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6日清晨,長沙明陽山殯儀館明陽廳內素菊含霜,輓聯低垂。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著名思想史家、湖南大學嶽麓書院教授陳谷嘉先生的告別儀式在此舉行。
前來悼念的人群從青年學子到白髮長者,從學術同仁到家鄉父老,數百人靜默佇立,用目光追送這位以生命守護湖湘文脈的學者最後一程。
學術脊樑:以筆為劍守書院文脈
「嶽麓書院近日氣象之盛,實亦由先生奠基其基石,構其廈屋。」告別儀式現場,湖南大學嶽麓書院黨委書記陳宇翔教授述略了陳谷嘉先生的一生。作為中國倫理思想史研究領域的巨擘,先生以書院為紙,以歲月為墨,在宋明理學、湖湘文化、書院文化研究領域開疆拓土。即便在退休後,他仍盡心於儒家倫理思想研究,其《中國理學倫理思想通史》凡四卷116萬字,皆在此間完成。
師者風範:師恩暖心傳教育薪火
「他下廚為學生做紅燒肉吃,帶學生遊學,書院將此比作『老母雞呵護小雞仔』。」弟子代表唐亞陽教授的致辭讓在場者無不動容。這位在講台上引經據典的嚴師,在生活里卻是為學生解囊相助、烹制佳肴的慈父。當學生遭遇困境時,他總是想辦法幫助學生解決難題,教會學生如何以泰然之姿面對人生風雨。正如寧鄉市文物局原局長張筱林先生所言:「他的一生,無私奉獻給了鍾愛的教育事業。」
精神豐碑:歷盡風霜,苦雨淬金
在低回的哀樂中,陳先生女兒的答謝辭如斷線珍珠:「父親不僅是受人尊敬的師長、學長,更是一位在命運沉壓下堅毅前行的普通人,爸爸的學術成就是令人敬佩的,但他的人生道路充滿艱辛。」
這位經歷人生風霜卻始終「燦爛固守」的學者,晚年身體抱恙,甚至歷經喪子、喪偶之痛,卻將悲痛化為學術動力,90歲高齡仍筆耕不輟,用生命詮釋了何為「學術本真」。
告別儀式尾聲,前來弔唁的人群將白菊輕輕放在陳谷嘉先生靈柩旁,繞靈隊伍綿延如文化長河。
瀟湘晨報記者鍾錦涵 湖南大學供圖
報料、維權通道:應用市場下載「晨視頻」客戶端,搜索「報料」一鍵直達;或微信添加報料客服:cspxxcb;或撥打熱線0731-85571188。如需內容合作,請撥打政企服務專席19176699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