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H女士
年齡:56歲
目前診斷:肺癌多發轉移
主要會診目的: 明確下一步具體治療方案
視頻會診醫生:美國腫瘤學專家Dr David Berz M.D
病史簡述
2017年H女士因腰痛到醫院檢查,PET-CT掃描提示:右肺上葉軟組織佔位,縱隔、雙肺門多發淋巴結腫大、雙肺瀰漫性粟粒樣結節、全身多發骨骼骨質破壞,考慮肺部惡性腫瘤、全身多發轉移可能。後經右髂骨穿刺活檢,確診為肺腺癌,基因檢測EGFR,ALK,ROS1呈陰性。隨後半年內,H女士相繼接受了3個周期的培美曲塞單葯化療;A-T3化療;89鍶核素治療。期間曾因胸口爆發性疼痛緊急入院進行消炎處理,但胸口疼痛卻沒有緩解,於是改換藥物貝伐單抗、多西他賽治療,但卻因心動過速不得不暫停用藥。於是家屬在主診醫生陪同下通過院方「漢鼎好醫友中美遠程會診平台」諮詢了美國腫瘤專家的第二診療意見。
漢鼎好醫友中美遠程會診--提供「第二診療意見」
出席本次視頻會診的美國醫生,是來自美國希望之城國家醫學中心、比利弗山莊癌症中心的腫瘤與血液學專家Dr.David Berz, M.D(大衛.貝茨 博士),他在肺癌、黑色素瘤、縱膈腫瘤、乳腺癌、胸膜癌等多種惡性實體腫瘤及惡性血液腫瘤的免疫療法和個性化綜合性治療領域是全美醫療先鋒,並領導了多項前沿腫瘤治療研究和臨床試驗。視頻過程中,貝茨博士與院內醫生進一步核實確認患者的病情,了解最新的進展情況,並就相關的治療措施與院內醫生進行了討論。
檢查建議:
貝茨博士建議H女士進一步行更高靈敏度的骨掃描檢查,如18F-NaF PET/CT 骨顯像。評估中軸骨骼嚴重受損的區域,特別是脊柱和骨骼的負重部位,以指導外照射治療。同時,他也推薦進行大規模平行測序(二代基因測序,NGS),重新取組織進行基因檢測,因為從骨轉移灶取組織進行基因檢測並非最優選擇。
二代基因測序(NGS)項目建議考慮FoundationOne檢測,因為FoundationOne檢測是通過使用二代測序技術檢測與實體腫瘤發生相關的基因改變,檢測包括實體瘤中常見的315個癌症相關基因和28個基因的選擇內含子。根據檢測結果可選擇潛在靶點進行相應治療。此外,腫瘤突變負荷對於選擇潛在可行的免疫治療方法也是有益的。
此外,貝茨博士推薦使用DAKO 22C3抗體進行PDL-1免疫組化檢測。
治療建議:
貝茨博士建議在骨掃描結果出來後,根據情況評估局部外照射的運用;並結合基因檢測結果選用對應的靶向藥物;根據PDL-1免疫組化檢測結果,使用合適的免疫檢查點抑製劑治療,比如派姆單抗(pembrolizumab)、阿特朱單抗(atezolizumab),納武單抗(nivolumab)等。這三種葯都是全人源單克隆抗體,作為程序性死亡受體1(PD-1)阻斷劑,能結合PD-1並解除PD-1通路對T細胞的抑制作用,從而幫助T淋巴細胞恢復活性,識別和摧毀癌細胞。
貝茨博士也提出,在雙膦酸鹽治療失敗的情況下,可以使用狄迪諾塞麥(denosumab)作為骨轉移支持治療。Denosumab是一種全人源IgG2型單克隆抗體,能結合 RANK配體(RANKL),即一種在破骨細胞的形成、功能和存活過程中所必須的可溶性或跨膜蛋白。該葯批准的適應症為骨轉移性實體瘤患者的骨相關事件、巨骨細胞瘤、惡性腫瘤患者高血鈣、具有高度骨折風險的骨質疏鬆。
(備註:漢鼎好醫友中美遠程會診案例的相關治療建議,均為個案個例,不適用於該患者之外的其他人。所有的臨床治療務必遵循醫師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