機制障礙需要破除。

我們很欣喜地發現,中國的不少景區里開始重新「長滿」外國人。《中國行》的封面報道,講述中國的144小時入境免簽為何突然成為全球社交媒體上的流量密碼。

我們也密切關注著國家重大經濟政策的調整。我們用《引「牛」入市》和《迎難而上》兩期封面報道,解讀中央一攬子增量政策和2025年宏觀經濟政策背後的深意。

我們還關注民生小事。我們深入到廣州的「制衣王國」,關注一個城中村和2萬多從業人員的去留;我們進出杭州的網紅大樓,講述「直播泡沫」的潮水如何退潮;我們也走進呼和浩特一個被幾十個小飯桌佔據的小區,記錄影響上千名孩子的民生難題,是如何變成讓業主頭疼的問題。

告別2024:傾聽、反思和追問的力量 - 天天要聞

告別2024:傾聽、反思和追問的力量 - 天天要聞

告別2024:傾聽、反思和追問的力量 - 天天要聞

告別2024:傾聽、反思和追問的力量 - 天天要聞

告別2024:傾聽、反思和追問的力量 - 天天要聞

告別2024:傾聽、反思和追問的力量 - 天天要聞

爾濱親兄弟,「急眼」了?

宗馥莉們,準備「戰鬥」

火鍋店裡,重新「長滿」外國人

明年任務的第一位,有何深意

「陽光都要收費」,這個「制衣王國」要巨變了?

社 會

調查報道一直是周刊的特色,這一年,我們一如既往在路上。我們在天水調查了盲目舉債上馬,造成巨大資金浪費的有軌電車項目;我們去了貴州獨山縣,了解著名的爛尾項目「天下第一水司樓」,現在化債如何了,誰來接盤。

突發事件一直是我們堅守的報道方向。6月末,河南大旱,水庫雖然開閘放水,但以機電井為代表的農田水利設施建後管護陷入困局,使得河南部分地區的抗旱被堵在了「最後一公里」,我們連續兩周跟進報道;7月,洞庭湖一線堤防決堤,我們在採訪中追問,這個最會和水打交道的地方,從管涌到決堤,搶險措施是否妥當,洞庭湖何以至此;還是7月,九江水文站水位飛漲,長江的第三大居住島發出家書,動員在外打工的人們回鄉抗洪,我們同樣關注,沒有大洪水記憶的下一代,能否接替老一輩人保衛家園。

告別2024:傾聽、反思和追問的力量 - 天天要聞

告別2024:傾聽、反思和追問的力量 - 天天要聞

甘肅天水有軌電車困局

「天下第一水司樓」爛尾,有人接盤了

河南抗旱:被堵住的「最後一公里」

最會和水打交道的地方,大堤如何決口

文 化

這一年,我們遍訪大江南北,抵達新疆,尋找史前文明的一縷炊煙;走進河北,探訪藝術史上風格絕妙的皇家石窟;去往山西,重訪令考古前輩大為驚嘆的古迹……

我們行走於中國大地的版圖之中,也行走於中華文明的線索之內,這一切連綴起來,讓我們看見時間的脈絡,文化的賡續,文明的演進。與此同時,我們也同樣關注當下,我們聚焦中國電影的現狀,放眼世界流行文化的前沿,我們得以將自己放置於世界的坐標之中,見證文化的勃發脈動和嶄新活力。

告別2024:傾聽、反思和追問的力量 - 天天要聞

告別2024:傾聽、反思和追問的力量 - 天天要聞

告別2024:傾聽、反思和追問的力量 - 天天要聞

告別2024:傾聽、反思和追問的力量 - 天天要聞

告別2024:傾聽、反思和追問的力量 - 天天要聞

新疆的地下竟發現了如此神奇的遺迹

這門東方絕技傳入了中亞

「古建第一大省」,真不容易

500年前沉船,中國考古隊有驚人發現!

