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徐穎
前不久,人民文學獎頒獎典禮在四川舉行。著名作家、湖北省文聯名譽主席、茅盾文學獎得主劉醒龍,憑藉長篇小說《聽漏》再獲人民文學獎。這部作品是劉醒龍的「青銅重器系列」三部曲之一。
5月9日,劉醒龍接受了極目新聞記者的專訪,分享了作品創作背後的故事和心得。
劉醒龍
從英山縣到黃岡地區再到武漢市,總是將家安在博物館旁邊
極目新聞記者:前不久《聽漏》獲得人民文學獎,《聽漏》作為《蟠虺》的同系列,人物與《蟠虺》中的人物一脈相承,楚學院的學術權威及青年人等展開了一系列解謎式的故事。在這些人物中,你最欣賞的是哪一個人物?不太喜歡的人物是哪一個?為什麼?
劉醒龍:自己筆下的人物就像自己家裡的人,都是自己給弄出來的,各有各的生機,各有各的趣味,赤橙黃綠青藍紫放在一起才顯出五彩繽紛。在寫作中著筆最多的是馬躍之,有學問,有品位,有風骨,有挫折,有心事,有憂愁,到頭來人生該有的他基本上都有,這樣的人是值得欣賞的。還有不起眼的秋老太太和秋大隊,我總是情不自禁地將他們寫得可親可愛又可惱。這可能是別樣的喜歡吧。
極目新聞記者:你平常對文物和考古行業的接觸多嗎?
劉醒龍:專業知識接觸較晚,但從小就沒有缺少與文物和考古的相逢。我在工廠當車工,經常加工鑄銅材料,對青銅材質很熟悉。調到文化部門工作後,從英山縣,到黃岡地區,再到武漢市,總是將家安在博物館旁邊。想不熟悉都不行。與高層級的考古專家接觸,是《蟠虺》寫成之後,第一個認識的人是湖北省博物館原館長方勤。他是一個挺有情懷的人,與一般做技術的人完全不同。後來,在南海,與一支考古隊一起在一艘五百噸的漁船上待了半個月。可以想像,只要是人,到哪裡都一樣。愛恨情仇悲歡離合,放在心裡,掛在臉上,誰也不會例外。
《聽漏》書封
沒有知識分子群體的強大,就沒有時代的進步
極目新聞記者:你曾說過自己的青銅系列小說「考的是古,答的是今」。在《聽漏》中,你是怎樣把文物的文化內涵和小說人物的精神,進行一定關聯的?可以舉一個例子與讀者分享一下嗎?
劉醒龍:考的是古,答的是今,這話在楚地最典型的是「隨與曾」之謎。為什麼在太史公的筆下只有「隨」而沒有「曾」,在出土器物中只有曾沒有隨?從目前所掌握的歷史資料來看,是無法解答的,至少是沒有令人信服的解答。作為後人,只要我們從歷史上著名的太史公都是怎樣的品格,再反推回去,就會找到歷史的破綻,並揪出那不為人知的小辮子。
極目新聞記者:小說中的知識分子面臨著怎樣的困惑?小說有給出出路和答案嗎?
劉醒龍:識時務者為俊傑,不識時務者為聖賢。
在輝煌燦爛的年代,青銅重器會讓這個年代顯得更加燦爛輝煌。在腐朽沒落的朝代,青銅重器會使這個朝代變得更加腐朽沒落。
翻看自己近年來的文字,這是最有心得的幾句話。
二十多年前,考古和文物,幾乎出不了專業圈,進不了社會話語體系。就像一排排不會言語的古代器物展覽大廳中冒出來的輕聲細語,無論說話內容是什麼,都會使人身心一震。在當年那樣的環境下,自己突如其來地想到要將青銅重器當成寫作對象。知識不等於文學,文學必須有知識涵養,這個問題是一切文學作品必須面對的。寫青銅重器的小說,也屬於文學範疇,那麼也就無法例外。寫作也有臨時抱佛腳照抄資料的,但要抱出溫度,抱出感情,用溫度和感情來融化這些知識,讓之前不曾掌握的知識,與自己的寫作融為一體,看似容易,實則相當有難度。
我討厭將知識分子寫成「蠅營狗苟」的,批判歸批判,但也不能「有的無的」自毀長城。沒有知識分子群體的強大,就沒有時代的進步。這算是我所看到的出路和答案。
青銅小說系列還會出第三部
極目新聞記者:這部小說的結構和故事比較複雜,歷史與現實交織、許多的未解之謎,讀起來還挺考驗讀者的拆解能力,你覺得小說應該寫得易讀嗎,你怎麼看待小說閱讀的難度?
劉醒龍:世界上沒有哪一本小說是所有人都喜歡的。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雨果的《悲慘世界》,曹雪芹的《紅樓夢》等名著,許多人未必真正讀過,不過是道聽途說,撿個耳朵,然後人云亦云,或強詞奪理來引起奇談怪論。小說都是易讀的,所以才叫小說。《聽漏》著眼於一位普通的聽漏工就是明證。就是寫最普通的小人物,也無法做到使所有普通讀者喜歡。閱讀小說從來沒有難度,只有熱愛的程度。這種熱愛不僅僅是對小說的熱愛,更是對自己的熱愛。因為閱讀首先是精神境界,其次才是文學修養。
極目新聞記者:你還會出青銅小說系列第三部嗎?
劉醒龍:會寫,一定會寫的。《聽漏》寫完後,又發生和發現了不少事,有的與考古有關,有的與人生有關。這些人和事,每天都在內心裡動蕩。我現在要做的事情是讓這種動蕩的心情安靜下來,真到了那種時刻,就會水到渠成。我一定要等到這種時刻,畢竟生命不再年輕,沒有那種躁動的本錢了。當然,似水年華更見真章。「越是沒有瓜葛的地方,藤蔓的生長越是神出鬼沒」「世上的事情全都是這樣,老虎獅子吼聲震天,吼叫聲越厲害,原野上越是躁動不安。畫眉杜鵑啼鳴宛轉,又高又大的峽谷靜若無物」——《聽漏》中的這些話,也可看作是「青銅重器第三部」必須具備的寫作心境。(本文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來源:極目新聞)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採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