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大為何不繼續東征中國?阿拉伯的一張地圖,解開了這個謎團

2020年12月30日18:50:25 娛樂 1709

亞歷山大三世,出生於公元前356年,馬其頓帝國國王。他是世界上有名的軍事家、政治家,更是歐洲歷史上四大軍事統帥之首。亞歷山大這一生創造的成就,是輝煌的、是矚目的。他先後統一了希臘,帶兵掃蕩中東地區,佔領了埃及,將波斯帝國踩在腳下。僅用了短短13年的時間,亞歷山大帝國就成了當時領地面積最大的國家。

就是這樣一位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人,曾經卻做了一件讓人疑惑的事。

亞歷山大為何不繼續東征中國?阿拉伯的一張地圖,解開了這個謎團 - 天天要聞

據《資治通鑒》記載:在公元前334年至324年,亞歷山大帶兵東征,所向披靡,掃蕩了波斯帝國,到達了巴特克利亞,也就是如今的阿富汗。這個地方,距離中國的新疆,非常的近。也就是說,只要亞歷山大繼續東征,很快,他就會進入中國地界。可讓人疑惑的是,打到這附近,亞歷山大就罷手了,帶兵回到了巴比倫。

對於亞歷山大這一舉動,許多對世界歷史有探究欲的網友議論紛紛,猜測他這一舉動,是出於恐懼。畢竟當時秦國已經發展起來了,兵強馬壯,打仗能力一流。和這樣一個強大的國家對上,亞歷山大再厲害,他也要吃大虧。

亞歷山大為何不繼續東征中國?阿拉伯的一張地圖,解開了這個謎團 - 天天要聞

其實,這種猜測,既無根據,又顯得異想天開。

亞歷山大縱橫歐洲這麼些年,什麼大風大浪沒見過?什麼樣的強大敵人沒遇到過?像他這樣一位敢拼敢闖,有著勇猛精神的國王,就算知道秦國強大,他也不會怕的,肯定敢上去硬碰硬。

亞歷山大之所以沒有繼續東征,不是因為他怕中國,而是因為他不知道有中國這個地方的存在。這一點,有張地圖可以證明。

亞歷山大為何不繼續東征中國?阿拉伯的一張地圖,解開了這個謎團 - 天天要聞

據說,第一位繪製出了世界地圖的人,名叫克羅狄斯·托勒密。這人生於公元90年,是世界上著名的地理學家,也是出生在埃及亞歷山大的希臘人。

托勒密是一個頭腦靈活,而且熱愛地理學的人,他編寫了一本《地理學》,書上面就有一幅世界地圖。從這份地圖可以看出,中國的位置並沒有標註在上面。由此可見,當時的羅馬人,並不知道世界上有中國這樣一個地方。

當時,地理學並不受人重視,因而《地理學》這部著作很快失傳了。直到阿拉伯帝國建立後,無數學者想要研究古希臘、古羅馬,便大量收集資料,最終,這本失傳了數百年的著作,才終於又重現人間。如今,人們在敘利亞發現了《地理學》阿拉伯抄本,終於看到了托勒密繪製的世界地圖。

亞歷山大為何不繼續東征中國?阿拉伯的一張地圖,解開了這個謎團 - 天天要聞

這份地圖的出現,終於解開了亞歷山大不繼續東征攻打中國的謎團。

因為,托勒密不知道中國的存在,那麼生活在500年前的亞歷山大,就更加不可能知道世界上有中國這麼個地方。

亞歷山大曾經立下豪言壯志,要征服世界,讓世界匍匐在他的腳下。如果他知道中國,他一定不會放棄這個地方,而是會帶兵攻打。正因為他不知道世界上有這麼一個國家,所以沒有東征攻打中國,也不會貿然地選擇繼續東征。畢竟,在什麼都不知道的情況下,繼續東征,並不是一個明智之舉。

亞歷山大為何不繼續東征中國?阿拉伯的一張地圖,解開了這個謎團 - 天天要聞

相比於希臘人、羅馬人對中國的無知,中國對歐洲國家的了解,顯然更勝一籌。在漢朝時期,我們就知道歐洲的存在了。那時的漢朝人,將羅馬稱之為「大秦」,認為羅馬人黑髮黑眼,身材中等,與中國人十分類似。

