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科創板ipo失敗兩年後,ai領域的獨角獸企業思必馳計劃重啟其ipo進程。
根據中國證監會官方網站發布的信息,思必馳已於4月份與中信證券簽訂了輔導協議,再次向資本市場發起挑戰。
思必馳成立於2007年,位於英國劍橋,自創立之初便專註於智能語音和語言處理領域。
創始人高始興和俞凱均來自頂尖學府,加之當時人工智慧正處於行業風口,即便尚未找到商業化的應用場景,也吸引了大量資本的關注。
據傳,成立的第二年,思必馳便獲得了聯想之星和荷塘創投投資的數千萬a輪融資。
在科創板ipo之前,思必馳共完成了8輪融資,累計融資金額超過10億元。
投資者包括阿里巴巴、富士康、北汽集團、美的集團、深創投、元璟資本等知名市場投資機構和產業資本。
此外,在2024年1月,思必馳完成了首期兩億元的融資,資金主要來源於具有產業投資和國資背景的投資機構。

在今年1月份,思必馳又完成了5億元的融資,本輪融資由知名產業基金、國資平台以及私募基金共同參與。
根據2022年衝刺科創板ipo時的計劃,思必馳擬發行不超過4001萬股,預計募資金額為10.33億元。
根據2024年胡潤中國獨角獸榜單,思必馳的估值為100億元。
在當前的行業和資本市場中,人工智慧概念持續受到熱烈追捧,甚至較以往幾年有過之而無不及。
這一現象無疑為思必馳重啟上市計劃創造了有利的市場環境。
此外,自2024年下半年起,監管機構多次強調對擁有關鍵核心技術、市場潛力巨大、科創屬性顯著的優質未盈利科技型企業支持其在科創板上市的立場。
這為思必馳再次嘗試在科創板上市提供了政策層面的支持。
鑒於行業熱潮與資本政策的雙重利好,當前時刻對於思必馳而言,無疑是重啟ipo的絕佳時機。
對於思必馳這樣一家科研創新能力突出,但過去幾年中持續處於虧損狀態的企業來說,科創板ipo無疑是其儘快實現上市目標的優選途徑。

首次在科創板ipo失敗的成因
2023年5月,思必馳首次嘗試在科創板進行首次公開募股(ipo)未獲通過,此事隨即成為人工智慧行業熱議的焦點。
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委員會的審查直接觸及了兩個核心問題:技術的硬科技屬性不足以及財務可持續性受到質疑。
在技術層面,核心技術競爭力的質疑成為思必馳首次ipo未獲通過的關鍵因素之一。主要問題在於與競爭對手相比,其技術優勢並不顯著。
以語音識別準確率為例,根據第三方機構statista在2021年的行業報告數據,當時科大訊飛在中文語音識別準確率上已達到98%,而思必馳尚未公布可對比的詳細數據,這導致市場對其技術實力產生疑慮。
財務壓力同樣不容小覷。從思必馳此前公開的招股說明書數據來看,公司長期處於虧損狀態。
2019年至2022年,思必馳的營收分別為1.15億、2.37億、3.07億、4.23億元,凈虧損分別為2.83億、2.15億、3.35億、2.97億元。
如此持續的大額虧損和高額的研發投入,讓投資者對其盈利能力和商業模式的可持續性產生擔憂。

隨著各行業數字化轉型的加速推進,不同應用場景對智能語音技術的需求呈現出爆髮式增長,進一步推動了智能語音行業的發展。
據相關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語音識別市場規模達到726.67億元,預計到2029年,該市場規模將增長至1308.95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為9.10%。
此外,中國智能語音市場規模也在持續增長。2023年達到382億元,2024年增長至469億元,預計2025年將達到563億元。
在大模型時代背景下,思必馳於2023年7月正式發布了自主研發的行業語言大模型dfm-2。
當前,思必馳正致力於實施[雲+芯]戰略,不斷推進垂域大模型(dfm-2)與全鏈路對話技術在汽車、物聯網(iot)等智能終端領域以及會議辦公、金融等行業場景的規模化應用。
轉型當年,思必馳的營收同比增長50%,突破6億元,智能汽車和家電業務貢獻超過70%的收入;dfm-2大模型月均複合增長率超過60%,數字政企相關業務收入同比翻倍。
2025年1月,思必馳再次獲得5億元融資,資金主要用於大模型場景的落地。
今年2月,思必馳的1+n中樞大模型助力上汽通用五菱與deepseek實現深度融合,並首次在汽車上應用,寶駿享境成為行業內首個完成實車裝載的車型。
得益於中樞大模型強大的工程化能力和支持專業模型熱插拔的特性,思必馳天琴語音助手能夠在短時間內迅速實現與deepseek的接入落地。
在智能汽車領域,截至目前,思必馳已與梅賽德斯-賓士、奧迪、捷豹路虎、比亞迪、上汽通用五菱等全球60餘家知名汽車品牌建立合作,推出200餘款量產車型,累計搭載量超過1500萬輛。
據數據顯示,2024年銷量排名前100的新能源車型中,思必馳在[車型覆蓋]和[終端銷量]兩項指標上均居首位。
在智能iot領域,思必馳展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近五年的複合年增長率接近40%。截至目前,思必馳已與近200家客戶建立合作,共同打造了450餘個標杆案例。
在晶元領域,思必馳連續兩年自研ai晶元的年均出貨量均超過2000萬顆,僅2024年,新增iot類設備出貨量就達到了1.6億台。
儘管ai產業正處於風口,但能否開拓應用場景、具備實際落地價值,才是ai公司能否成功上市的關鍵。
如果僅憑演算法和故事,顯然不足以支撐ipo之路,資本市場更期待的是具有實際價值的人工智慧。
部分資料參考:直通ipo:《ai獨角獸思必馳重啟ipo》,科創板日報:《思必馳擬重啟ipo》,叩叩財經:《思必馳科創板上市受挫兩年後再啟ipo》,視覺物聯:《重啟ipo!這家ai獨角獸再撬動千億級商業藍海》,中經e商圈:《大模型時代有了[新故事] ai語音廠商再戰ipo》,鉛筆道pro:《100億超級獨角獸殺出:全國第四》
本公眾號所刊發稿件及圖片來源於網路,僅用於交流使用,如有侵權請聯繫回復,我們收到信息後會在24小時內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