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里,寶玉與眾人聚飲時,曾唱過一首《紅豆曲》:
滴不盡相思血淚拋紅豆,開不完春柳春花滿畫樓,睡不穩紗窗風雨黃昏後,忘不了新愁與舊愁……
一曲唱出痴情人的愁悶,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春柳春花落了又開,始終忘不了舊人,新愁舊愁交織,相思苦悶躍然紙上。
這世間,或許只有相思之情如此,不管經年幾何,始終留存心間難以忘懷,這般的相思情,也讓我想起中國唱詩班的短片《相思》。
近年來,中國唱詩班一直堅持創作原創中國風動畫作品,推出一系列短片,憑著濃濃中國韻味的畫風和意境,被稱為「國漫新姿態」。
每部短片以一首古詩詞為劇本,並套以嘉定名人雅士的典故,不僅高播放量而且高口碑,其中第二集《相思》的反響熱烈,還拿下國際大獎。
短片以王維同名詩《相思》為楔子,根據清代文人毛大瀛的 《戲鷗居詞話》 改編,講述清代嘉定名士王初桐與富家千金六娘青梅竹馬,紅豆定情卻因門第懸殊未能在一起的愛情悲劇,不僅展現一段愛而不得的遺憾故事,濃濃的中國味道以及蘊含的深意更喚醒我們內心深處的文化記憶。
一、主題情感,貼近詩詞意境,結合歷史韻腳,形成強烈代入感,道盡愛情里的種種滋味。
王初桐與六娘的故事有多遺憾,從使用王維絕句《相思》為引子就可見一斑。王初桐,號紅豆痴儂,王維詩里「最相思」的相思豆,亦是王初桐與六娘愛的見證,喚醒承載王初桐難以忘卻的回憶。
一個故事但凡說是真實事件改編,總格外令人動容,頗感慨的也是歷史上,王初桐與六娘一生顛沛流離。正值青春年華,窮秀才王初桐和富家千金六娘相愛,可因門第懸殊,六娘被父母嫁給他人。
此後便是兩種人生,六娘因丈夫敗光家產,還被賣入青樓。王初桐則在48歲考中進士有了功名,且夫人賢惠兒孫滿堂。雖然人到中年,兜兜轉轉,王初桐和六娘有再度重逢,兩個人也偶爾聚在一起談論詩文,卻只以兄妹相稱。
一次錯過,就是一生的遺憾和相思,再回頭看六娘與王初桐「情起—情定—緣滅」的情緣,也更覺得遺憾。
01,情起:兩小無猜,是對方最重視的人。
孩童時,王初桐偶然發現一顆紅豆,覺得特別便分享給六娘。害羞難以啟齒的他,愣是沒背完王維的《相思》,「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摘,此物……此物……」未完整背出的詩篇里,是尚且說不出口的心裡話,但那些熾熱與扭捏足以表達喜歡。
六娘亦是如此,她準備一碗紅豆粥,當作回禮,見王初桐手心受傷,一勺勺喂他喝粥,心疼完完全全寫在臉上。
裟欏雙樹的《百妖譜》里寫道:一個人真正開心的時候,笑容會發光。從兩人的反應也可以看出兩情相悅時,他們尚懵懵懂懂,但早已情投意合。
02,情定:長大之後懂得禮法,也礙於門第,只能眼神交匯傳情。
時光莞爾,王初桐與六娘長大成人,男女有別也得有所分寸。短片中,二人在街上偶遇遠遠看到對方想要打個招呼,可六娘剛想向王初桐致意就被奶娘制止。
北村在小說《望著你》中寫道:望著你,是我愛你的唯一表達。如同王初桐和六娘一瞬間眼神地交匯千言無語,只能無聲訴說。
03,緣滅:王初桐未考取功名,六娘許配他人,年少尚無作為無爭取餘地。
王初桐趕考回家不久,六娘的父母已經將她許嫁他人,立婚書依禮聘,眾人都在恭賀六娘嫁得門當戶對。
六娘不願嫁他人,只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難以違背,她心神不寧撲在母親懷裡大哭崩潰。王初桐則是莽撞奔向六娘家,懊惱自己無功無名,什麼都做不了。
承婚娶,締結一世盟約的願望也就此被摧殘,原先的喜歡本就小心翼翼,此後的相思更是只能放在心間。
為能夠貼合詩詞意境與人物史實,短片採用純手繪動畫,營造出一幅幅精緻的中國水墨風畫。
