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著良心說,
《萬里歸途》好看。
尤其是其中的情感表達部分,真的是非常非常優秀的。
以我淺薄的閱片量來評價:
是世界頂尖的表現手法,
又擁有中國傳統特色的收斂。
讓我用兩個字形容這部電影,
就是——「克制」,
一切都是恰到好處的「克制」。
真實場景的搭建和取景,
爆炸和特效都有「燒錢」。
再加上演員的演技在線,
沒有過多的「綁架式煽情」。
真的可以說,是我近幾年看過最好看的主旋律電影。
上映7天票房破10億,真的是實打實口口相傳的高口碑。
也使這部影片,一步步走向2022年國慶檔冠軍的寶座。
以下開始涉及劇透
01
先說我自己最喜歡的部分——情感的剋制。
在以往很多的電視劇或者電影中,我們實在是看過了太多的嘶吼、掙扎和歇斯底里。
但是中國人骨子裡,對於情感的表達其實大多是內斂的。
比起大聲呼喚熱愛;朗讀誓言;抒發思念;表達痛苦。
中國人更多的是堅韌不拔,咬緊牙關的精神(並不是鼓勵這種精神)
只是這種不那麼激昂和悲憤的隱忍,過於貼合我們的生活,所以剛好可以直擊人心。
我只講兩場戲,但是這兩場都涉及重大的劇透。
我個人認為這部電影的劇透並不影響你的觀影體驗,可如果還是介意的話,可以看完電影再來看文章。
第一場是:
張譯扮演的男主角宗大偉,與老章(張子賢飾)的妻子白嫿(殷桃飾演)相見。
原本這趟撤僑任務的主要負責人是老章,但是就在出發前一天晚上。
吃飽喝足的幾個人站在街上嘮嗑,你也不知道這麼危險的地方,幾個人為啥站在街上嘮。
結果反叛軍突然與武裝部隊交火,老章頸部大動脈中彈,直接掛了。
在吃火鍋的時候,老章其實已經掛像要領盒飯了。
因為他在不停地絮叨自己的老婆和孩子,鏡頭語言給得太足。
給這麼多家庭鋪墊,還能在執行任務時不死的角色,只有《復聯2》的鷹眼。
老章應該是被劇情殺死了,所以宗大偉才能擔負起執行這項任務的重任。
否則他應該回家了,他老婆馬上要生了。
而見到老章媳婦白嫿以後,宗大偉的第一個難題就是如何對白嫿說,你老公死了。
這場戲從頭到尾都沒有正面拍攝。
宗大偉一直在不停地點煙,打火機卻不論如何也打不著了。
白嫿把煙從他嘴裡拿出來繼續追問。
這時候攝像機突然拉遠了,拉到了現場其他人身上,所有人都在忙忙活活登記姓名整理行李。
宗大偉和白嫿變成了遠處的背景。
沒有人知道他們說了什麼,也沒有人任何肢體上誇張的表現,甚至連常規捂住嘴巴,擁抱哭泣的場面也沒有。
鏡頭回到這兩個人跟前時,宗大偉應該已經把事情交代完了。
遠處有人走過來詢問白嫿人員和物資分配的問題,她也沒有任何悲傷表現。
只是又向對方介紹了一遍宗大偉,重複了一遍她剛剛跟大家說過的一模一樣的話。
後來白嫿對宗大偉說,我不能告訴其他人,老章死了。
這100多個人是她手下的員工,大家會因為恐懼而垮掉,失去希望和走出去的力量。
第二場是最後一場戲。
整部電影的最後一場戲真的是神來之筆。
剛剛完成任務的宗大偉回到北京之後,並沒有任何熱烈歡迎和感激涕零的大場面。
連鮮花、採訪、記者、接機啥的都沒有演。
直接轉到一場萬家燈火的下班戲,整理好衣物的他已經坐上了回家的計程車。
像無數個下班族的無數個下班的夜晚一樣,燈火通明的北京擁堵得水泄不通。
一切都很普通,普通得不能再普通。
恰逢新年,一朵巨大的煙花在宗大偉頭頂上的天空中綻放。
周圍的人沒有任何反應,只有他應激地顫抖了一下。
噼里啪啦的煙花照亮夜空,此時的我也才琢磨過來:
連我自己都還沒有從戰火紛飛的「怒米亞共和國內戰」的緊張氣氛中走出來。
而電影,已經把我們拉回到家長里短里了。
宗大偉平靜地朝自己家樓棟走去,一切都是那麼真實又夢幻。
迎面撞見的鄰居問他回來啦?彷彿在問候一個每天都按時回家的下班族。
樓下的鄰居在爭吵一些雞毛蒜皮的裝修噪音問題。
走在自己家門口,大門開著,全家人忙著張羅豐盛的團圓飯。
宗大偉的老婆,在明亮的燈光下,抱著他們剛出世卻未曾謀面的孩子。
家人們抬頭看見他以後,完全沒有任何激動的眼神、表情和誇張的肢體語言。
稀鬆平常,沒有一絲顫抖,只是說了一句:「回來啦!快洗手吧!」
宗大偉慢慢靠近妻子,從她手裡接過孩子。
被家人斥責不洗手之後,他匆忙把孩子遞給母親,準備去洗手。
滿眼淚光的妻子輕輕拉住他,問了一句:抱完孩子都不抱抱老婆嗎?
