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飛飛彭博峰會談AI:我們尚未以最有想像力的方式使用它

當地時間14日,openai發布最新ai模型gpt-4o。在人工智慧發展越來越快的當下,「ai危險論」也在興起。關於這一點,美國計算機科學家李飛飛在當地時間9日舉辦的彭博科技峰會上表達了自己的觀點。李飛飛是美國政府人工智慧政策顧問和斯坦福大學人工智慧研究所聯合主任,創建的龐大資料庫imagenet為現代人工智慧奠定了基礎。正因如此,她被稱為「ai教母」。李飛飛認為「對人工智慧持悲觀主義」這一說辭被媒體普遍誇大。「我擔心災難性的社會風險,也擔心過度炒作,人類滅絕的風險。我認為事情已經失控了。虛假信息和錯誤信息對民主進程的影響、勞動力市場的轉變、有偏見的隱私問題等,這些才是我們必須面對的真正社會風險。」

ai是否威脅到人類?

今年3月,受美國國務院委託,格萊斯頓人工智慧公司對人工智慧的安全風險作出評估,得出結論表示美國政府必須迅速、果斷採取行動,以避免人工智慧引起的國家安全風險。公司的三名研究人員為此研究一年多,與openai、google deepmind、anthropic和meta等人工智慧公司的200多名政府僱員、專家和工作人員交談,得出結論:「在最壞情況下,ai可能對人類造成毀滅性打擊。」「先進人工智慧和agi(通用人工智慧)的興起有可能破壞全球穩定,方式類似於核武器的引入。」

在《我,機器人》(i, robot)和《機械姬》(ex machina)等電影中,智能人形機器人已被人類廣泛使用。作為工具和夥伴,機器人在人類生活中佔據十分重要的位置,人類也對它們十分信任。恰恰也是因為這些信任,人類陷入危機中。在彭博科技峰會上,李飛飛指出這種場景只會存在於科幻電影中,公眾更應該關注人工智慧在現實生活中直接、切實的影響。當記者問道:「您想傳達什麼信息?」李飛飛表示:「我們的人工智慧課程簡介是承認這項技術以及如何以最負責任的方式使用它。這項橫向技術正在改變我們的文明、幫助治癒癌症、繪製生物多樣性圖,但也會帶來許多意想不到的後果。」她認為,我們應當對人工智慧充滿希望,媒體總是在誇大ai的負面作用,忽視該技術帶來的積極影響。

人工智慧模型的訓練數據即將耗盡,有公司轉向人工智慧生成的數據和合成數據訓練他們的模型。所謂ai訓練數據即將耗盡,指的是已有數據的質量或數量達到某個限制,難以繼續提升模型性能。如果想面臨更複雜的一些場景,可能需要一些新的數據,讓這個模型繼續學習。對此,李飛飛指出,模型數據用完是一個非常狹隘的觀點。很多人認為,大型語言模型正在攝取互聯網上的數據。很多人也認為,一些行業數據消耗殆盡。實際上,許多行業甚至還沒有進入數字時代,比如醫療保健和環境行業的數據還沒有得到利用。「我們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利用ai來改善人們的生活和工作環境。到目前為止,我認為我們沒有以最富有想像力的方式、最具創造性的方式試圖利用人工智慧為世界帶來好處。」

如何看待「ai教母」這個稱號?

李飛飛出生於中國成都,15歲跟隨父母移民美國。父親曾在成都一家化學公司里的計算機部門工作,對嚴肅有一種病態的執著,對大自然有無窮好奇心,還很聰明。李飛飛的母親用寫作逃避生活,這種熱情影響了李飛飛,以至於中學的她就喜歡讀晦澀難懂的波伏娃、狄更斯和海明威等作家的小說。在美國生活的李飛飛經歷過一段非常艱難的時刻:英語不好、沒有朋友、讀書辛苦、媽媽生病。「我很幸運擁有如此支持我的父母。不管經濟狀況、移民身份如何,他們都願意支持這個書獃子般的女兒。」

真正讓李飛飛在ai領域成名的是imagenet。這是一個大型視覺資料庫,用於視覺目標識別軟體研究,包括了手動注釋的1400多萬張圖像。從2006年開始,李飛飛就著手研究imagenet。在大多數ai研究專註於模型和演算法的時候,李飛飛希望擴展和改進可用於訓練ai演算法的數據。2007年,李飛飛與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克里斯蒂安·費爾鮑姆(christiane fellbaum)會面討論了該項目,組建一個研究團隊致力於imagenet項目。在2009年舉辦的計算機視覺與模式識別會議上,李飛飛以學術海報的形式展示了資料庫。

人工智慧發展速度之快,令李飛飛在去年11月出版的回憶錄《我看到的世界》(the worlds i see)中,對未來人工智慧的發展方向提出了自己的判斷和警醒。她認為ai技術的核心就是「以人為本」,讓人工智慧真正推動人類的發展,而不是成為威脅。與此同時,李飛飛還建議同行們,「不要每天只讀最新的科研論文,讀讀這個領域的經典著作、經濟學、社會學甚至哲學的書。這至關重要。」

李飛飛的工作為2010年代出現的深度學習突破提供了關鍵要素,正因如此,她被譽為「ai教母」。當談到這個稱號時,李飛飛的態度原本是拒絕的。她在訪談中開玩笑表示,自己永遠不會稱呼自己為任何東西的教母。但如果男人可以被稱為某種事物的教父,那麼女人也可以。今年5月,路透社報道李飛飛正在創建一家新公司,利用類似人類具有的視覺數據處理技術,使人工智慧具備高級推理能力。這種概念被稱為「空間智能」。這家初創公司的投資者包括美國私人風險投資公司安德森·霍洛維茨(andreessen horowitz)和激進風投公司(radical ventures)。2023年,李飛飛作為科學合伙人加入該公司激進風投公司。

關於「空間智能」概念,李飛飛曾在今年4月溫哥華舉行的ted大會中做出相應解釋。她描述道,「空間智能」是從物體之間的關係中獲得預測和洞察力的能力,涉及的演算法能合理推斷出圖像和文字在三維環境中的樣子,並根據這些預測採取行動。根據《財富》雜誌的猜測,李飛飛創建公司的原因是在美國人工智慧領域,權力格局正逐漸不平衡。大型私人科技公司用令人瞠目的高薪挖走人工智慧領域頂尖人才,公共部門在資源和人才方面明顯落後。正因如此,李飛飛提出要求,希望拜登政府資助一個國家計算能力和數據倉庫,目的是讓美國公共部門研究跟上科技巨頭的步伐。這也是「登月投資」的一部分。「大型科技公司專註於開發以利潤為導向的技術,而公共部門的人工智慧則專註於創造公共產品。」

新聞與圖片來源:時代、財富、quartz,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iweekly周末畫報獨家稿件,未經許可,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