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關照 新華社發
2015年2月17日,山東省委原常委、濟南市委原書記王敏因涉嫌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親友經營活動謀取利益,在幹部選拔任用、企業經營等方面為他人謀取利益,收受賄賂摺合人民幣2000餘萬元等問題,經中央紀委審議並報中共中央批准,決定給予王敏開除黨籍處分;將其涉嫌犯罪問題及線索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
日前,面對記者,王敏述說了自己貪腐墮落的心路歷程,「台上一套、台下一套,說一套、做一套,人前是人、人後是鬼……」王敏典型的「兩面人」特質,耐人尋味,發人深省,其警示作用之大,值得每一個領導幹部深思。
一面大講紀律和規矩
一面仍不收斂不收手
王敏常常把「守紀律講規矩」掛在嘴上,在檢查考核市屬部門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市委傳達學習省委會議精神、全市領導幹部學習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等會議上,一再大講領導幹部「要深刻理解嚴守政治紀律的嚴肅性,時刻緊繃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這根弦」,可謂語重心長、情真意切。就在王敏落馬當天,他在全市領導幹部大會上作廉政警示教育報告的新聞,仍然充斥當地媒體的頭版,甚至頭條。這些報道無一例外地告訴讀者,這是一個黑色幽默。
在不少濟南幹部看來,對「王敏落馬」感到意外。他們認為,「王書記」慷慨陳詞,緊扣「紀律和規矩」,「上連天線、下接地氣」,這是他的一貫風格,沒有「不對勁的地方」。
為了樹立自己的形象,王敏將許多紀律和規矩寫在文章里、講在會議上。說起用人,他講「堅決整治跑官要官、買官賣官、拉票賄選和突擊提拔幹部等問題」;說到反腐,他講「要始終保持查辦案件的強勁勢頭,對腐敗分子,不論涉及到誰,都要一查到底、堅決懲處」。
這些義正詞嚴的講話,表面上熱熱鬧鬧、振振有詞。但他內心深處,卻視黨紀如無物,就在十八大以來嚴懲腐敗的高壓態勢下,依然不收斂不收手,頂風違紀。中央八項規定出台,特別是中央整治「會所中的歪風」通知下發後,王敏仍然置若罔聞,在2014年6月,借在中央黨校學習之機,他潛入濟南一家房地產公司總經理趙某在北京的會所吃喝玩樂。
在查扣王敏及其家人收受的錢物中,僅十八大以後收的購物卡就多達173張,占其收受購物卡總額近四分之一;收受商人、官員賄賂200餘萬元,占其受賄總額的12.1%。
當「收」成了習慣,「要」也就順理成章、毫無顧忌了。王敏時常向有「利益輸送」的關係人索要錢物。僅十八大以來,他借到北京參加中央全會、「兩會」等機會,多次給趙某打電話,明示暗示讓其送錢。
一面大談廉潔
一面大肆斂財
「一個班子,尤其是黨委書記過不了廉潔關,就沒有擔當的資格」,「一個幹部,能成長到局級,不容易。大家都不願意他犯錯誤、挨處分,但一旦犯了錯誤,誰都管不了,有紀律在那兒放著!」王敏常在各種會議上大談廉潔,「苦口婆心」教育幹部。
他張口「廉潔」、閉口「清正」,迷惑了不少幹部和群眾。在他被調查後,很多幹部覺得「不可思議」、「怎麼可能」,對他「落馬」感到非常吃驚。
在山東,關於王敏的舉報並不多。中央巡視組巡視山東時,接到有關他的問題反映也不集中。這是因為王敏有個所謂的「原則」,就是「兔子不吃窩邊草」,在自己直接負責的工作範圍,不幫人謀私利,以免搞得烏煙瘴氣;不收下屬的錢,以免買官賣官。
其實,這些都是王敏的「障眼法」。在表演的背後,他貪婪的一面表現得淋漓盡致。2005年,王敏結識濟南一家房地產開發公司總經理趙某,從此拉開了相互利用、權錢交易的「二人轉」序幕。
近十年來,在王敏的力挺下,趙某的生意順風順水,財源廣進。基於為趙某提供了諸多便利,王敏向其索賄的底氣十足,儼然把趙某當成了自家的「錢袋子」和「提款機」。趙某則對王敏「知恩圖報」,先後向其行賄現金、房產、名人字畫等錢物累計達人民幣1800餘萬元。
一面嚴責身邊工作人員
一面嬌縱親屬子女
在同事眼裡,王敏對下屬以嚴厲著稱,不接受下屬的請託事項,不允許搞「烏煙瘴氣」,對工作搞不上去的地方和當事人毫不客氣。其上一任秘書戚某跟著他一干就是9年,有三次提拔機會,但王敏明確表態不能「特殊照顧」,直到2012年戚某才得以任用。他從來不允許秘書幫別人請託私事或者轉送禮物,知道了他的脾氣,時間一長,秘書也就不敢這麼做了。
王敏事發後,戚某在配合組織調查時,哭著說自己裝修住房的時候,王敏還特意叮囑他:「需要錢告訴我,千萬不要犯錯誤。」和一些領導幹部拿秘書當作「心腹」,一腐俱腐、一損俱損不同,王敏對秘書管教顯得特別嚴格。只是讓戚某大感意外的是,就是這樣一位平時「嚴於律己」的領導,背後卻大肆斂財、追求享樂。
擔任濟南市委書記後,王敏曾在大會上明確講,濟南的幹部不要去他家裡。他不在家時有幹部送了東西,他都馬上退回去。一來二往,濟南的幹部就沒人敢給他送了。然而,他的所作所為只是為了在身邊工作人員和下屬面前極力塑造一副清正廉潔的形象,而對家人他卻是嬌寵縱容的另一副模樣……
除濟南以外的請託人給王敏行賄,他毫不避諱地當著家人的面收錢收物。一開始,家裡人也擔心,但王敏總是滿不在乎地說:「這是朋友送的,都是正常交往,沒有關係。」一來二往,家人也就對這些往來坦然受之,收錢的膽子也越來越大,收受的錢物也越來越多。
王敏不僅自己在生活上追求奢靡,還帶領家人「有福同享」,步入了「購不厭累」、「住不厭精」、「賭不厭多」的腐敗三部曲。
2005年,他主動將妻子介紹給趙某,並對趙某說,「你這個阿姨人很好,和她處不好的人肯定有問題。」心領神會的趙某對王敏妻子百般討好,主動帶其到北京、香港、澳門旅遊、購物,從名牌衣服到名牌手提包,哪個好、哪個貴就買哪個。2008年,在王敏默許下,趙某為其女兒購買住房。趙某還多次帶王敏妻子去澳門賭博,王敏妻子不用出賭資且「分紅」。
為了讓女兒一家過上所謂的幸福生活,王敏縱容女兒在趙某的公司長年吃空餉,並多次打招呼、鋪路子,幫助女婿承攬工程牟利。
放縱妻子、女兒、女婿,整個家庭形成了以王敏為核心,夫妻聯手、全家上陣、共同斂財的鏈條,陷入了「物質生活享樂化、精神生活頹廢化、家庭生活逐利化」的泥沼。
(據《中國紀檢監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