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2集收視就拿下全國第2,劇情不再懸浮,央視《親愛的生命》爆了

最近的國劇江湖,有點「偏科」。

先是古偶劇一枝獨秀,《蒼蘭訣》《沉香如屑》接連霸屏。

接下來,又是懸疑劇制霸,《罰罪》《冰雨火》引發的懸念一波接一波。

但,也有不愛看古偶和懸疑劇的觀眾,就沒有別的類型,給這些觀眾解解饞了?

別忘了,國劇圈裡一直流傳著一句話:你永遠可以相信央媽。

這兩年的影視劇市場,央視大劇播到哪,哪個類型就亮。

開年一部《人世間》,年代劇火了。年中一部《大山的女兒》,主旋律大劇再次破局。

下一個難啃的國劇骨頭是什麼?9月7日晚,央視又出手了,《親愛的生命》。這次瞄準的,是醫療劇。

偏向虎山行?畢竟,上一部全民追捧的醫療劇,已經是十年前的《心術》。

而這些年的國產醫療劇,口碑卻逐漸崩壞。

劇情,出現各種專業常識錯誤;主角,披著白大褂談戀愛。

總之,談起國產醫療劇,許多觀眾的第一反應就是:emmm。

就沒有一部好劇,為陷入口碑困境的醫療劇重新正名了?觀眾就真對醫療劇,提不起興趣了?

但《親愛的生命》首播,收視直接從開播時的0.41飆到0.87,最終前兩集酷雲收視0.6255% ,一舉拿下黃金檔電視劇全國收視第二。

國產醫療劇反擊戰,由此開始?

別慌,但這句話先撂在這兒:國產醫療劇要是都這麼拍,何愁沒有觀眾啊!

1、入戲:開場就是實戰,兩場生育手術,直接把精彩度拉滿

劇集主創說過一句話,「我們希望呈現一部有品質的醫療劇——不是大家常說的穿著白大褂談戀愛的劇。」

做得到嗎?

《親愛的生命》,顧名思義,講述的是關於產科的故事。

劇集聽起來就很專業,但又與所有的家庭,息息相關。

但「專業」的故事,往往不好講,很容易陷於失真。過於專業,觀眾又會說那我不如看紀錄片。

而《親愛的生命》,選了一個最直接有力的角度:手術。

故事開場,就是宋茜飾演的婦產科醫生杜帝和閨蜜吳聰睿火急火燎往劇中國內最頂級的三甲醫院之一——盛濟醫院婦產科趕。

接下來,就是用兩場硬核的產科手術場面震撼觀眾。

第一場:剖腹產手術。

女主一到醫院,就面臨一場棘手手術,一個女產婦生了一個晚上,都未能完成順產,現場醫生建議破腹產,家屬直接急眼:昨天讓你們剖腹你們說能順,現在我媳婦受了一晚上罪,你們又說剖?必須順。

女主一到,看了產婦的情況,一句話:剖。

家屬:不能剖。女主:必須剖。

新生兒急救準備上,完成剖腹產,胎兒氣息微弱,直接展開急救。

與此同時,胡杏兒飾演的產科主任正在爬著樓梯往手術室趕。衝進手術室第一時間,護士報告:胎兒體征正常。

胡杏兒:好,我指導你做縫合。

接著鏡頭一轉,就是胡杏兒的角色對沙寶亮飾演的主任展示女主的手術照片,並由此引出產科住院總醫師的競爭。

兩位最有有力競爭者,優缺點明顯:女主擅長手術,但老和患者吵架;女二擅長溝通,面對不合作的患者家屬,能哭能委屈能解決問題,可手術實力和女主差的不是一星半點。

這怎麼選?

