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黑劇已成當今影視作中最有質量保障的一類劇,選角、製作、服化道、劇本、後期,都堪稱業界良心。開年掃黑大劇《狂飆》一路狂飆,拿下了豆瓣8.9分的超高評分。
《狂飆》從開播起就喜提收視第一,如今播出過半熱度依舊不減。一眾演員也因此獲得了超高的關注度,尤其是飾演「黑老大」的張頌文,貢獻的熱度甚至超過了飾演的男主角安欣的張譯。
電視劇越火,觀眾的討論聲也就越大,這部劇整體來說沒有拉胯的角色和拉胯的演員,但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有四個角色爭議還是挺大的,有的是被質疑演技,有的是人設拖了後腿。
一、張譯:飾演安欣被詬病演技
當配角過於耀眼,主角可能就不太容易出彩,《狂飆》里的張譯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從2006年《士兵突擊》開始受到關注起,張譯一直走的就是實力派的路子。這幾年他逐漸發力,在電視劇方面有《雞毛飛上天》這種評分8.1分的口碑之作,電影方面有《八佰》《金剛川》《紅海行動》等口碑和票房齊飛的作品。
他憑藉《懸崖之上》一舉斬獲百花、金雞雙料影帝,憑藉《雞毛飛上天》拿下白玉蘭、金鷹雙料視帝,成績在同齡男演員中遙遙領先。
在大家眼裡,他是一個低調、敬業的實力派男演員,除了拍戲他鮮少露面,不上綜藝,也不怎麼接廣告。
然而,讓人始料未及的是,《狂飆》開播之前演技受到爭議的第一個人便是張譯。
網友詬病張譯表演痕迹過重,用力過猛,其中台詞口音問題,以及故作輕鬆慢吞吞的語氣均遭到了質疑。
另外也有網友說他把一個初入職場的愣頭青硬是演得傻了巴唧的,說台詞的時候習慣性地抿嘴巴,表現出一副無可奈何的樣子,讓人看著著急。
但個人覺得,張譯對於角色的完成度其實還是不錯的,只是這個角色的人設本身就不太容易出現高光。他不像高啟強一樣,由魚販子三級跳成為黑大佬,具有很大的張力,或者說滿足觀眾的慕強心理。
安欣的身上,我們能感受到的兩個重要特質就是:慫和耿直。
慫表現在他跟同事說話時磕磕巴巴,該硬挺的時候柔柔弱弱,不敢往前沖,比如他明明愛慕孟局的女兒孟鈺卻硬是不敢下手,孟鈺去了北京六年,他竟然六年都沒有主動聯繫過人家。後來孟鈺回來了,她還是躲躲閃閃的。
他身上有很多被動性,以及在外人眼裡是莫名其妙的堅持。
比如剛出場時警察下河撈人,他為了避免同事說他在領導面前表示自己,選擇了躲避,孟局叫了他半天他都充耳不聞,要知道平時辦案他可是有炸彈都敢生撲的主。
這一點張譯用躲閃、畏首畏尾、蔫了吧唧的狀態來詮釋,完全沒有問題,因為這其實就是安欣的原生家庭帶給性格上的一個bug——自卑。
他沒有母親,父親去世後他跟著父親的同事長大,他甚至連父親是怎麼死的都不知道,是因公殉職還是像他師傅一樣背叛了那身警服?從小寄人籬下,讓他沒有安全感。
進入職場後,他背後有孟局、安局兩大靠山,儘管他很賣命,在旁人看來他是個靠叔叔的關係戶,這也是孟局在場他便不敢下河撈人出風頭的原因。
而這也就牽出了他的第二個性格特徵:職直,原則性強,說不好聽一點就是軸。
他身上流淌著警察的血液,骨子裡是嫉惡如仇的,他不求升職,只求讓壞人繩之以法,只求守護公理,準則。
太剛的人,在現實生活中往往混得不夠好,瞧瞧圓滑的高啟強已經由賣魚的老實人變成了隻手遮天的黑老大,而本該前途光明的他,20年後還是一個灰頭土臉的小科長。
安欣的橫衝直撞讓很多隻看錶象的觀眾覺得這個角色幾十年沒有長勁,慫好像刻在了DNA里,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能20年如一日守住初心,就是這個人物的魅力,哪怕被同事們看不起,他依舊堅守著底線。
當然,這個劇情設定本身就有一點不現實,試想如果你的同事背後有兩個領導做靠山,你會天天譏諷他嗎?你敢嗎?
