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神探」李昌鈺,有了新身份

2025年06月08日17:40:20 娛樂 9015

6月7日,復旦大學法醫學與法庭科學學院揭牌成立。國際著名法庭科學鑒識專家,素有「華人神探」之稱的李昌鈺獲頒復旦大學名譽教授證書。


當日,第11期「浦江科學大師講壇」在復旦大學相輝堂舉行,88歲的李昌鈺應邀專程從美國來滬。長達一個半小時的講座,李昌鈺全程站立,思維敏捷,步伐矯健,言語間不乏幽默詼諧,時不時與台下互動。


「華人神探」李昌鈺,有了新身份 - 天天要聞

6月7日,復旦大學法醫學與法庭科學學院揭牌成立。(圖源:復旦大學)


談人生邏輯:

「有了purpose,就會有passion」


李昌鈺說:「還有兩年我就90歲了,我的很多朋友到90歲就不能動了。我還好,還能旅行、演講,來跟年輕的朋友們見見面。」


一生該怎樣去選擇與生活呢?李昌鈺給出好幾個關鍵詞:purpose(目標),passion(熱情),hard work(勤勉),knowledge(知識),persist and believe(堅持和相信)。


「有了purpose,就會有passion,比如說,來複旦的purpose,還有回中國跟老朋友、同學們見面的passion,然後我就能行動,能好好hard work。」剛剛旅行結束,李昌鈺就從美國坐飛機來到上海,長途跋涉卻毫無疲態。


在他看來,有夢想與目標的人,生活態度自然會積極進取,做事的動力也就源源不斷。他不喜歡做官,最看重知識,因為「金錢、職位可以被偷走,唯獨腦中的知識沒人能偷走」。


「華人神探」李昌鈺,有了新身份 - 天天要聞

李昌鈺在復旦大學講座。(圖源:復旦大學)


談刑偵科學:

「有多少科學證據,就講多少話」 


「很多媒體給了我很多稱號,說我是『華人神探』『福爾摩斯』『包青天』,其實,我只是很普通的一個人,和大家一樣。」從事刑偵工作65年、經手8000多件案子的李昌鈺覺得自己始終是一名科學家,「只是用科學講話、用證據講話,有多少證據就講多少話。」


他首開以科學證據將嫌犯定罪的先河,把dna鑒定技術引進案件偵破工作中、深陷政治漩渦中仍堅持讓證據說話,獲得過國際鑒識學會終身榮譽獎、美國司法基金會最高司法榮譽獎、世界傑出華人獎、中國政府友誼獎等800多個榮譽獎項。


憑藉獨到的刑事偵查與鑒識技術,李昌鈺先後在美國各州與全球47個國家協助破獲8000多起,參與過碎木機殺人案、小肯尼迪強暴案、尼克松「水門事件」、辛普森殺妻案等大案。


 「任何案件光憑一個人單打獨鬥是行不通的,而是需要團隊協作。」李昌鈺和團隊努力用高科技手段進行材料分析,通過多次實驗和犯罪現場重建,推理出當時兇案現場究竟發生了什麼。


「很難每個案件都立刻偵破,可破不了的時候你不要放棄。」李昌鈺說,每個案件都會有線索,你不斷地努力尋找,新科技不斷發展,總會迎來真相。因此保護好案發現場物證的完整性,對於是否能破案至關重要。


對於「法庭科學」(forensic science),李昌鈺指出,從事這門科學者是要跟物證打交道的。隨著該學科的不斷發展,調查的範圍也由證人、物證、犯罪現場,擴大到數據挖掘、公共信息、情報分析等。


在許多人印象中,法醫學是由男性主導的領域,冷峻、理性、技術密集,但李昌鈺表示,如今,這一領域不僅迎來了越來越多女性從業者,與男性相比,她們的表現毫不遜色。


「華人神探」李昌鈺,有了新身份 - 天天要聞

6月7日,第11期「浦江科學大師講壇」在復旦大學相輝堂舉行,李昌鈺應邀專程從美國來滬。(圖源:復旦大學)


人工智慧

「人工智慧不可能取代人工」


當下人工智慧發展迅速,電腦、手機等通訊設備也可能成為現場,刑偵破案中所採用的技術也在快速迭代。比如李昌鈺早期處理案件時曾使用血跡拉線法重建犯罪現場,如今,3d建模、激光掃描等技術也逐漸取代了這一方法。


人工智慧為學科發展會帶來哪些影響,是否可以取代人工?面對學生提問,李昌鈺回答:「人工智慧確實已經在法醫調查中有許多現實應用,比如物證收集與識別,證據關聯與追蹤,新型dna技術與資料庫等。現在也依託很多人工智慧聯合大數據搜索,實現罪犯分析與現場重建。但現場分析仍需人類的智慧判斷與數據分析的結合,處理整個案件還是要靠著我們的經驗來判斷。」


在他看來,人工智慧強大卻非萬能,不可能取代人工,「現場人員還是不能取代的,一定要有專業的現場人員」。例如從一根羊毛中提取信息,推斷出其產地、傳播路徑乃至犯罪嫌疑人的活動軌跡,就依賴數據比對與經驗分析的雙重支撐。


李昌鈺寄語年輕學子:「自媒體時代,虛假新聞、網路暴力現象普遍,鑒識人員會面臨更大壓力。如果你們決定以後從事這一行,就要想得開,堅守原則,做好準備。」



來源:中國僑網(id:qiaowangzhongguo)綜合復旦大學

作者/編輯:韓輝

責編:馬海燕

娛樂分類資訊推薦

66歲倪萍再回應整容傳聞:就是老了,從沒想過去整容;此前曾一年多瘦40斤,被質疑墊下巴 - 天天要聞

66歲倪萍再回應整容傳聞:就是老了,從沒想過去整容;此前曾一年多瘦40斤,被質疑墊下巴

近日,著名主持人倪萍在接受李小萌採訪時談整容傳聞。倪萍表示,就是老了。也沒想過去整容,從年輕時就知道除了面對衰老之外,還有一種精神,「你的精神可以使你內心接受衰老或者不衰老」。這不是倪萍首次回應整容傳聞。此前,倪萍分享一年多瘦了40斤的消息
一路走好!短短三天,6位明星名人傳死訊,最年輕者僅21歲 - 天天要聞

一路走好!短短三天,6位明星名人傳死訊,最年輕者僅21歲

短短3天時間,娛樂圈就發布了6次訃告。他們有人演了一輩子反派,臨終卻落得凄涼下場。有人不炒作不營銷,拍了一部公益電影后,停下演藝工作,專心做起了臨終關懷的志願者。還有人用一生陪伴了80、90後的觀眾長大……還有的年少輕狂,僅21歲就離開了這
《三大隊》獲最佳影片,上合組織國家電影節圓滿閉幕 - 天天要聞

《三大隊》獲最佳影片,上合組織國家電影節圓滿閉幕

7月3日至7日,2025上合組織國家電影節在重慶永川成功舉辦。本屆電影節以「科技光影·上合風采」為主題,集中展映了來自上合組織國家的28部優秀影片,並舉辦了電影市場、電影合作論壇、電影科技成果展覽等系列活動。上合組織國家電影節圓滿閉幕。金山茶獎綻放「雙花」(小標題)在閉幕式暨頒獎典禮上,10項金山茶獎揭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