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菲律賓前總統杜特爾特從中國香港返回馬尼拉國際機場後即刻被捕。
這一消息迅速在國際和國內輿論中掀起波瀾。
實際上,杜特爾特曾在回國前預言自己可能遭遇逮捕,並表示不會選擇逃避,而將以律師身份面對國際刑事法院(icc)的調查。
如果事與願違,他也不會抗爭,只會坦然接受命運。
在被菲律賓國家警察帶走時,他留下一句意味深長的話:「你乾脆殺了我。」
這場逮捕風波不僅涉及國際司法壓力,也暴露了菲律賓國內兩大家族間劍拔弩張的權力鬥爭。
國際刑警「紅色通緝令」的爭議
杜特爾特被捕的消息在菲律賓國內引發強烈反響,其中一個焦點是所謂的國際刑警紅色通緝令。
菲律賓媒體此前盛傳國際刑警組織已發出針對杜特爾特的通緝令,菲國警亦為此進行了大規模部署。
然而,國際刑警官網上並未顯示有關杜特爾特的紅色通緝令,這讓該說法的真實性受到質疑。
國際刑事法院發言人也未明確回應這一傳聞,僅表示如果相關逮捕令存在,將通過官方途徑發布。
此種「羅生門」式的輿論疑雲讓事件背後的動機更加撲朔迷離。
是國際刑事法院的司法壓力迫使逮捕行動發生?還是菲律賓國內的政治力量主動推動?
這些問題仍待解答。
兩大家族的政治博弈:司法還是權力鬥爭?
杜特爾特家族與現任總統馬科斯家族的矛盾或許是這次逮捕事件的關鍵之一。
杜特爾特作為菲律賓南部最有影響力的政治人物,執政期間施行鐵腕禁毒政策,同時帶領菲律賓退出《羅馬規約》,以此規避國際刑事法院的法律管轄。
然而,馬科斯家族掌權後,在國際刑事法院問題上態度變得曖昧。
菲律賓總統府曾多次改口,既稱菲律賓無義務配合國際刑事法院,又宣稱已收到逮捕令副本,並準備移交杜特爾特。
馬科斯政府的言辭不一致,加上部署7000名警力在機場執行逮捕,顯示出這次行動不僅是法律問題,更涉及深層次的政治動機。
通過逮捕杜特爾特,馬科斯政府或意圖削弱其家族的影響力,同時為即將到來的中期選舉提前鋪路。
然而,這種「先斬後奏」的做法也可能引發杜特爾特支持者的強烈反彈,為菲律賓政局增添更多不確定性。
禁毒戰爭的餘波:法律與國際壓力
杜特爾特「禁毒戰爭」是其執政時期最具爭議的政策。
從2016年至2022年,逾6000人因涉毒被擊斃,引發國際社會強烈譴責。
聯合國人權高專辦曾多次批評杜特爾特的禁毒行動涉嫌法外處決,國際刑事法院也對該政策展開調查。
儘管菲律賓已於2018年退出《羅馬規約》,杜特爾特仍可能面臨國際刑事法院的追責。
icc在2021年宣布正式啟動對菲律賓禁毒戰爭的調查,試圖確認杜特爾特的責任並追究刑事責任。
然而,菲律賓是否有義務配合icc逮捕行動仍存法律爭議,尤其是菲律賓國內法律是否支持這一國際司法行動。
杜特爾特的民意基礎:逮捕的政治後果
儘管爭議不斷,杜特爾特在菲律賓民間依然保持著強大的支持基礎。
根據pulse asia研究所的民意調查,杜特爾特在卸任後仍擁有超75%的支持率,這使他成為反對派難以忽視的政治力量。
尤其在棉蘭老島地區,杜特爾特家族的影響力更深遠。
這次逮捕行動雖試圖削弱其政治影響,但也可能刺激支持者的反彈,為杜特爾特陣營在中期選舉中贏得更多優勢。
杜特爾特的沉著面對令人矚目。
他曾表示,無論是國際刑事法院的調查還是國內的政治清算,他都願意麵對,並且確信支持者不會因為自己被捕而動搖立場。
杜特爾特選擇回國面對命運,顯示出一種不畏挑戰的姿態。
無論這次逮捕是否出於政治目的,他都在爭取為家族和支持者贏得更多政治籌碼。
杜特爾特的逮捕風波,是法律、政治和民意交織下的複雜事件。
逮捕究竟是國際司法正義的體現,還是家族政治清算的一部分?這一問題目前難以有定論。
可以確定的是,這次事件將進一步加劇菲律賓的政治矛盾,並對未來的選舉和政局產生深遠影響。
杜特爾特留下的那句「你乾脆殺了我」,或許不僅是一種挑戰,更是一場賭局。
他的命運可能不僅關乎個人,更牽動著菲律賓政治格局的走向。
參考資料:
封面新聞:卸任不滿三年,菲律賓前「鐵腕禁毒」總統杜特爾特被強制引渡海牙 2025-03-12
環球時報:「解局」杜特爾特被捕,接下來會發生什麼?2025-03-11
觀察者網:杜特爾特將被包機帶往海牙,菲副總統:這是公然侮辱菲律賓主權 2025-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