導演彭擎政曾表示,為拍攝這系列片子,不管是背景、道具,還是角色台詞都進行仔細研究,而且實地探訪嘉定,還邀請史學家作為顧問。
這也才精準還原當時的小鎮樣貌,每一個鏡頭、眼神、動作,盡數展現當時的社會環境與人物的情感變化。
也讓觀眾被意境的美所吸引、被小鎮的風光所流連,被人物的情所帶動,這些含蓄又熱烈的情感,像江南的連綿細雨蔓延在觀眾心頭。
二、在電影意象上,採用比興手法,多樣物體起到推動作用,見證王初桐與六娘的成長、愛情、別離。
9分多鐘的時間裡,要講好一個不斷轉折的故事並不容易,短片節選了4個時間段里的特定場景,通過場景轉換串聯起故事,其中很多物體以物喻意,起到不可比擬的作用。
《詩經》中基本的表現手法是賦比興,其中賦是直接陳述,比興是托物寓意,《相思》中多樣物體有著「比興」之意。情節發展與人物情感,通過紅豆、傘、梨做了鋪墊,也埋下伏筆,這正是短片的精妙之處。
01核心意象——「紅豆」定情,既是情感鏈接紐帶,也有多重寓意。
紅豆是這段愛情的見證,每一次出現都讓我們直觀感受王初桐與六娘的情意,他們在不同階段的情緒,借紅豆得以升華。
孩童時,王初桐在灶房發現一顆赤豆,明明是普通赤豆,卻說是王維詩里的相思豆,獻寶似的遞給六娘,只有天真爛漫的小孩子,才會有這樣的想法和舉動。
六娘也配合著王初桐出演,沒一味揭穿此赤豆非彼相思豆,並以紅豆粥回禮。手心的一顆赤豆,一碗溫熱黏稠紅豆粥,書寫著兩小無嫌猜親密無間,這也成為他們念念不忘的美好回憶。
六娘待字閨中時,心靈手巧的她擅長女紅,一針一線繡的手帕上,有著未成熟的紅豆莢,還有兩隻蝴蝶繞著枝丫飛舞,如若能在一起,這塊手帕將會是她送出的定情信物。
隨著父母給她定下姻緣,婚事提上日程,一切悄然改變。因滿腹心事,六娘手上的針線扎了指尖,一滴血落在綉帕上成為枝丫上的一顆紅豆。
都說十指連心,那一刻六娘亦身心俱痛俱傷。這塊承載著六娘對王初桐情意的紅豆帕子,最終由奶娘轉交給王初桐,他乘船出發參加會試,手上便拿著這方帕子,生出無限哀愁與迷惘。
王初桐中年時,他在攤販上看到一枝紅豆簪子,古代男子常送簪子給心愛的女子,以作定情信物,可這支紅豆簪子卻再不能插入六娘的雲鬢中。
相思豆是飾品點綴之物,人們常以之寄寓相思,再加上紅豆勾起回憶,紅豆簪子代表相思情意,這一切讓王初桐無限遐思,也因此他想到舊時舊人舊事。
紅豆作為核心意象貫穿整部短片,不僅傳達兩人的親密、愛意、相思,也讓短片的情感更容易被觀眾接收。
02次要意象——傘寓意著散,梨代表著離,離散離散,怎會圓滿。
故事發生在春雨瀰漫的江南,自然少不了一把油紙傘,但在短片開頭有一個細節,早早暗示王初桐與六娘的結局。
當一顆紅豆暈開之後,變成一把紅紙傘,不過區區幾秒,紅豆情便成為離別散,一把「紅紙傘」出現在不同時間段,奠定影片基調,代表一種傷感的意象。
梨在短片中也出現2次,分別是王初桐和六娘在街上偶遇的時候,街邊叫喊的「賣梨」聲,寓意著分離;王初銅得知六娘家有喜事,想確認這件事情,途中慌慌張張與一賣梨的攤販相撞,寓意著離別。
梨與傘,離散離散,預示著兩人愛情的落幕凄美且悲涼,這些「離別」符號一次次出現暗示,也緊緊扣住相思之題。
三、短片通過煙雨天氣、人物塑造,背景音樂營造出凄美的氛圍,著重呈現愛而不得的遺憾。
愛而不得,常常表現感情世界裡沒有順從人意的殘酷一面,纏繞著翹首以待、念念不忘、鬱鬱寡歡的情緒。短片中,六娘與王初桐相愛卻只能分開的結局,充滿著種種哀愁。
《相思》場景中,大多是南方朦朧的煙雨天氣,淡淡的難以言喻的情、濃濃的撕心裂肺的傷,在水汽氤氳的雨天中,一幀幀呈現,這種意味深長,欲語還休的情愫最動人心。
張愛玲曾寫過:雨聲潺潺,像住在溪邊,寧願天天下雨,以為你是因為下雨不來。一語把盼望見到愛人,可等了又等,怎麼也等不到的心思,詮釋得恰到好處。