在這個擁抱之後,鏡頭拉遠,家人的飯菜上桌,全劇終。
這場戲真的收得太漂亮了。
任務成功以後,馬上轉到繁榮又溫馨的北京,除了與戰場形成鮮明地對比之外,還讓你覺得很突然,有什麼東西卡在胸中沒有辦法抒發。
直到最後這個有一點羞澀的擁抱,才是整部電影的淚點巔峰。
我現在敲出這段話,依然眼含淚花。
為了緩解退場時候的腫眼尷尬,片尾特地加了一個搞笑彩蛋。
剛好給你時間收拾心情、收起眼淚,離開影院。
這場戲不論放在任何國家的任何評價體系里,都是非常優秀的。
同時又體現了真實的中國特色。
家人之間並不會有太多的激動、擁抱、吶喊和宣洩。
不論你離開家多久,經歷了什麼,到家的一瞬間,父母只是會非常普通地接過你手中的行李,簡單說一句:「回來啦?」
當然了,在這之前家人的緊張並沒有進行描述。
也許因為父母親戚根本不知道他去哪裡執行任務了。
就算知道,在飛機落地的時候,他們也早就接到平安抵達的通知了,懸著的心早就落地了。
所以,宗大偉到家的時候,家人們只是在迎接一個正常下班回家的男人,像日常生活中的普通的某一天一樣。
真的非常真實和生活化,又能明顯感受到導演在使勁兒摁著觀眾的情緒,太克制了。
02
另外,再說一下場面和製作。
這部電影的製片和出品方之一是《流浪地球》的郭帆影業,擔任執導工作的是導演聯盟里的饒曉志。
用郭帆的說:這部片子更偏向於文戲部分,講述的是一群幾乎毫無武力值的普通人在危難與艱險面前的「歸家」故事。
確實,主角們既不會中國功夫,也沒有任何武器,甚至連手槍都不會用。
他們唯一的防身方式就是防彈衣。
話說《萬里歸途》里有幾個地方,真的非常應景《子彈列車》。
打中脖子
射中胸口
《萬里歸途》里,執行任務前的老章被射中脖子丟了命。
徒步穿越沙漠前,王俊凱扮演的成朗被射中胸口,卻被防彈背心救了一命。
回到電影里,手無寸鐵的外交部工作人員只能靠一張嘴來疏通與談判。
文官的「無力感」,這與炮火連天的真槍實彈場景,形成了對比。
如果你坐得比較靠前,會有實實在在地戰地感受。
槍聲、炮聲、爆炸聲,充斥著每個人的耳朵,沒有任何綠幕的塑料感。
據說導演真的花費4個多月的時間,在青島東方影都搭建出了一座非洲小城——「努米亞首都」。
實體建築78棟,房屋構造,內部陳設全部根據中東廢土風設計。
大到臨街店鋪,小到糖果飲料,地上破爛的包裝紙上的阿拉伯語標識,細節都非常精緻。
小鎮上的植被,也是從南方運來整棵的椰子樹、棕櫚樹。
美術指導李淼告訴記者,「我們在影都搭建的努米亞共和國首都的街道都有科學的規劃,比如每條商業街主營項目是不同的,有菜市場、有中東特有的奶茶店,還有飯店、服裝店、銀行等等;小街道分布著藥店、手機店、眼鏡店、通訊移動產品售賣店等等。每一個店都做了精巧的陳設,走進去就能感受到真實的存在感。」
而稱得上大場面的僑民荒漠遷移,也是在寧夏實地拍攝的。
《萬里歸途》中的許多的大場面,無論從哪個角度分析,都是過硬的。
每一場戲都能讓觀眾感受到經費在燃燒。
因為場面足夠真實,也給主角的表演增加了「演技加持」。
講述外交官故事的電影,是沒有任何動作戲加持的。
所有的表演只能靠表情和台詞,張譯真的盡了全力。
在張譯優秀的表演里,流利又情感豐富的阿拉伯語,已經算不上特別大的亮點了。
而我覺得張譯表現得最好的,是宗大偉身上的那種狼狽、脆弱和心驚膽戰。
雖然光環下的主角依然勇敢有擔當,但是外交官不是特種兵,該慫還得慫。
不同於很多作品中英雄偉光正的形象,宗大偉似乎沒那麼高的覺悟。
他不想去前線,也不想參與更多的工作,他想回家。
一張臭臉和滿腹牢騷開局。
張譯剛出場的時候,我心裡其實有一點兒犯嘀咕的:
該不會又是那種「犟驢」主角形象,從頭到尾一張倔強的撲克臉。
得知邊境還有1000人需要解救,安排工作的時候人手不夠。
宗大偉也沒有主動請命,依然縮在角落裡滿腦子都是回家,回家,回家。
事實證明,張譯在後面很多場精彩的戲:
有幽默、有無奈、有勇敢、有膽小、有顫抖、有脆弱。
他怕死怕得要死,他不去救人就是因為怕死。
「怕死」沒有什麼不好承認的,所有人都怕死,只有「喪屍」才不怕死,「幽靈艦隊」才不怕死。
更何況只是一個沒有任何戰鬥訓練的普通外交官,他能去前線撤僑,可能僅僅是因為自己精通阿拉伯語。
宗大偉這個角色非常「活」,是一個真實的人。
握不起槍;害怕到乾嘔;從頭到尾都在說謊;耍各種小聰明矇混過關。
他讓你覺得這位主角是一個人,他太弱小了,原本很難保護任何人。
可關鍵時候,他還是不得不拖著沉重的雙腿,走出來扛事兒。
你就覺得他滿臉寫著「大冤種」,可也真的是無可奈何。
如果有靠得住人可以託付,
誰願意在危險面前站出來逞英雄?
