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晚,以「文化共情、民族共興、發展共融」為主題的「海峽兩岸藝術交流匯」2025第二屆海峽兩岸各民族歌會在硤門畲族鄉柏洋村隆重舉行。

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副會長、兩岸交流基金管理委員會主任黃文濤,中國音樂家協會合唱聯盟副主席李仲黨、閻寶林、吳可畏,寧德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陳怡,福鼎市人民政府市長葉浩文等領導、嘉賓出席活動。海峽兩岸400餘名藝術家和各界代表齊聚一堂,用歌聲架起友誼橋樑,共同演繹中華民族多元文化的動人樂章。

晚上7時30分,活動在極具畲族特色的舞蹈《鳳冠銀冠》中拉開帷幕。隨後,《吶嚕阿啰》《泰雅歡樂歌》《蟬之歌》《小米祈禱》《報戰功》《月下老人》等海峽兩岸合唱節目輪番上演。壓軸曲目《明天會更好》更是引發全場大合唱,將現場氣氛推向高潮。




精彩表演
台灣布農人八部合音團團長江清水
「今天很高興能來參與兩岸音樂交流活動,希望以音樂為紐帶,持續推動兩岸各民族文化交流互鑒,讓『中華民族一家親』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觀眾李子文
「太精彩了,在家門口就能聽到兩岸的音樂,通過這樣的交流,我們不僅聽到了彼此的聲音,還感受到了血脈相連的情感,希望之後多舉辦這樣的活動。」




精彩表演
活動中,還授予福建省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音樂專委會會員楊品驊為柏洋村「榮譽村民」稱號;授予柏洋村「中國民歌合唱研修中心」稱號。

授予楊品驊為柏洋村「榮譽村民」
除精彩演出外,本次活動還舉辦了兩岸各民族音樂沙龍和音樂文化交流會。兩岸專家學者圍繞民族音樂傳承與創新展開深入探討,與會嘉賓還實地考察了漁井村、柏洋孝文化主題公園等地,深入了解當地鄉村振興成果。
鼎台兩地隔海相望,具有同根同源、同名同姓、同文同種等特點。自佳陽畲族鄉雙華村和太姥山鎮財堡村被國家民委確定為「海峽兩岸少數民族交流與合作基地」以來,福鼎市以促進閩台民族融合發展為特色,通過舉辦一年一度的「二月二」會親節、海峽兩岸各民族歌會等多種形式的活動,持續深化兩岸交流合作。本次活動通過合唱藝術,不僅全方位展現福鼎市在推動共同富裕、鄉村振興等方面取得的豐碩成果,更為兩岸同胞增進了解、深化友誼搭建了重要平台。
據悉,本次活動由中國文聯港澳台辦公室、福建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中國音樂家協會合唱聯盟、福建省音樂家協會、福建省文學藝術對外交流中心、寧德市人民政府台灣事務辦公室、福鼎市人民政府承辦。
總監製:王良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