科 教

2024年,sora大火,「新質生產力」成為熱詞,在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革命中搶佔制高點,是大國博弈的關鍵。這一年,我們關注商業航天按下快進鍵、創新葯火熱出海、腦機介面接入現實。

科技和產業的競爭離不開人才。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我們既深度剖析了實施四年、培養拔尖人才的「強基計劃」,也注目培養高技能複合型人才,轉型升級的職業教育。同時,我們也審視了為適應社會經濟發展,正加速推進的新一輪專業「大洗牌」。

2024年,應對氣候變化成為更加緊迫的命題。我們前往聯合國第29屆氣候大會現場,見證了氣候融資的激烈博弈,專訪了新一任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

我們關注民生的痛點。我們求解養老,探討面向失能老人的長護險如何籌資、落地;關注醫院不敢收「複雜病人」背後的醫保支付改革挑戰;聚焦醫院為何難開進口葯,回應最「卷」集採下,用藥安全如何捍衛。

告別2024:傾聽、反思和追問的力量 - 天天要聞

告別2024:傾聽、反思和追問的力量 - 天天要聞

告別2024:傾聽、反思和追問的力量 - 天天要聞

告別2024:傾聽、反思和追問的力量 - 天天要聞

告別2024:傾聽、反思和追問的力量 - 天天要聞

史上最大規模的專業大調整來了

北大教授刷屏背後,4400萬失能老人誰來照顧?

博士再擴招,畢業更難了?

一片葯降到幾分錢,大家卻開始擔心了

國 際

2024年,是全球選舉大年,70多個國家和地區、40多億人口經歷了不同形式的大選,世界政治版圖大範圍重組。

2024年,是地區衝突和對抗的延宕之年,一方面俄烏衝突、巴以衝突、朝鮮半島局勢依然僵局難破;另一方面,黎以衝突升級,敘利亞「一夜變天」,韓國「6小時戒嚴」,衝突和對抗的外溢效應進一步擴展。

2024年,也是和平與發展的呼聲持續高漲的一年。時隔百年,奧運會又一次在現代奧林匹克之父顧拜旦的家鄉巴黎舉行。對於衝突中的世界而言,這場體育盛會也發出「給和平一個機會」的呼籲。

告別2024:傾聽、反思和追問的力量 - 天天要聞

告別2024:傾聽、反思和追問的力量 - 天天要聞

刺殺哈尼亞,到底用的是炸彈還是導彈?

「法式奧運」今夜登場,塞納河上的開幕式放大招

這個「散裝國家」,像是被一口氣吹倒了

尹錫悅為何「自毀」?

往 事

2024年,又有一些人離開了我們。全國政協原副主席、台盟中央原主席張克輝去世,這位96歲的老台胞魂歸故里。中國載人航天「大總師」王永志走了,生前他一直是中國航天的定海神針。被稱為「平民部長」的原商業部部長、原國家旅遊局局長劉毅也走了。他們,值得我們懷念。

今年是黃埔軍校建校百年,我們回憶這段歷史是為了更好地知道,黃埔精神從何處來、到何處去。今年也是中國與巴西建交50周年,這兩個大國「大象走路」般一路走來,穩健地走過了半個世紀。今年還有中國傳媒大學70年校慶,儘管傳媒的環境發生了很大改變,但還是有一些東西沉澱在「永遠的廣院」深處。

這些背影、這些歲月、這些精神,我們記錄下來,以留存為歷史的底稿。

這位曾任國家領導人的老台胞走了,晚年成了「文壇新秀」

中國載人航天「大總師」走了,錢學森推薦了他

只用10天,中國與這個大國突擊建交

70年中傳,永遠的廣院

面對衝突和對抗依然不可避免、

撕裂和不確定性仍在加劇、

技術和理念快速迭代的變局,

我們努力跟上變革的節奏,破局向新;

我們記錄大背景下的個體命運,觀照人性;

我們始終在路上,

珍視傾聽、反思和追問的細微之力。


作者:本刊編輯部

時尚分類資訊推薦

​520當天,成都8對新人在西嶺雪山之巔領證 - 天天要聞

​520當天,成都8對新人在西嶺雪山之巔領證

對著雪山,大聲呼喊:我愛你!2025年5月20日,大邑縣民政局設在西嶺雪山海拔3250米的日月坪婚姻登記點,迎來了8對新人。他們在雪山之巔完成了婚姻登記,在雲海翻湧、雪峰相伴的美景中許下愛的誓言。據悉,這8對新人由該婚姻登記點此前徵集,專門鎖定在5月20日(諧音「我愛你」)當天來到西嶺雪山成都之巔上完成婚姻登記。大...
近五年最高!深圳「520」有2418對新人領證 - 天天要聞

