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民 | 重看《潛伏》:余則成「受難」的隱喻

2025年03月05日18:03:06 娛樂 1242


郭松民 | 重看《潛伏》:余則成「受難」的隱喻 - 天天要聞


01

前兩天,有朋友給我傳來一張截圖(見上圖),並寫下這樣一段留言——

「今天看到這個評論,感到十分扎心。我就看過《潛伏》,對余則成和翠平為代表的共產黨人充滿了敬仰之情。怎麼這些評論說余則成被『信仰』榨乾了最有一絲價值。十分痛恨這些反動的傢伙們的評論。」

這位朋友感到「扎心」,可以理解。但截圖中的結論,我亦覺得毫不奇怪,因為這正是電視劇《潛伏》所有意無意暗示的,截圖文字的作者只不過是用一種直白的方式將其表述出來罷了。

郭松民 | 重看《潛伏》:余則成「受難」的隱喻 - 天天要聞

《潛伏》是2008年播出的,很快就產生了轟動效應。

我看到這部電視劇,已經是一年多以後了。記得是回老家過年,在小街上散步時路過一家音像店,老闆熱誠地向我推銷《潛伏》VCD。我在筆記本電腦上播放後,立刻就有放不下的感覺,連春晚都不想看了.

因為《潛伏》,又看了前蘇聯的《春天的十七個瞬間》(1973)以及朝鮮的《無名英雄》(1978),發現許多細節與反轉,多有相互致敬之處,不過這已經不重要了。

郭松民 | 重看《潛伏》:余則成「受難」的隱喻 - 天天要聞

《潛伏》無疑是一部相當優秀的電視劇。其中最令人心潮澎湃的細節,是左藍犧牲後,余則成為了排遣心中的痛苦,反覆誦讀《為人民服務》的橋段。

在我的印象中,這似乎是「新時期」以來,第一次在影視作品中正面表現《為人民服務》這一曠世名篇。在此之前,觀眾只能在傷痕影視劇中,看到為渲染「極左」、「瘋狂」的氛圍,在背景中放置若干詞句作為標語。

雖則如此,《潛伏》畢竟是誕生在自由派「公知」重寫歷史,在許多問題上積非成是,並且沒有得到認真清理的濃厚氛圍中,劇中的可議之處也很多。

比如,余則成的上級,秘密聯絡站的地下黨,在接待交通員時,關心地問了一句:「家裡(即延安)的情況怎麼樣?」

交通員說:「搶救運動已經停止了,大嫂也解除審查,恢復工作了。」

簡單一句話,就抹黑了延安整風。

延安整風中出現過搶救運動,但搶救運動絕不等於延安整風。

延安整風的偉大意義,這裡就不展開了。簡言之,通過延安整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艱難轉折終於完成,全黨空前團結,在整風後短短几年時間裡,就先後取得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勝利,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並開始建設社會主義。

郭松民 | 重看《潛伏》:余則成「受難」的隱喻 - 天天要聞

《潛伏》在這裡使用的是一種「腹語術」,通過這樣一組看似漫不經心的對話,就給觀眾造成一種延安發生「內亂」,「自己人迫害自己人」的印象。

這樣的暗示,也使觀眾對余則成的努力的意義產生了懷疑:如果延安居然就是這樣的話,那麼,余則成的犧牲值得嗎?

這一追問一直纏繞著余則成,也纏繞著觀眾。

02

《潛伏》和此後的諜戰劇,都存在一個共同的問題,即精英史觀,即唯心史觀。

在這種史觀的影響下,余則成這樣的諜戰精英,是凌駕於組織、群眾之上的——勝利的取得並不靠組織,群眾就更談不上了,他們只是群氓而已。精英出類拔萃的才能,矢志不移的堅貞,才是勝利的唯一原因。

為了使諜戰精英更加突出,不至於被其他角色分走光芒,編導往往會挑選一些外形上比較丑,通常飾演反面角色的演員扮演上級,比如飾演秋掌柜的劉昌偉,從在《包氏父子》中飾演追求虛榮的包國維開始,很少有正面角色。