在《資治通鑒》里,有這樣一段描述羅馬人的話:「地方數千里,有四百餘城。小國役屬者數十。以石為城郭。列置郵亭,皆堊塈之。有松柏諸木百草。其王無有常人,皆簡立賢者。國中災異及風雨不時,輒廢而更立,受放者甘黜不怨。

亞歷山大為何不繼續東征中國?阿拉伯的一張地圖,解開了這個謎團 - 天天要聞

從《資治通鑒》這段記載可以看出,漢朝人知道羅馬人的存在,而且對他們甚為了解,知道他們採用的治國制度。由此可見,漢朝人還是比較見多識廣的,對世界的格局了解甚多。

聰明人都知道,故步自封,只會自取滅亡。只有拓開眼界,走出去看看世界的發展,緊跟時代的潮流,才能夠不落後,才能不挨打,才能一直立於不敗之地。在這一點上,漢朝和清朝。就是兩個鮮明的正反例子。

亞歷山大為何不繼續東征中國?阿拉伯的一張地圖,解開了這個謎團 - 天天要聞

我們如今去熟讀歷史,了解歷史,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從歷史名人的人生軌跡中,甚至是朝代的跌宕起伏,更換交替的過程中,學到東西,明白道理。在亞歷山大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無知,會阻礙前進的步伐。」從漢朝人的身上,我們又可以看到「睜眼看世界,才能掌握先機。

故事來自於《資治通鑒》

怎麼樣,歷史很有趣吧。秦王嬴政、大唐李世民、朱元璋、乾隆等各種大人物小市民故事應有盡有。其實,讀歷史就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丘吉爾說:「不學習歷史註定要重複錯誤。」讀史可以明智,鑒古方能知今。成功人士普遍愛讀史,晚清名臣曾國藩不但自己讀,還要求孩子讀,光讀還不夠,還要做筆記,寫心得。

《資治通鑒》是寫給皇帝看的教材,那麼年輕人有沒有必要讀《資治通鑒》呢?答案是有必要。不論是從國家治理的宏觀角度還是從個人生存的微觀角度,我們遇到的問題和歷史上並無太大差別

《資治通鑒》如果理解透徹了,比不看史的人,就相當於多出來1300多年的生活經驗,如果生活工作中,因為利益關係,需要和這些庸人爭鋒相對,必然會有極大的優勢。

普通人看個一兩遍,在職場、商場、官場、情場等生活和工作的各個場景,都更不容易走彎路,更容易取得更大成功。


作為歷史愛好者,入手這一套非常划算,精裝禮盒版,鎏金封面,內容完整,文白對照一看就懂!一套分為4本,點擊下面橫條,現在僅需98即可帶回家閱讀

娛樂分類資訊推薦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 天天要聞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過期藥品與保健品:家中的小藥箱往往是容易被忽視的地方,一些過期的藥品和保健品不僅失去了原有的效用,還可能產生有害物質,誤服將對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大掃除時,務必檢查並清理這些過期物品,確保家庭用藥安全。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 天天要聞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上海觀眾以包容態度看待新編劇目,《織造府》演出現場的熱烈感覺撲面而來。」4月11日、12日,南京市越劇團團長,梅花獎、白玉蘭獎得主李曉旭攜新劇《織造府》登陸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她分飾曹雪芹、賈寶玉兩角,帶領一群年輕演員展示不一樣的《紅樓夢》故事。《織造府》作為畢派小生,李曉旭對上海充滿感情,「我是畢春芳...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 天天要聞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中新社合肥4月13日電 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作者 傅天騁 黃梅戲遇上相聲曲藝,歷史人物「穿越」舞台,安徽方言化身「爆梗」——在安徽合肥一家相聲館裡,每天都上演著傳統曲藝與青春潮流的奇妙碰撞。劇場創始人薛培森透露,自推出「新派皖韻相聲」以來,「95後」至「00後」觀眾佔比突破80%,百餘座位周周爆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