六娘與王初桐亦是如此,小雨淅淅瀝瀝,他們遇見時不能打招呼,王初桐經過六娘家不敢敲門相見;六娘一次次開門,期待王初桐正好經過卻一次次落空,總陰差陽錯。短片將這種雖不能主動有所避諱,但盼望見到愛人無奈碰壁的心情,刻畫得淋漓盡致。
六娘下聘那天,滂沱大雨一瀉而下,王初桐在門外,想要叩門又不敢叩響門環的舉動寫滿了遲疑與無奈,他深知過後兩人就再無可能,可又做不了什麼,只能放聲大哭。六娘在門內輕聲哀嘆和啜泣,同是難過情緒,卻不敢讓王初桐發現自己,兩人就這樣站在門的兩側各自悲傷,不是告別勝似告別。
有人說,不就是一道門,為何非得忍著,見一面難道有那麼難,可那道門又何止是一道門而已,代表得是階級門第,是觸目可及不可能的未來。
雨本就下得大,加之悲愴的背景音樂、王初桐的號啕大哭與六娘的強忍落淚,瞬間就讓觀眾切身感受到這種悲痛。
就算再難割捨這段感情,王初桐只能夠落寞而歸,六娘也在察覺門外之人離開之後,才敢哭出聲來。
這次分別成為永別,也是二人感情升華最深最痛的表現,舊時甜蜜恍若大夢一場,只剩如今難兩全。這段故事最殘忍的也莫過於在情感到達巔峰的時候,一切戛然而止,撲面而來的是遺憾悲涼。
四、中國風動畫還原傳統文化,喚醒我們內心深處的文化記憶
《相思》作為一部結合詩詞意境、中國風元素的純手繪動畫片,畫面清淡雅緻,一經推出,就掀起中國動畫製作的「中國風」熱潮,
曾看過一個動畫學界「世界觀」的概念,大意是指一個故事的人物關係網與情節線,被放置在怎樣的架構,怎樣的地理、水文、種群當中,遵循著什麼樣的身份規則和技能點進階規則,有著怎樣的價值體系、行為方式、社會屬性、職業特徵等,內含哪些歷史元素和宗教元素。
這在《相思》中亦可圈可點,為何這部短片能夠如此受歡迎,在我看來《相思》做到這兩點:
01,深挖契合點,恰到好處形成濃濃中國味道。
短片用王維的《相思》作為創作基礎,先有古典詩詞,再以「相思」來聯繫詮釋王初桐與六娘的故事,整個架構達到融合。
故事發生在200年前的江南小鎮,油紙傘、紅豆簪子、剪紙、團花扇、刺繡……濃濃的中國歷史元素布滿短片的每一個鏡頭,還原年代質感,彷彿一幅水墨畫繪卷。
這些畫面營造出古典美感,將那些兩小無猜的純粹愛戀、愛而不得的無奈、與經年輾轉的相思,相輔相成,盡數烘托出來。
就像豆瓣上一位網友所說,《相思》里有真正的中國味道、中國情懷與中國感動。
02,細節讓人拍案叫絕,獨具匠心的安排,呈現不一樣的美感。
《相思》靠細節取勝,很多鏡頭含有深意,導演也透露過:唱詩班系列的每一支短片都值得看上三遍,而且每遍都會有新的發現。
像六娘家的三副對聯,分別是孩童時紅豆傳情的【傳業詩書得真趣,開意花草生遠情】;少年時的【為花落為添疏魚影,柳飛欲伴春燕歸】,「欲」與「歸」字,道出多少無奈;六娘出嫁時的新婚聯【巧借花容添月色,欲逢良夜度春宵】,有情人未能終成眷屬,免不了一聲嘆息。
樹上的紅豆成熟,順著豆莢落下,預示著少女初長成,下一個鏡頭,一隻蝴蝶破繭而出,剪紙做的翅膀,展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湛。
還有六娘出嫁的時候,她坐在花轎里,雖然蓋著紅蓋頭無法看出情緒,但嫁衣上的一滴水漬無聲透露她的難過傷心。
細節的把控考究含蓄處處蘊含驚喜,也更增加短片的內涵,喚醒我們內心深處關於中國文化的記憶。
總結:
近些年來,部分中國動漫電影之所以引起非議,爭議點常在於:①在中國風的包裝下講了過於瑪麗蘇的故事,也就是沒注重故事的研磨②動畫特效畫面過於粗糙,影響觀影體驗。《相思》的篇幅雖然不長,但勝在故事足夠真實,情感足夠細膩,畫面足夠精緻,細節足夠考究,也才贏得廣泛的讚譽。也希望,有更多好的國漫作品脫穎而出「王者歸來」。
文:阿芫&似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