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芳菲、黃亦玫等大女主們又殺瘋了,女性劇迎來換代升級?

2024年06月25日09:34:04 娛樂 1100

搜狐娛樂專稿(阿禾/文 胖部/編輯)

步入六月,女性題材劇強勢出圈,《墨雨雲間》和《玫瑰的故事》自開播以來都交出了亮眼的答卷,無論是收視率還是討論熱度都持續攀升。

無獨有偶,這兩部劇均以「大女主」為題展開敘事,講成長,講逆襲,甚至講復仇。

如果說「女性是一種處境」,那這兩部劇就以不同背景切入,帶出了薛芳菲黃亦玫這兩個「女性處境樣本」。

薛芳菲、黃亦玫等大女主們又殺瘋了,女性劇迎來換代升級? - 天天要聞

透過這兩部劇的女主設定、命運走向,我們既能看到大女主題材開啟的下一個版本,也能追溯出女性劇存在的普遍問題。

未來大女主的模版,應該是薛芳菲還是黃亦玫?

女頻流量密碼

《墨雨雲間》和《玫瑰的故事》的劇情都不複雜,前者是凄慘人妻「偽重生」後逆襲復仇,後者是圍繞四個男人的「一個女人的愛情史詩」。

兩位女主的故事,都遵循了女頻的敘事脈絡:人物成長線索清晰,且她們經歷的傷痛,主要來源於男性;隨著她們的成長,男人在她們生命中的存在感也變得越來越弱。

此外,薛芳菲和黃亦玫在設定上,也具有一些傳統女頻的「開掛」設定。比如薛芳菲是淮鄉第一才女,黃亦玫擁有漂亮的臉蛋,男性角色總會不自覺地為她們吸引。

儘管大框架相似,但細究下去,兩部劇又有很大的不同。

這種不同主要表現在劇集的「虐點」與「爽點」上。

《墨雨雲間》整體「先虐後爽」,而且它的「虐點」與「爽點」都非常直給。

「虐點」方面,薛芳菲坐擁地獄開局,一上來就湊齊各種狗血元素:惡婆婆、歹毒小姑、絕情的丈夫、發癲的情敵和破碎的她。

薛芳菲、黃亦玫等大女主們又殺瘋了,女性劇迎來換代升級? - 天天要聞

而薛芳菲的「反攻」,也來得迅雷不及掩耳。從衝出貞女堂到進入姜府再到奪回笄禮、進入明義堂,前後只用六七集講述。節奏快,信息密,輸出了女主打怪升級的強烈爽感。

反觀《玫瑰的故事》中的黃亦玫,則更像是「先爽後虐再爽」:起筆追求者無數,然後嘗了愛情的苦、受了婚姻的傷,進而脫離苦海,重新找回自我。

薛芳菲的「爽」,主要表現在她「克敵制勝」的逆襲復仇,這種「爽」是外部化的;而黃亦玫的「爽」,主要表現在她生活流的覺醒奮起,「爽」是內驅式的。

她們都有意繞開了瑪麗蘇那一套,但她們在設定上,又都存在一定的故步自封——都學習男性思維去贏得生活的主動權。

《墨雨雲間》在男女感情方面關聯的相對較弱,雖然男主蕭蘅時不時以拯救者之姿出現,但薛芳菲卻擺脫了「愛情至上」的傳統觀念。兩人相互確認好感後,都專註於個人的成長與事業。

而《玫瑰的故事》則將黃亦玫的成長,建立在她與男性的情感糾葛上,比如她被男性傷害後,變得對感情有的放失,對男友審慎選擇。

事業的成功,填補了黃亦玫婚姻的不幸,使她重新煥發了生機。而她本人,也學會了把愛後置,做一個擁有自我並忠於自我的人。

薛芳菲、黃亦玫等大女主們又殺瘋了,女性劇迎來換代升級? - 天天要聞

究其本質,這兩部劇創作的出發點,都巧妙嫁接了世俗意義上的「男性思維」,用拍大男主的套路拍大女主。

「用男性思維拍女性劇」的問題並不新鮮,《墨雨雲間》和《玫瑰的故事》並非個例。但這種爽字當頭的思路,目前從反饋來看市場是買賬的,而這或許有一定的過渡性質。

嚴選大女主

在製作層面,大女主劇非常關鍵的一個因素就是選角。《墨雨雲間》和《玫瑰的故事》的成功都要得益於此。

吳謹言劉亦菲,與薛芳菲、黃亦玫這兩個角色,分別有很高的適配度。

先說吳謹言。吳謹言在女頻賽道具有很大的優勢,主要體現在兩方面:

一方面是長相氣質,她具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清冷氣質,眉眼間帶著不服輸的韌勁兒,特別適合演這種要強大女主,很容易讓觀眾產生代入感;

另一方面她作為「復仇女主」的常駐選手,在這領域擁有很高的國民度,她在《延禧攻略》里那幾個清脆的巴掌至今餘威猶在。

薛芳菲、黃亦玫等大女主們又殺瘋了,女性劇迎來換代升級? - 天天要聞

此次飾演薛芳菲,吳謹言還喜提專屬名詞「乳腺俠」,意指她在劇中的觸底反彈,看得人「乳腺都通暢了」。

但利弊相依的是,這既是吳謹言的優勢,也是她的「短板」,眼下她似乎被這兩大優勢給限制住了,「出圈」角色大同小異,難以擺脫戲路局限。

但短時間內這樣的問題還不明顯。從數據就能看到,《墨雨雲間》的劇作體量放在今年的劇集里堪稱黑馬,實時熱度與後開播的頭部大劇《玫瑰的故事》打得有來有回。

對年輕觀眾來說,大家始終偏愛睚眥必報的「乳腺俠」大女主。

薛芳菲、黃亦玫等大女主們又殺瘋了,女性劇迎來換代升級? - 天天要聞

再說劉亦菲。

劉亦菲與角色的適配度則更加明顯,很少有女星能像她那樣遊刃有餘地駕馭「女神范」。而《玫瑰的故事》生活流的設定,也讓她留住了更多的觀眾,尤其是在台播領域,首播即拿下收視冠軍,收視率峰值均破2,最高2.3469。

一剛一柔,一古裝一現代,一戲劇化一生活流,兩部劇形成了頗為有趣的對照組。

《墨雨雲間》與《玫瑰的故事》並非是古裝與現代女性劇在今年的第一次對壘,早在今年四月楊紫主演的《承歡記》與趙麗穎主演的《與鳳行》就曾因檔期接近被比較;此外鞠婧禕主演的《花間令》和張婧怡主演的《惜花芷》等作品,整體讓上半年的女性劇賽道顯得頗為熱鬧。

薛芳菲、黃亦玫等大女主們又殺瘋了,女性劇迎來換代升級? - 天天要聞

女頻賽道熱鬧如此,觀眾對大女主的審視隨之也變得更加嚴苛。

嚴選大女主由此應運而生,從人設到演員,都要被細細打量。

人設方面,大女主是否夠強、夠颯,對待感情的態度是否夠洒脫,有沒有搞雌競,有沒有女性互助……

演員方面,演員的年齡、顏值、身材、氣質、國民度與角色是否匹配,能否滿足觀眾們的想像……

女性劇發展至今,早已形成了一套較為標準的內容模式。一旦內容趨於穩定,創作者就更需要從選角上下功夫,在觀眾的審美上做文章。選角成功與否,也順勢成為了劇集與平台能否突圍的關鍵因素。

現代女性的夢想樣本

觀眾更愛看什麼樣的大女主?這是創作者和平台都需要思考的問題。

首先從《墨雨雲間》和《玫瑰的故事》這兩部劇來看,劇集元素的多樣性,很可能會成為女性劇未來的一大趨勢。

這兩部劇都集齊了很多熱門劇元素。《墨雨雲間》融合了宅斗、權謀、復仇、喜劇等元素,而《玫瑰的故事》則在時裝、家庭、商戰等元素間遊走。表面上,它們都被定義為女性題材劇,但剖開內里來看,卻更加「五光十色」,目眩神迷。