第二場手術,隨即展開:順產手術。

那這場「順產戲」,怎麼拍呢?情況和上面那場正相反。

家屬一看產婦第一下沒生出來,立馬急了:大夫,剖吧。

這時候,導演直接來了組蒙太奇對比,鏡頭開始在兩場手術、兩位大夫的不同反應之間切換——

宋茜(杜帝)女主這頭:閉嘴,使勁,有哭的勁就有生的勁。

不懂就聽大夫的。

王曉晨(吳聰睿)這頭:順,是現在疼,剖,是將來疼。

「你這麼年輕,肯定能生得出來。加油,使勁。」

宋茜(杜帝)女主這頭:生完了。孩子一泡童子尿出來,尿了女主一身。

王曉晨(吳聰睿)那頭:生出來了,是個女孩,孩子眼睛大,像你。

產婦長出一口氣:你是我見過的最溫柔,最專業的醫生。

不得不說,這個開場十分精彩。

兩場手術戲,既拍出了生產手術的真實感和緊張感 ,看得讓人腎上腺素飆升。

又通過「順還是剖」這個普通觀眾最能看懂也最感同身受的選擇題,引起觀眾共情

同時還把兩位主角的個性、手術風格完全拍出來了。

不過15分鐘的時間,劇情節奏快如閃電,背景清晰,人物定位清晰,還就讓觀眾知道了接下來的主線劇情:住院總醫師的競爭。

都說國產職場劇,最容易注水,《親愛的生命》前6集就沒有這個問題,開局讓觀眾跟著角色捏把汗,隨後迅速鋪開主角們的工作環境和感情矛盾,觀眾在不知不覺中,早已入了戲。

2、觀感:把劇集和同類劇放在一起看,差別出來了

從已更新的6集來看,央八在《唐醫生》叫好叫座後,選中這部劇延續醫療劇勝勢,不是沒道理的。

沒有劇情注水,浪費好演員;更沒有故弄玄虛,消費產科醫生群體。

劇集之所以和許多職業懸浮劇拉開距離,主要在於三大優點。

一是夠專業。

正如有觀眾誇的,「不愧是急診室故事的編劇」。

這個做過《急診室故事》、《生機無限》等多檔口碑收視雙贏的醫療類紀實節目的團隊,在三年里採集了300多個婦產科真實案例、零距離接觸幾十台手術,研讀了數十本婦產科手術、影像學、查房手冊等醫學專著後,當然不會再犯過去國產醫療劇常犯的各種錯誤。

劇中前6集就出現了5台手術,整部劇36集中將呈現35台大大小小的手術,不僅在最大程度上還原了妊娠風險篩查與評估、高危孕產婦專案管理、危急重症救治等制度工作全貌,還展現了卵巢癌、宮腔鏡等婦產手術中新技術的應用。

各種手術細節,嚴謹又自然。各種專業術語,脫口而出絕無口誤。

沒有充足的前期調查,沒有負責的專家指導,根本無法呈現出如此飽滿真實的醫學現場。

但專業度並不止表現在手術的專業上。

當下很多醫療劇開始採用「極度寫實」的方式進行拍攝。而本劇中,對於具體的手術畫面,還採用著較為傳統的畫面模糊處理的方式,這是由產科手術的特殊性決定的,不是主創做不到更逼真的呈現,而是主創如果真的尊重女性,就不會去做。

那怎麼體現專業?答案是產科最難的其實不是生產。

而是如何獲得產婦和家屬的信任,讓他們配合檢查和成產。

實際上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做父母。尤其是承受生育壓力的產婦,所面對的壓力是旁人難以體會的。

再加上各種現實問題,產科面對的經常是無數的突發情況,比如劇中就出現了因為夫妻基因衝突、產婦多次流產卻在即將生產時才告訴醫生的情況。

所以光從手術看,劇集並沒有像《白色強人》那樣拍得跌宕起伏,但正因為這種真實的呈現,才讓劇集比常規劇更富直擊人心的真實,比紀錄片更有戲劇衝突和張力。

二是夠現實。

前六集不是沒有感情戲,但主創顯然用更大篇幅展現的是女醫生們的工作日常以及來自不同家庭的准媽媽們,這背後是該劇的主創團隊走訪大量婦產科醫生和醫療領域專家,在劇本籌備期就收集200多個真實案例。

所以劇中很多看似匪夷所思、甚至讓觀眾氣到胸悶的故事,不僅不是編劇腦洞,而恰恰是改編自真實案例。

例如劇中的女高管為保工作,堅持順產,私打催產素,最後不得不剖宮手術。

還有aids患者為孩子強行懷孕,結果命懸一線,引出多科室專家集體手術等。

最打動我的案例則是19歲的孕婦李巧兒的悲劇,一個青春活潑愛打王者的花季少女,卻被帶她進城市打工的「舅舅」侵犯懷孕,被發現意外懷孕之後,這個混蛋連打胎錢都不給,還威脅女孩不許聲張。

