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信源來自權威報道【極目新聞】【澎湃新聞】【1905電影網】(詳細信源附在文章末尾)。為提升文章可讀性,細節可能存在潤色,請理智閱讀,僅供參考!
文|麥子
編輯|麥子
「張國榮的離開,讓娛樂圈丟失了完美藝人的範本」。
不管是在樂壇還是在影壇,張國榮都可謂是「登峰造極」。
他為《霸王別姬》學京劇身段半年、為《阿飛正傳》反覆打磨一個眼神,德藝雙馨的他還毫無保留地提攜後輩。
然而這樣完美的他,卻在2003年的愚人節,從高樓一躍而下,讓無數人感到痛惜。
他跳樓的原因也成了「未解之謎」,有人覺得是感情不順,有人覺得是事業受挫。
然而,在22年後的今天,導演王晶在一檔節目中的爆料,讓背後的真相再次浮出水面。
原來,哥哥的離開竟然疑似與內地的一個大佬有關……
王晶的爆料
7月8日,王晶在自己的短視頻欄目「晶哥大講堂」之中透露出了張國榮離世的原因。
王晶是香港的一位導演,《賭神》《賭俠》《九品芝麻官》都是他拿得出手的作品。
在鏡頭面前,他表示張國榮的悲劇發生之前,一心渴望轉型做導演。
而張國榮在內地還有一位非常有錢的大哥,就十分支持他的想法。
為了幫助張國榮,這個有錢的大哥還決定出資且不干涉創作,讓他去搞一部大製作的電影。
不過這個背後大哥的身份究竟是什麼,王晶也並沒有進行透露。
而在那一年,張國榮還成立了一個製作公司,想要正式向電影幕後進行轉型。
為了自己的大製作,張國榮親自打磨劇本,還四處奔走邀請自己的好友加入。
梁朝偉、張曼玉這樣的大咖也紛紛應邀決定出演,全力支持他打造一部滿意之作。
有了資金又選好了演員,張國榮為此傾注自己的心思,事無巨細地籌備著相關事宜。
可天有不測風雲,就在一切準備就緒之時,王晶口中的那個內地大哥在經濟問題上「出事兒」。
巨額的投資化成了泡影,電影項目也因此而擱置了。
得知這件事情之後,張國榮也很失落,那段時間他的情緒都很不好。
自己的導演夢一時破碎不說,重情重義的他更不知道該怎麼開口向自己找的演員交代。
值得一提的是,王晶導演還表示當時的張國榮已經有抑鬱症了。
雖然他有在接受醫生的藥物治療,但是醫生並沒有進行強制性的干預。
而他自己似乎也沒有認真地按時吃藥。
再加上經歷「內地大佬拍電影」的事情,沒多久之後,張國榮便選擇和世界告別了。
可信度如何
從王晶所說的「實情」時間線來講,網友覺得王晶的爆料或許有著一定的可信度。
但是也仍舊有很多網友對王晶的話有些質疑,覺得他說的也不能夠全信。
有人透露,早在此前王晶和張國榮之間就存在過一些小摩擦。
當年王晶想邀請他拍攝電影,但因為他們兩個人藝術追求和風格不同,遭到了哥哥的拒絕。
甚至還有傳聞稱,張國榮拒絕的理由讓王晶感到自己被「看不起」,所以王晶內心一直對此有些不滿。
而在這次爆料之中,王晶在開頭說的那些話,也讓很多粉絲覺得他有些「胡說八道」的意味。
張國榮曾經參加過亞洲歌唱大賽,拿到了第二名的成績。
而王晶在說起這句話的時候,用上了「那個時候的他不太紅,『只』拿到了第二名」。
讓哥哥爆紅的《Monica》,在王晶看來也是當時TVB的人員很有宣傳能力。
他表示當時有著鋪天蓋地的營銷,還說出了「你不看張國榮都不行,就這麼一首歌把他『硬頂紅』了」。
對於哥哥的演藝事業,王晶導演也覺得加上他的感情問題有些「一般」。
因為在《英雄本色》之中,他出場時觀眾會「噓」,但是卻會給周潤發鼓掌。
在王晶的口中,哥哥的真正爆紅,還是因為《金枝玉葉》演技非常好。
此後他才成就了自己,成為了一個「超級巨星」。
然而王晶導演的說法,並沒有粉絲買賬,因為在粉絲看來,他所描述的與張國榮的真實狀況有很大的差別。
粉絲透露《英雄本色》這部電影,原本投資方並不願意投資,是因為有了正當紅的張國榮加入,才有了它的上映和爆火。
最重要的是,哥哥的感情問題,也是在1997年才正式進行公布的。
觀眾那個時候不清楚他的感情問題,也不存在因此而在《英雄本色》之中遭到觀眾的不理解。
當時哥哥會被觀眾「噓」,或許是因為他在電影里飾演的「阿傑」不討喜。
早在《金枝玉葉》之前,張國榮已經憑藉《阿飛正傳》拿到了金像影帝的榮譽了。
至於哥哥是被「硬捧紅」的事情,粉絲也用「譚張爭霸」這件事進行了反駁。
王晶的爆料我們不知道究竟是真是假,但能夠知道的是,張國榮在生前確實遭受到了不小的壓力。
壓力的累積
「譚張爭霸」這個香港樂壇黃金時代的標誌性事件,卻也給張國榮帶來了難以想像的粉絲攻擊。
當時張國榮靠著《沉默是金》拿到了金曲獎,可台下的觀眾卻不願意給他鼓掌,還對他有些鄙夷。
周潤發為了給他解圍,用了「他不能一直獲獎,不然會被懷疑『買獎』」的話調侃譚詠麟。
這一句玩笑話再加上此前他獲獎時遭到別的頂級歌手議論,也使得他不願意在各種頒獎典禮出現。
但譚詠麟的粉絲卻將這些都怨在了張國榮的身上。
不管是演唱會現場還是各種公開活動,都會有極端的粉絲對他進行身體和心理上的攻擊,甚至還惡意詛咒他。
他曾經勇敢地公開自己的感情狀況,換來的卻是別人的羞辱。
1990年代的金馬獎頒獎典禮上,主持人在介紹張國榮主演的特殊愛情題材的電影時,刻意用輕佻的語氣調侃他。
「有些人演戲太投入,連自己的『喜好』都變了,這種突破真是讓人大開眼界啊」。
還有一位主持人也絲毫不掩蓋,直接在台上假裝要吐出來了。
話音剛落,台下傳來一陣不懷好意地鬨笑,鏡頭掃過張國榮時,他臉上的笑容瞬間僵硬,卻仍強撐著禮貌點頭。
更讓他痛徹心扉的,是至親離世的打擊。
陪伴他長大的保姆六姐,是他生命中如同母親般的存在,陪伴了他大半生。
然而在2001年,六姐卻因病去世,那個永遠無條件接納他的「避風港」就此離開了。
外界的壓力不斷,家裡還少了一個至親,他的精神世界也變得愈發脆弱。
這些接二連三的打擊,也使得他的抑鬱症加重,2003年他選擇了結束自己的生命。
除了分配給家人的遺產之外,他將自己剩下的都奉獻在了慈善事業。
在他的遺書里,還留下了「我一生沒做壞事,為何這樣」的話語……
結語
斯人已逝,如今我們只能通過這些回憶與爆料,拼湊出他當時的心境,而他的離去,也成為了娛樂圈永遠的遺憾。
希望他在天堂一切都好,也希望娛樂圈有更多的藝人,可以像他一樣做一個善良又有實力的人。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於網路,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繫後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本文內容信息來源:【極目新聞】【澎湃新聞】【1905電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