其次,是基於現實基礎的造夢能力。

《玫瑰的故事》講的是「一女四男」的愛情故事。而類似的「雄競」正是時下女頻改編中一種流行的人物關係模式,去年播出的《長相思》和《寧安如夢》走的都是這個路子。

結合前文邏輯可以認為,這種人物關係可以對標男頻內容的「一男多女」。

不過,與架空背景的古裝劇不同,都市劇講述的女性故事,還是在更多地強調故事的現實性。比如黃亦玫步入婚姻生活後與方協文、與婆婆的一地雞毛,就具有很強的討論度。

薛芳菲、黃亦玫等大女主們又殺瘋了,女性劇迎來換代升級? - 天天要聞

最後,無論女性題材再怎麼細分,它們的底層情感都是共通的,就是要與觀眾情緒對接,觸達更廣泛的受眾。女性劇展示給觀眾的「大女主」,也理應是一個現代女性都夢想成為的樣本。

開發女性劇,不要逃避女性慾望,不要審判女性,更不要「掛羊頭賣狗肉」暗戳戳地搞男權,拿一些冠冕堂皇的借口去支配女性。

今年被瘋狂審判的《如懿傳》,同樣也是吃了設定上的虧——在宮斗劇里強調偶像劇式的「蘭因絮果」,刻意弱化了如懿的野心,讓不爭不搶的她,只憑藉皇帝的愛慕,在刀光劍影的後宮穩坐高位。

這種不切實際,既不符合觀眾追宮斗劇的心理預期,也與當下的價值取向背道而馳。

就創作趨勢來說,目前在女頻賽道中,「黑蓮花比白蓮花更吃香,瘋批女秒殺乖乖女」。相較忍辱負重來說,觀眾更期待女主能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薛芳菲、黃亦玫等大女主們又殺瘋了,女性劇迎來換代升級? - 天天要聞

眼下,隨著生活節奏加快、工作強度增大、社會競爭加劇,人們在身體和精神上承受的壓力達到了更高的峰值。所以對於快捷的、即時的、不費腦的女頻爽劇,大眾的需求更甚。

而女性劇也為人們逃避現實提供了情緒宣洩的窗口。只要能擊中觀眾內心的痛點和願望,未來就不愁沒人買單。

錯綜複雜的劇集市場中,始終會為「大女主們」留有一席之地。

娛樂分類資訊推薦

汪正正:音樂之路的堅韌與輝煌! - 天天要聞

汪正正:音樂之路的堅韌與輝煌!

汪正正,1973年7月23日出生於遼寧省瀋陽市,中國內地男歌手。他的音樂之路充滿了堅韌與輝煌,用歌聲征服了無數聽眾的心。汪正正自小便對音樂有著濃厚的興趣。在成長過程中,他面臨著種種困難和挫折。他曾在一個普通的音樂培訓班裡默默練習,付出了大量
不要質疑姜萍了,幕後三大操盤手站出來! - 天天要聞

不要質疑姜萍了,幕後三大操盤手站出來!

不質疑姜萍,不代表支持姜萍。我們都是普通人,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屁股在哪裡,不要為極少數發聲筒、極少數規定製定者當了墊腳石。17歲天才少女,阿里全球競賽初賽第12名,碾壓中科院博士劉奔,這些光環的賦予....
老戲骨何冰:為何結婚幾十年0緋聞?看看妻子是誰就知道了! - 天天要聞

老戲骨何冰:為何結婚幾十年0緋聞?看看妻子是誰就知道了!

哎呀媽呀,這不是娛樂圈最後的處男嗎?何冰大哥可真是個人才,從小就是個小機靈鬼,長大後更是演技了得,把觀眾都看醉了。不過話說回來,他這輩子也算是幸運的很了吧?一路走來風光無兩,還遇上了知心愛人,簡直是人生贏家啊!不過你們說,他到底是真的那麼潔
文化潤疆,音符傳遞滬喀兩地深厚情誼 - 天天要聞

文化潤疆,音符傳遞滬喀兩地深厚情誼

日前,上海輕音樂團在葉城縣融媒體中心的音樂會,為2024年「百場輕音邊疆行」上半程畫上了圓滿句號,也預示著樂團將繼續秉承上海「文化潤疆」使命,以音樂為紐帶深化文化交流,共促中華文化的繁榮與發展。最青春的風采以「樂」會友的演出,令人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