另外,有人說張譯只適合演小角色,演警察沒有警察該有的樣子,其實這也是大家把警察的形象在腦海里過度神聖化了,並不是每一個警察都是高大威猛、頂大立地、沒有人性弱點的「高大全」形象,他們也是有肉有血的平凡人。
二、吳剛:因外形影響了人物的魅力
7年前掃黑劇《人民的名義》爆紅,在劇中飾演達康書記的吳剛成功出圈,成為人人稱讚的大器晚成的實力派「叔圈」頂流。
之後他在《慶余年》里飾演的陳萍萍、《巡迴檢察組》里飾演的宋志明均好評如潮。
不曾想這次吳剛在《狂飆》里飾演臨江掃黑督導專員徐忠,在一眾配角中最先出場,也第一個受到抨擊。
作為一個在話劇舞台上泡了半輩子的老藝人,吳剛的演技挑不出來什麼毛病,他被吐槽是因為他的臉疑似醫美過度。
從他剛出場幾個鏡頭可見,他的臉有很明顯的腫脹感,下巴格外突出,甚至有一種結塊的感覺。
雙眼皮也非常誇張,時而又寬又長,時而耷拉著,眼睛都像睜不開了一樣。他的戲份本來不多,但他每次出來觀眾都沒有辦法把視線從他的雙眼皮和不自然的臉上轉移。
彈幕都在討論他到底是做了拉皮還是填充。
他跟大他三歲的李建義同框一對比,差距格外明顯。
其實,像吳剛這種演技派完全沒有必要跟風做醫美,尤其他年輕的時候也不是什麼大帥哥,走的也不是偶像派的路線。年紀大了把自己搞成一張科技臉反而讓外形成為演技的桎梏了,得不償失。
三、李一桐:女主角存在感低,被指角色多餘
掃黑劇是群像劇,每一個配角都是主角,好像也不需要感情線,不需要那些情情愛愛來攪和。
因此,很多觀眾說李一桐演的女主角孟鈺很多餘。
故事從2000年說起,20年前說窮不窮,說富不富,現在回頭看終歸是有一些年代感。張譯飾演的安欣穿的還是領口松垮垮的秋衫,中間套了一件領口有拉鏈的衛衣,營造出了一種00年代的時代感。
但鏡頭一轉到李一桐飾演的女主孟鈺,過於韓式的妝發、服飾,瞬間就把這種年代感打破了。因為她之前演偶像劇居多,甚至讓人有一秒打開偶像劇的錯覺。
安欣與高啟強互相掣肘的戲劇衝突張力十足,兩人莫名也有一些奇奇怪怪的CP感,相比較而言,觀眾更喜歡看到警察與黑老大之間的較量,安欣與孟鈺的愛情戲顯然不那麼受期待。
不要孟鈺這個角色、不加卿卿我我的戀愛戲格局或許更大。
不過,即使李一桐這個角色存在感不高,編劇在人設上也算是對她格外關照了,孟鈺不是其他的警匪劇中那種蠢蠢的,只會添亂的傻白甜,她獨立、自主,有自己的追求和事業,沒有拖安欣的後腿。
孟鈺第三集才上線,當時安欣正在當卧底,兩人在白金翰會所不期而遇,她一句「你不在局裡待著跑這裡來幹什麼」差點就讓安欣的身份曝光。安欣順嘴接話道:對啊,我從局子里放出來了,我就不能出來玩嗎?