最終,在男女主角的鼓勵之下,這女孩才選擇了報警。

這些病例不僅是故事,也不僅是又價值的醫學科普知識,更是關注女性在生育中的犧牲與取捨,以及背後的種種現實。

如果說專業性,是職業劇的立足之本。那麼現實感,則是為劇集畫龍點睛。

三是夠好看。

過去也出現過職場部分真實又動人,但收視就是上不去的情況,因為市場是殘酷的,觀眾不會因為劇組用心就看一部劇,覺得好看才會去看。

《親愛的生命》勝在戲劇衝突多,但並不亂,故事一環扣一環,除了各種生動的案例,主線也精彩。

最動人的不是戀愛戲,而是宋茜和王曉晨的友情與事業競爭戲,這對姐妹cp確實太好磕了,個性能力也是互補。直到住院總醫師的競爭和流產風波,令好姐妹形同陌路。

那場aids病人的手術中,病人忽然飆血,女主為了保護懷孕的姐妹下意識推開她,女二卻意外滑倒流產了。

這段劇情看得我揪心又無奈。能理解女二的慍怒又心疼女主。

但故事顯然不打算走苦情路線。

女主和男主第一次相遇就很好笑,後來女主和男友分手情緒基本不受影響,但因為被好姐妹誤會,傷心難過喝醉了,男主照顧她一晚上後,騙她自己被她撲倒,兩個幼稚鬼拌嘴的戲笑得我深更半夜吵醒鄰居。

宋茜那句「這件事情要讓別人知道了我就弄死你」太經典了。

又好笑又揪心又走心才是好劇啊。

3、演技:宋茜超出預期,王曉晨哭戲動人,胡杏兒戲太少不過癮

除了觀感爽之外,演員演技也讓人滿意。

人物極力地「去神化」,是讓我覺得《親愛的生命》角色塑造令人驚喜的地方。

在劇里,你看不見力挽狂瀾的天才(救高管孩子的手術失敗了),看不見無懈可擊的主角光環(女主直接被警告再被投訴就離開),也看不見激動人心的醫學奇蹟。

因為醫生,這個最常被影視劇神化的群體之一。在本劇中被當做有血有肉的個體來看待。

所以值得一說的演員演技,也相當多。

第一位,宋茜。

她的表現超出我的預期。

宋茜之前的幾部劇,《下一站幸福》和《結歲》都表現及格,劇集熱度也高,但偶像劇表演難度不大。

風起洛陽》她把角色的颯爽演出來了,但最出彩的還是打戲。

本劇中她飾演的杜帝專業技能過硬卻不善與患者和家屬溝通,因為原生家庭變得不苟言笑,其實是外冷內熱,但這種角色第一眼極難討喜,誰演都難。

宋茜穿上白大褂之後動作姿勢熟稔眼神篤定,讓人相信她是個女醫生。

前兩集角色性格確實有點難頂,但往下演就演出了角色越來越多的可愛。

醉酒還堅持不睡要學習的樣子太可愛了。

還有三場重頭戲非常值得一提。

一是和男友分手的那段台詞,說得鏗鏘有力,把專註搞事業的帥氣演活了,堪稱反pua大使。

第二場是被沙寶亮演的主任警告,讓她背誦醫生誓言,這一段宋茜完全入戲,眸中淚光閃爍卻仍堅定,尤其是背到「我不應該因為病人的罪惡而耽誤他的治療」時的哽咽停頓,讓人感受到她的剋制情緒和頓悟,情緒表達層層遞進,還有轉折。

最後一場是她主動向好姐妹示好,王曉晨頭也不回地走人,宋茜嘴裡喃喃自語:「所以帝帝和睿睿再也不會一起玩了吧。」滿眼都流露出悲傷。

的確讓人刮目相看。

第二位,王曉晨。

一直「戲紅人不紅」的王曉晨這次演的也是遊刃有餘。

能看出為了和女主區分,王曉晨前半段故意採用了一種嗲嗲的演法。

而在角色流產的那一刻,她完全演出了感覺全世界都崩塌的感覺。

那場哭戲也是十分感人,讓人久久無法釋懷。

這個角色的流產顯然不能怪女主,但她正需要一個發泄口,女主只是撞上了,我萬分期待這對cp複合,別讓我失望喔。

第三位,胡杏兒。

前六集我最大的不滿就是胡杏兒戲太少。

看過《演員請就位2》和《獅子山下的故事》中她的表演,就知道她的表現遠不止於此。

但戲份少不代表沒發揮。

胡杏兒對專業醫師的演繹才是最正確示範。當角色不刻意耍帥,才是最有職業魅力的!