近五年最高!深圳「520」有2418對新人領證

記者從深圳市民政局獲悉,截至5月20日19時,深圳全市各婚姻登記處已全部完成所有市民婚姻登記的辦理業務,經統計,全天共辦理結婚登記2418對,單日辦理量為近5年最高。據悉,新修訂的《婚姻登記條例》今年5月實施,婚姻登記「全國通辦」隨之落地。在深圳辦理婚姻登記的非深戶居民,無須攜帶戶口簿和居住證,可跨區任選一婚...
別再錯過!短捲髮引領的魅力新風潮 - 天天要聞

別再錯過!短捲髮引領的魅力新風潮

在時尚的舞台上,髮型始終是塑造個人風格的關鍵元素。而短捲髮,以其獨特的魅力,成為眾多人鍾愛的選擇,無論是青春洋溢的少女,還是優雅成熟的女士,都能在短捲髮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風格定位。短捲髮的多樣魅力短捲髮的魅力首先體現在其豐富的造型變化上。
小屏黨必看:是選全能選手的一加13T?還是小米15的影像美學? - 天天要聞

小屏黨必看:是選全能選手的一加13T?還是小米15的影像美學?

哈嘍大家好,這裡是你們的橡膠哥,618馬上來了,大家準備好給自己安排個手機了嗎?不知道大家注意沒有,手機廠商以前沒少卷大屏手機,一個是市場對大屏手機的需求確實比小屏幕更多,另一個也是因為手機大了裡面就能塞進去更大的電池更好的鏡頭更猛的散熱,手機的各項性能都會更出色一些。不過一直有一群人對小屏手機有著執...
大「集」大利開凱翼,感受人間煙火氣!5月21日駕凱翼汽車 趕泊里大集 - 天天要聞

大「集」大利開凱翼,感受人間煙火氣!5月21日駕凱翼汽車 趕泊里大集

5月21日,凱翼汽車聯合山東電視文旅頻道將在青島泊里大集,舉行大「集」大利開凱翼感受人間煙火氣直播活動。此次汽車下鄉聯展活動,將在凱翼官方直播間、山東電視文旅頻道慢直播、雲直播以及抖音、快手、視頻號同步上線!這場直播,既有香車又有煙火,保證讓你大飽眼福!直播亮點搶先看魅力泊里大集NO.1體驗非遺盛宴青島泊...
零跑狂按加速鍵 - 天天要聞

零跑狂按加速鍵

作者 | 柴旭晨編輯 | 王小娟未曾想,在汽車銷售的淡季,零跑成了內卷競爭中的「局外人」。5月19日晚,零跑刊出了今年Q1財報,當季收入同比近翻兩倍突破百億元;更令人意外的是,在需要促銷的銷售淡季,零跑整體毛利率竟呈現出環比改善趨勢,達到了15%的歷史新高。具體拆解來看,零跑此次超預期的成績,很重要的部分是來自於...
日本高端戶外品牌Goldwin已經離不開中國顧客 - 天天要聞

日本高端戶外品牌Goldwin已經離不開中國顧客

界面新聞記者 | 周芳穎界面新聞編輯 | 樓婍沁據Goldwin集團發布的2025財年財報,其日本本土門店產生的銷售占其直營店收入的25.5%,其中來自中國大陸的訪日遊客表現突出,為該公司期內穩步增長做出了貢獻。
女人又不站著上廁所,牛仔褲拉鏈是幹啥用的?看完長知識了 - 天天要聞

女人又不站著上廁所,牛仔褲拉鏈是幹啥用的?看完長知識了

女生又不站著上廁所,牛仔褲的拉鏈是幹什麼用的?看完真的長知識了。大家知道在人類世界當中,我們創造了衣服以及各種各樣的服裝設計,而一切的服裝設計都是以人為本的。但是大家也會發現,女性是特別喜歡穿牛仔褲的群體,因為牛仔褲可以修飾自己的身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