孟鈺反應很快,立馬意識到安欣正在執行任務,她一把拉住安欣煞有介事地說「你出來怎麼也不跟我說一聲啊」,成功地打消了跟安欣一起的那些壞蛋的疑慮。
第23集他被李宏偉綁架,也能強裝鎮定與之周旋,獲救後見到安欣時她人都嚇壞了,仍在一遍一遍地重複對破案有用的信息。
這一段李一桐表現得很戳人,一開始她在簡單的陳述她看到的東西,並做出了合理的推斷。眼看要被推進病房,她的情緒逐漸失控,拉著安欣的手不捨得放,眼裡開始泛淚花。
很多人嘲笑李一桐是捧不紅的「資源咖」,但從《射鵰》里的黃蓉到《媚者無疆》里的晚媚再到孟鈺,認真看過她戲的人就知道,她的演技其實比很多小花都要好。
四、賈冰:喜劇演員與正劇演員同框有壁?
賈冰飾演的徐江是高啟強扳倒的第一座大山,也是他從小魚販逆襲成為老闆,並娶陳書婷得到她的人脈的一個推動性人物。
算上後來做大做強的高啟強,徐江也算是劇中能進前三的大佬了,可這大佬有點意思,不管搞見得光還是見不得光的大事,他都是親自上陣,盒飯也領得夠快。
徐江出場時,導演沒用過多的鏡頭語言渲染觀眾就知道他不是一個好人,大背頭、大金鏈子、花襯衫、一塊動手前要小心翼翼摘下的名牌手錶,就差沒在腦門上寫「我是大佬」四個大字了。
也正因為如此,不少觀眾覺得賈冰的表演過於模式化,連氣場都是靠服化襯托。
賈冰出道以來一直以演喜劇為主,近幾年他已然成了爛片的代名詞。觀眾曾調侃:但凡在一部電影里看到了賈冰、陳浩民、克拉拉這些名字,一定要慎重。
這兩年賈冰主演了《東北軸神》《冒牌財神爺》《卧鼠藏蟲》等片,評分均低得不忍直視。
而他此次在《狂飆》中飾演徐江,被有些曾被他的爛片荼毒過的觀眾吐槽是一大敗筆,表示看到他就齣戲!
但導演找他本身也就是看中了他身上的喜劇因子,想打造一個極具反差萌的黑老大,給這部基調比較沉重的劇增加幾個笑點。
事實上,賈冰也確實發揮了喜劇人的作用,比如他給兒子的靈堂擺滿了娃哈哈,讓兒子可勁兒喝。手下喊「老大,節哀」,他說「說P話沒有用,讓別人也節哀」,提著高爾夫球杆就要去干仗。
還是在兒子的靈堂前,他看到手下送過來的唐小龍兄弟的照片,罵了一句「長得就是個短命鬼」,還對著照片吐了一口唾沫。
可明明,短命的是他的兒子。
比如徐江和高啟強約在包房談事情,徐江拿高啟強的弟弟妹妹要挾高啟強,高啟強反手拿起煙灰缸就掄到了徐江頭上。
被砸後的徐江慢悠悠地脫下了他的名牌手錶,拿了一個玻璃酒瓶,把裡面的酒倒扣倒光,然後砸到了高啟強頭上,一瓶子不解氣,又補了一瓶子。
打完兩人又坐下來聊了一會兒,高啟強離開包房,徐江立馬不裝了,疼得抱頭在沙發上倒立打滾。
而門外的高啟強,也是疼的扶頭走不動道。
兩人很好地表現了人前裝AC,人後痛得嗷嗷叫。這些小細節讓賈冰的喜劇天賦得以施展,為劇增色不少。
通過一系列搞笑的語言、神態的刻畫,他將一個喜感十足的黑老大立了起來。
還是那句話,這部劇沒有一個多餘的角色,也沒有一個浪費角色的演員,其實用心看就會發現每一個角色的所言所行,或承上啟下,或埋下伏筆,都是發揮了角色的光輝的。
有的演員被吐槽演技,或許只因為他們的人設沒有那麼光鮮,或許是之前因為別的作品讓觀眾對他們戴了有色眼鏡,總的來說都還是不錯的,被罵真有點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