雖然角色設定上是一位職業女強人,說起話來,看似雲淡風輕,實際上都是話裡有話,但卻句句在理。

尤其是和王曉晨的對手戲,比起師傅教徒弟更像老媽教女兒,上一秒是恨鐵不成鋼,下一秒又忍不住心疼徒弟。

在住院總的問題上她主觀上客觀公正,但下意識忍不住就站在徒弟這邊,胡杏兒把真實的人性演出來了。

第四位,尹昉。

從《火鍋英雄》「劫匪F4」之一,到《紅海行動》,尹昉過去給觀眾的印象就是隨時準備和全世界干一架的魄力。

本劇中他的角色也是勁勁的,剛給老爹捐完肝,下了手術台就氣得老爹血壓飆升,還以為病情突變。

但面對女主又是散發著頑童的光芒。有變化就是好事。

第五位,沙寶亮。

其實之前他已經在《鋌而走險》《門鎖》《女士的法則》《星漢燦爛》中有過演出。

但本劇是他目前為止的最佳發揮。

他的角色是臨危受命的婦產科現任主任田雲山,外表淡定指揮若定,不動聲色中,氣勢壓迫感,簡直不要太強。

看劇的時候我完全忘記他是那個唱《暗香》的金曲歌手,這就是贏了。

第六位,王森

過去在《戰狼》和《戰狼2》中都演硬漢的王森本劇絕對完成了突破,將一個渣男演得入木三分,我在屏幕外都想鑽進手機里打他。

演到讓人恨才是好演技。

看完前六集才會對編劇那句話更有體會,「醫生群體也是普通人,每個醫生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糟心事,能將這份職業堅持到最後,一定都是有大愛的。」

縱然醫生有著「勝造七級浮屠」的神性,也不可避免被世俗的人性所牽絆。能把人性演出來,就很精彩。

4、破局:首播不俗,《親愛的生命》能為醫療劇正名嗎?

所以,能爆嗎?

過去觀眾對醫療劇不滿意,究其原因,就是因為醫療劇的「變味」。

明明是醫療劇,卻沒有好好拍治病救人,取而代之的是主角談戀愛的小把戲。

而《親愛的生命》之所以開播2集就拿下收視第2,顯露出「爆款」潛質, 也是因為,它和《唐醫生》一樣,讓我們感受到醫療劇久違的真實和專業,終於開始打破「職場劇就是拍各行業的人談戀愛」的套路。

但在避開各種醫療劇低級錯誤之外,能否破局,還是要看劇集能否真正拍出醫生的複雜處境。

本劇中的醫生們並沒有主角光環,也並沒有你想像中那麼強。

醫生不是聖人,他們能做的,只是「盡人事」。但他們在這無奈之中,依然試圖堅守醫生的底線與專業,才發人深省。

這種掙扎,不只局限在產科。

也可以推及到整個醫生職業的困境,引起每個普通人的深刻共鳴。

那就是醫生是要以高度理性治病救人,但又不完全剝離人性,其中必然有糾結、猶豫,就像劇中女主攔下為19歲少女做手術的主刀醫生,請求他為少女留下子宮,即便這樣會承擔手術風險。

正因為這份理性中的感性,勇氣更彌足珍貴;因為醫生,首先是人。

而女主用行動打臉所謂的「什麼年齡做什麼事」和「最佳生育年齡論」,都讓人暢快淋漓,因女性不是只有子宮的工具人,尊重女性,女性尊重自己的夢想,比什麼都重要。

女主出生在重男輕女的家庭,連名字都帶有一個「娣」,自己改成「帝」,喝醉了都在喊「我說啥是啥」,所以拚命要強,絕不願為結婚生子失去自我。

但王曉晨代表的是截然不同的女性生育觀,能說她是錯的嗎?也不是。

能帶出這份對女性生育觀辨證的思考,可見主創的用心。好的故事,是把思考留給觀眾的。

雖然角色生育觀不同,但越看到後面越覺得,對醫生職業的「熱愛和信念」始終是全劇主要角色的關鍵詞, 這也是國產職業劇一直以來缺少的,要是能把這股勁堅持到最後,那才算真正為國產醫療劇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