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張廣天導演的四幕戲劇《火車》正在廣州南湖南·夏宮進行首輪演出。該作品是張廣天暌違戲劇舞台12年後的嶄新之作。作為橫跨戲劇、文學、音樂多界的藝術家,張廣天的文筆素有美譽,《火車》一劇的台詞也成為該劇亮點之一。

首波觀眾們在充分享受了曲折情節及密集台詞的衝擊後,紛紛在豆瓣、小紅書等社交媒體上分享對該劇內涵的思考,這也激發了不少外地觀眾的觀演興趣。
劇方表示,5月25日,《火車》的現場演出將進行同步直播,屆時,全國的觀眾都可進入「南湖南NHN」視頻號觀演。日前,導演張廣天應邀解答了媒體和觀眾關於《火車》內涵的追問。

問:《火車》這部戲寫了些什麼?
答:這部戲講了1900年到2000年間的各種火車,這是火車最好的時代。戲中有從維也納西站出發去漢堡的火車,有京滬線上的高級軟卧包廂,有西伯利亞大鐵路,有雅加達甘比爾火車站發往萬隆的窄軌火車……還有一段生死愛情。

問:劇里講了一段凄美的愛情故事,但又欲語還休,這是為什麼?
答:其實,看上去是愛情故事,本質上是關於事物的追溯。不是火車承載愛情,而是愛情承載火車。但我想要告訴大家的,就是火車而已。
問:不少觀眾對於你2000年到2008年間創作的話劇仍記憶尤深。這次的《火車》在風格上可以說與以往大不相同。你當下的創作立場和價值觀是什麼?
答:這是個關於意義的話題。我引用《火車》幕間戲中的一段台詞來回答吧——「在我的鏡子里,有一處深潭,映照出,花就是花,葉就是葉,美就是美,沒有含義。」

問:「是誰帶領我重新出發?正義的思想再度升華,前進的路需要新的腳步……」這是你24年前在戲劇《切·格瓦拉》中吟唱的歌詞。請問,這次「出發」要去向哪裡?
答:這是關於回去的故事,不是關於外出的。到回去的時候了,只有回去才是重修和好的出路。
問:為什麼要「重修和好」?我們和誰「重修和好」?
答:我們和天然的關係,和本來的關係都被破壞了,我們需要一個方向,指向和好。火車不是原始的交通工具,正像大家都知道的,火車既不現代也不古老,但它卻是朝著起初的方向開的,朝著人的本來之地駛去。

問:有評論說你這部戲「復古詩意風格成亮點」,你是怎麼理解復古的?
答:作曲家武瑋在三聯《愛樂》上有一篇文章,叫《論典雅、當代性和樂音》,我以為寫得很好。她說的典雅,恐怕非常接近所謂「復古」,這是不同於古典主義的。古典主義是人文主義影響下人的理智的產物,而所謂典雅是人原初性情的品質化,就是地道,是關於天然玉成的矩則,是高於人的力量的命定。也就是說,她釐清了藝術在這個時代的意義,也預示了藝術將給我們帶來的巨大而深刻的變化。
文丨記者 艾修煜圖丨劇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