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影廣袤無垠的敘事天地里,總有一些作品憑藉細膩入微且震撼靈魂的筆觸,精準地直擊人性與社會問題的核心地帶。2013年,丹麥導演托馬斯・溫特伯格精心打造的《狩獵》,無疑就是這樣一部熠熠生輝的傑作。這部影片斬獲多項國際大獎提名,在豆瓣平台收穫了高達9.1分的亮眼成績,在IMDb上也獲得了8.0分的不俗評價。
影片以盧卡斯被污衊性侵這一事件為核心,深刻地展現了普通人在流言蜚語中自證清白的艱難處境,在當下網路時代各類流言甚囂塵上的背景下,極具現實映照意義。
盧卡斯,一個在生活中歷經離婚波折的男人,在託兒所尋得了久違的平靜與溫暖,深受同事和孩子們的喜愛。然而,命運的轉折卻因早熟女孩卡拉的一句謊言突如其來。卡拉對盧卡斯示好遭拒後,編造出盧卡斯性侵她的彌天大謊。從這一刻起,盧卡斯原本安寧的世界瞬間崩塌。
在法治文化完善的理想社會中,理應秉持「疑罪從無」的基本原則,即未經司法機關依法判決有罪,任何人都應被視作無罪。然而在影片里,小鎮居民面對流言,全然喪失了理性與法治精神。僅僅憑藉卡拉的片面之詞,他們就匆忙將盧卡斯判定為罪人。盧卡斯的好友們,這些曾經與他親密無間的夥伴,瞬間被憤怒蒙蔽雙眼,不假思索地站到了他的對立面,甚至不惜對他施以暴力。他的前妻在流言的裹挾下,也對他投來懷疑的目光,曾經深厚的感情在流言的衝擊下不堪一擊。就連那些素不相識的陌生人,也僅憑道聽途說,便對他肆意宣洩惡意,使他在小鎮的街頭舉步維艱。
卡拉在真相大白後承認了自己的謊言,按理說盧卡斯應該重獲清白,回歸正常生活。但現實遠比想像中殘酷,雖然從法治層面還了他公正,可社會大眾心中的惡意卻如同頑固的荊棘,難以根除。這一現象深刻反映出社會輿論環境中法治文化的淡薄。公眾缺乏耐心等待司法程序給出公正結論,而是急於在流言的浪潮中表明立場,以集體審判的方式,將無辜者推向深淵。
反觀當下網路時代,與影片中的場景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網路打破了信息傳播的障礙,卻也為流言的滋生和迅速傳播提供了溫床。一旦有人被流言擊中,想要自證清白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網路上的看客們如同影片中的小鎮居民,常常在不明真相時便跟風評論、轉發,僅憑隻言片語就對當事人進行道德審判。當事人面對鋪天蓋地的惡意,即便手握證據,想要逐一反駁、澄清,也會因信息的海量和傳播的迅速而力不從心。而且,即便最終真相大白,網路上留下的那些負面言論,也如同影片中盧卡斯遭受的偏見,難以徹底消除,對當事人的名譽和心理造成長久的傷害。
《狩獵》宛如一面鏡子,清晰地映照出我們社會中法治文化的缺失以及流言對個體的巨大殺傷力。它時刻提醒著我們,在面對任何消息時,都應保持理性與冷靜,尊重法治程序,絕不能讓未經證實的流言成為傷害他人的兇器。
親愛的讀者們,你們在生活中是否也曾見證過類似因流言而引發的悲劇呢?對於如何在網路時代避免成為流言的傳播者,你們又有怎樣的見解?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你們的看法,讓我們一同探討如何構建一個更加理性、法治的社會環境。
(圖片選自網路,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