郭松民 | 重看《潛伏》:余則成「受難」的隱喻 - 天天要聞

由於諜戰精英太過優秀,太過真誠,所以他們又是孤獨的,經常成為受難者。

他們遭受磨難的原因,主要不是來自敵方。事實上,在敵營內部,他們從來都備受寵信,如魚得水,即便遇到危險,也能化險為夷。

恰恰是己方的不信任、「搶救運動」、不近人情的嚴酷指令等,才使他們受到了無窮無盡的磨難,而受難又凸顯了他們的卓爾不群。

而在五六十年代反映地下工作的影片,如《永不消逝的電波》《烈火中永生》,甚至「新時期」早期的《與魔鬼打交道的人》《保密局的槍聲》中,英雄人物的成長,都是組織培養、教育的結果,組織是信心和安全感的來源,並且保護、指導、關心著打入敵人內部的地下工作者,所以,英雄人物所取得的一切成就,也都歸功於黨,歸功於群眾的配合與支持。

郭松民 | 重看《潛伏》:余則成「受難」的隱喻 - 天天要聞

不錯,包括《潛伏》在內的當代諜戰劇,為了使精英的行為看上去合理,往往也強調「信仰」的力量。

但這種「信仰」是不包括階級性、人民性的信仰,是一種抽象的、神秘的、先驗的力量,是普通人無法理解、也無法擁有的東西,是精英頭上獨具的光環,成了他們凌駕於大眾之上的理由。

由於閹割了階級性,敵我雙方的信仰變得毫無區別,似乎國共之爭同壓迫與解放無關,同黑暗與光明無關,同反動與進步無關,僅同成王敗寇有關。

郭松民 | 重看《潛伏》:余則成「受難」的隱喻 - 天天要聞

因此,毫不奇怪,在《潛伏》中,李涯和余則成比肩而立,同樣獲得了觀眾普遍認同,成了雙男主。並且,由於李涯的「被陷害」、「被欺騙」,尤其是慘烈的結局,他甚至獲得了更多的同情。

03

余則成和《永不消逝的電波》中李俠不同,他不是延安培養、派出的。余則成本是軍統特務,只是看不慣國民黨的腐敗及其與日寇的暗中勾結,加上女友左藍的影響,才投向延安。


郭松民 | 重看《潛伏》:余則成「受難」的隱喻 - 天天要聞

《潛伏》本來有一個機會,使余則成的信仰建立在更加堅實的基礎上,那就是抗戰勝利後,全面內戰爆發前,余則成以探親之名進入了晉察冀解放區。

在這裡,他本來可以看到一個新社會,看到在「減租減息」政策下農民的新生活,看到解放區與國統區的根本不同,但很遺憾,編導沒有這樣表現,只是安排余則成拜見李克農,他一臉崇拜地握住李克農的手,「知道,知道,『龍潭三傑』」……

這是一個諜戰精英向另一個久負盛名的諜戰精英致敬,是英雄之間的惺惺相惜,但不具備升華信仰的意義。

郭松民 | 重看《潛伏》:余則成「受難」的隱喻 - 天天要聞

《潛伏》到了結尾,脫險後到翠平被自己人軟禁在一座小山村裡,她抱著孩子來到村口,卻被持槍的民兵攔住——出生入死地進行地下工作,難道換來居然是這樣的結局?

余則成到了台灣,向前來聯繫的上線,一個戴著墨鏡的冷酷男人打聽翠平的情況,立即被粗暴地拒絕了。顯然,在這個「墨鏡男」(以及他背後的「組織」)看來,余則成的情感與牽掛都不值一提,余則成、翠平如果不能被利用,就毫無價值。

郭松民 | 重看《潛伏》:余則成「受難」的隱喻 - 天天要聞

正因為《潛伏》有這樣的細節,所以,那位截圖文字的作者寫到,「他(余則成)結局流下的那滴眼淚,道盡了他的無限悲哀,他以為自己選擇了正確的道路,然而卻只是成為了一枚棋子」,又有什麼不對呢?