大到戰場,小到家庭,
很多人都是被迫成為頂樑柱或者英雄。
03
有不少人依然覺得假了——撤僑不可能這麼狼狽?
我們把眼光拉回到2011年,利比亞撤僑事件,也是電影原型。
努米亞共和國當然是虛構的,
努米亞——>利比亞;
哈扎卡——>卡扎菲;
圖利斯——>突尼西亞;
導演的諧音梗玩兒的可以的。
影片中還有一個情節是,年輕的外交官成朗(王俊凱飾)帶著100多人進入沙漠。
而在利比亞撤僑時,也確實有一群人走進了沙漠。
人數更多,也更加不可思議:1000多人,還有一個剛剛出生15天的嬰兒,以及剛剛做完剖腹產的母親。
這1000多人來自同一家中國公司——華豐公司。
他們在利比亞的項目被波及,近千名員工被困。
而且有不明身份的歹徒對他們輪番攻擊,他們的財物被搶劫,工地也化為了火海。
沒有交通工具,前往1000多公里以外的首都成為奢望,穿越200多公里的沙漠前往班加西成為唯一的選擇。
幸運的是,這1000多人在行進途中,得到了附近村民的幫助。
為了感激中國人為利比亞建設做出的貢獻,同時也為動亂帶給中國人的災難而抱歉。
村裡的人想盡辦法找來20輛卡車,一路護送這上千人趕到班加西。
最後說一些缺點。
第一、是一個善意的提醒,電影應該分級的。
很多場面過於血腥,其中有兩次突然的爆頭。
如果分級的話,這幾次槍戰和血腥場面,可以說是非常漂亮的設計了。
其中有一次神反轉,就是政府軍對宗大偉他們說這裡很危險,不論是誰都有可能挨槍子。
這句話剛落,一顆子彈從他的腦殼上橫穿了過去。
還有第一場爆炸戲過後,地上滿是殘破的屍體,一個只剩下半截身子的路人和他流了一地的腸子。
而且他還活著,拖著破碎的上半身扭來扭曲。
另外還有一場戲,坐在殘垣斷壁中的百姓們滿臉絕望。
不得不面對失敗的政府軍戰士,拿出手槍抵住下巴,了斷了自己。
作為「爽片達人」,我自然覺得看得很爽。可電影院還有很多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孩子。
我的座位前前後後都是家長帶著孩子看電影的,看到後來,有個孩子已經開始嘀咕不敢看了。
第二、也許是因為王俊凱長得實在是太精緻了,與畫面格格不入。
倒不是說他演得不夠認真,看得出來其實已經在努力轉型了。
可是確實形象上過於稚嫩了些,說25歲實在是牽強了,看上去十七八歲的樣子。
不論是面部輪廓、髮型劉海,還是五官,怎麼好像還紋了美瞳線,全程有眼線的感覺。
直到最後一場戲,王俊凱才漸入佳境,可是時間已經不多了,有些遺憾。
第三、有幾場比較尷尬抓馬的戲,其實可以再縮短一下。
輪盤賭實在沒必要出現兩次,為啥這些人這麼愛玩兒輪盤賭啊。
我再一次想到了《子彈列車》。
而且同樣的橋段實在沒必要刻畫兩次,我其實明白導演的用意。
是要把宗大偉第一次輪盤賭中,因為懦弱丟掉的面兒給撿回來。
可這段戲實在太長太抓馬了,與整部電影的調調有點兒不符。
另外,整部電影里的反叛軍都滿臉寫著「我是變態」,個個都像是《新警察故事》里的阿祖。
(不是說長相)
反派實在是太搶戲了,在這種片子里其實不需要這麼獨特的反派。
不過,這些缺點都瑕不掩瑜,整體上來說,《萬里歸途》是我最近幾年看過最好看的國產電影之一。
還沒看的小夥伴,值得去貢獻一張電影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