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滿家雜物,粗略計算一下,這些年「斷取捨」,大概扔了30萬+。
究其原因,就是不會消費……
於是深刻反省,重塑消費理念,堅決不買這6種東西,別說,一年下來收穫滿滿。
一、拒絕過度消費化妝品
我們購買化妝品,無非就兩個目的,一是保養皮膚;二是打扮自己提升自信;
但是,大家想過沒有,買買買,實則浪費不少銀子,天長日久真不是一筆小數目。
原因如下:
1、化妝品消費是「無底洞」。
尤其是上了30歲以後,各種保濕的、祛痘的、抗衰老的精華水……恨不得都往家裡搬,以求找到合適自己的產品。
可事實上,我們真的需要那麼多嗎?用了多少?過期多少?自己明白。
2、有些化妝品含有激素,一旦停用,就會出現紅、癢、皮炎、粉刺、毛孔粗大,還是少用為好。
所以,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在注重情緒、飲食、睡眠的前提下,一瓶洗面奶+乳液+精華水+防晒霜足夠了。聽勸別囤貨,用完再買最節約錢。
二、拒絕辦理會員卡
會員卡=要錢卡
尤其是美容院、健身會所、服裝店、咖啡廳的會員卡,非生活必須的,一律不辦。
理由如下:
1、會員卡是個「消費陷阱」,你永遠用不到剛剛好,只會不斷續費、消費。
比如美容院:充10次送一次,裡面還剩三四次就讓你充錢,然後每次消費,還要忽悠你做其它項目。
如果沒有這張卡,這些項目大概率是不會做的。
2、辦卡後,你會從「正常需求消費」變為「偽需求消費」。
家裡什麼都有
但你又惦記滿減優惠活動
剛好路過時,你會為了拼單、折扣、湊單、而買一堆可有可無的東西,間接形成了浪費。
3、會員卡有一種讓你佔到便宜的錯覺,會讓你增加消費頻率。
有些時候,你還會為了特權解鎖不斷消費續費。
長此以往,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三、拒絕在直播間買東西
不在直播間買東西,不是說它不好,而是它會讓你衝動消費。
如果你足夠聰明,你會發現,在直播間購物有以下幾個特點。
1、主播會用緊迫性語言,讓你瞬間失去理性,買了一堆垃圾貨。
比如:名額有限、趕快下單、快點下單、優惠力度大、再不搶就沒了……
2、直播間優惠活動越來越複雜,為了湊那些優惠券,迫於無奈就會摻雜買一些無用的東西。
3、個別直播間設置付款陷阱,欺騙顧客錢財。
比如:在2023年8月19日,有位顧客觀看翡翠玉器直播間後,通過某車跳轉小程序下單,付完錢後未見訂單信息,通過支付渠道找到商家電話,對方否認與該公司有任何關係。
四、拒絕購買無效廚房神器
要問中國家庭,哪裡的無用之物最多,首當其衝的必定是廚房。
自從學習做菜的那一天起,廚房神器就越來越多,從鍋具、電器到小神器應有盡有。
拒絕購買,主要有以下幾點考慮。
1、很多人壓根就不喜歡做飯,新鮮勁一過就成擺設。
2、廚房神器多為雞肋用品,10個出來9個沒有用,純屬浪費錢。
3、對於「廚渣級」人才,所有設備、食材給它準備好,也做不出一道色、香、味、型俱全的壽司,有和無沒區別。
4、廚房神器太多,陡增家務。比如,收納、清潔時會讓人抓撓。
若你真是一個美食愛好者,其實一口炒鍋、一口蒸鍋、一台微波爐、一台空氣炸鍋就能滿足大部分家庭的需求。
五、拒絕購買奢侈品
經濟有限,就不要跟風買大牌奢侈品,如果你有錢的話另說。
在當下,好些人被錢是賺出來的,不是攢出來的誤導,要懂得投資自己。
在我看來,這他X純屬瞎扯淡,口罩三年,你少還了一分房貸了嗎?你沒錢的時候,向親朋好友借兩萬,人家同意嗎?
再說句得罪人的話,有些年輕人,別看它一身穿搭價值好幾萬,背後都是靠信用卡、高利貸堆積而來。
如果非要用一個詞來形容,那就是「精緻窮」。
所以,我更建議在保證生活備用金足夠的前提下,提高自己的穿搭品味,那才叫理性消費。
六、拒絕購買太多衣服
女生永遠缺一件衣服,不開心買件衣服,開心也買件衣服,似乎成了我們消費習慣。
不建議大家購買太多衣服,主要有以下幾點考慮。
1、實際「需要」的衣服,比你「想要」的少得多。
就拿我自己來說吧,經過統計年均消費3萬+,近7成穿過一兩次就閑置了,甚至有些連吊牌都還沒有拆。
2、用錢買衣服容易,用衣服轉換為錢沒價值。
與其浪費7成的錢買垃圾貨,不如咬咬牙,添置幾套好的,讓生活更有品質。
3、通過購買衣服獲得的甜頭是暫時的,不可持續。隨著穿得越多,快樂就會逐漸減退,然後你又想買新衣服。
所以,我的建議是適度滿足、取悅自己,適度消費,外套、羊毛羊絨大衣要買貴的,夏天的T恤、嘗鮮的新潮款和穿的頻率低,可以買便宜的。
這樣一來,出席應酬不愁衣服,也不浪費錢。
寫到最後,在強調一句,有供應≠真需求≠真適用≠現在就要。
有些時候學會適度消費,延遲消費,延遲滿足或許才是一個人應具備的品質生活。況且,物質生活僅是表面,真正的富裕是精神上的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