這一類細節的本質在於:以余則成們的傑出、忠誠與受難,來暗示、反襯革命的無意義和荒誕,進而達到否定革命目的。

事實上,《潛伏》的這種傾向,還是被認為太含蓄了。2014年,趙寶剛執導了電影《觸不可及》,邀請孫紅雷在影片中扮演一個同餘則成相類似的角色,寶島女明星桂綸鎂則代替姚晨,扮演了一位美麗、深情、只想「歲月靜好」,與孫紅雷相戀的小資女生。

郭松民 | 重看《潛伏》:余則成「受難」的隱喻 - 天天要聞

《觸不可及》把《潛伏》中隱秘的情緒,變成了主題。

看過《觸不可及》,觀眾會覺得,「組織」無窮無盡的冷酷命令,像邪教控制術或女巫的詛咒那樣,使這一對苦命鴛鴦始終不得安寧。最後,孫紅雷更被一張「明年解放台灣」的空頭支票,一杆子支到海峽對岸,永遠斷送了幸福。

如果看不懂《潛伏》的隱喻,看一下《觸不可及》就明白了。

04

精英史觀的本質是反人民的,同時也是反歷史的。

整個新民主義革命時期,我黨卓有成效的地下工作,依靠的主要是正確的政治路線,嚴密的組織工作和群眾工作,依靠的是革命性與人民性。

郭松民 | 重看《潛伏》:余則成「受難」的隱喻 - 天天要聞

毛主席說:「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

當各種精英史觀的諜戰劇充斥耳目,力圖把非歷史的「歷史」植入我們的大腦時,重溫毛主席的教導,格外有益。

娛樂分類資訊推薦

快報:泰勒和墨菲發生爭執,前者認為趙心童知名度不高遭墨菲反駁 - 天天要聞

快報:泰勒和墨菲發生爭執,前者認為趙心童知名度不高遭墨菲反駁

直播吧5月6日訊 斯諾克世錦賽決賽第三階段結束,趙心童17-8領先馬克-威廉姆斯,據《每日快報》報道稱,做客BBC的前世錦賽冠軍肖恩-墨菲和丹尼斯-泰勒在比賽期間發生爭執。事件發生時趙心童已經上手,即將16-8領先馬克-威廉姆斯,此時墨菲與丹尼斯-泰勒聊到了趙心童對斯諾克在全球推廣所會帶來的影響。泰勒指出,英國以外的...
中方經紀公司:楊瀚森將於明日在洛杉磯參加Klutch安排的特訓 - 天天要聞

中方經紀公司:楊瀚森將於明日在洛杉磯參加Klutch安排的特訓

北京時間5月5日,楊瀚森中方經紀公司「llstar奧世達國際體育」宣布,楊瀚森將於明日在洛杉磯參加Klutch安排的特訓。原文如下:「美國時間5月5日(北京時間5月6日)起,楊瀚森將在洛杉磯參加Klutch安排的特訓。」「本次特訓總訓練師為克里斯-約翰遜(Chris Johnson),曾訓練過詹姆斯、韋德、保羅、巴特勒、杰倫布朗等眾多n...
票房破7222萬,看完《人生開門紅》,我想說:喜劇就該這麼拍! - 天天要聞

票房破7222萬,看完《人生開門紅》,我想說:喜劇就該這麼拍!

當番茄君看到網友對《人生開門紅》的評價時,就知道這部電影不簡單:「這部電影蔡國慶犧牲有點大。」「第一次看蔡國慶演戲太歡樂。」「連蔡國慶老師都很有笑點。」蔡國慶可一直都是溫文儒雅、玉樹臨風的形象,以前只要他和女歌星搭檔登台,大家都要說是金童玉女;結果你告訴我曾經一本正經的蔡國慶「犧牲很大」、「很有笑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