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甄嬛傳》中,有一場戲是網友們百看不厭的,那就是滴血驗親。
在看的過程中忍不住為甄嬛捏一把汗,太驚險了,不管哪個環節出錯,甄嬛和雙生子都必死無疑。
然而在我刷了十幾遍《甄嬛傳》時,我發現,滴血驗親這件事,看似是皇后祺貴人聯合斐雯一起來向甄嬛發難,實則是甄嬛主動設置的局中局。
當年甄嬛因為被皇后設計,誤穿純元舊衣,看清了皇帝的真面目後心灰意冷,生下朧月三天便出宮去甘露寺修行。
後來甄嬛與果郡王互訴衷情,本來想著雙宿雙飛,但不成想果郡王在出公差的途中身亡了。
打擊一個接著一個來了,眉姐姐傳話,甄遠道在寧古塔病危,讓甄嬛想辦法救,這時候甄嬛發現自己懷了果郡王的孩子。
在這種情況下,甄嬛只能回宮,她要借皇帝的手,皇帝的權力救父親救甄氏一族,同時也為允禮報仇,為允禮的孩子上戶口。
甄嬛立刻著手設計重回宮中,而在跟舒太妃解釋的時候,她說自己回宮一是為了給果郡王報仇,再來是為了讓自己肚裡的孩子有個合理身份。
當甄嬛已經做好準備進宮時,果郡王又活著回來了,沒辦法,父親需要她救,孩子需要名正言順的身份。
之後在崔瑾汐和蘇培盛眉姐姐的幫助下,皇帝在凌雲峰與甄嬛再度相遇。果然在宮裡看慣了濃妝艷抹和清新淡雅的皇帝,立馬就對一身素凈尼姑裝的甄嬛動心了。
於是借著為太后祈福的名字隔三差五留宿在凌雲峰,沒幾次甄嬛便懷孕了。
其實在這裡皇帝也是有點懷疑的,後宮那麼多女人,都好幾年了,肚子愣是沒有動靜,怎麼就來甘露寺幾次甄嬛就懷上了呢?
皇帝其實心裡也不確定甄嬛懷的就是她的孩子。皇帝才說甄嬛有福氣,他來了幾次甄嬛就懷孕了,這話聽著好酸啊!
在宮裡太后發現宜修越來越瘋狂了,為了確保三阿哥是皇位唯一人選,瘋狂的殘害皇家子嗣,太后怕宜修一條路走到黑,到頭來害了自己害了烏拉那拉氏一族。於是和皇帝一合計,把甄嬛接回宮中。
宮裡關於甄嬛懷孕的流言蜚語越來越多,連太后都在意故意問甄嬛,問她:你先前拋夫棄女一定要出家修行,咋現在又回來了呢?這性子轉得太快了。
甄嬛知道太后起疑,把話回答得滴水不漏。她先是說她爹被治罪,她不恨皇上,而是恨誣陷的人。接著表態說自己識趣。皇上對自己有情,自己就順坡下。
再說自己在甘露寺知道跟皇帝鬧彆扭的教訓了,以後會安分陪著皇上。
但宮裡關於甄嬛懷孕的流言蜚語一直不斷,這讓本就有疑心的皇帝更加懷疑了
甄嬛知道遲早有一天,皇帝會徹底追查這件事,與其到時候處於被動地位任人宰割,不如自己主動出擊還有一條生路。
馬上到了甄嬛十月生產的時間,甄嬛誤打誤撞被寧貴人的野貓攻擊受驚,回宮產下龍鳳胎。
皇帝摸著剛生產的甄嬛手有點冷,責備永壽宮宮女斐雯沒有關窗戶,本來吧在這裡斐雯只要認個錯就行了,皇帝也不會真的處理你。
偏偏斐雯是個死腦筋,非要和皇帝爭執,說自己是聽嬤嬤的話,屋裡血腥味重,打開窗戶的,不怪自己。說點啥好呢,斐雯是典型的拎不清,皇帝才不管那麼多呢。
最後皇帝也只是讓斐雯掌嘴二十下,而且是小允子執行,都是一個宮裡的小允子自然給斐雯放水,讓她自己動手,可壓根沒想到這斐雯對自己下手真狠,臉都抽紅了。
這時候皇后正好看完甄嬛出來,看到一臉傷痕的斐雯,便假意的上去關懷。這一幕正好被屋裡的甄嬛和瑾汐看到了。
甄嬛知道時機到了,立馬讓浣碧出來和斐雯說讓她去內務府領這個月的月例,去內務府的路正好和皇后同路,於是兩個人便一同去了。
甄嬛那麼聰明的一個人,怎麼會料不到皇后這個時候會收買斐雯呢?
之後,每次溫實初來請平安脈的時候,斐雯都在場,甄嬛故意讓斐雯看到溫太醫的手搭在她的手臂上,溫太醫也正好露出了袖口繡的竹子。
果不其然。斐雯在發現這些小細節之後,立馬向皇后報告,皇后多狡猾的一個人啊,她怎麼可能親自參與這件事,於是讓斐雯去找祺貴人,由祺貴人揭發甄嬛,這樣不管這件事能不能扳倒甄嬛,皇后都可以全身而退。真是好計謀。
祺貴人本就嫉妒甄嬛,她阿瑪鄂敏陷害甄遠道,致使甄氏一族流放寧古塔,甄遠道差點死在了寧古塔。
她和甄嬛之間早已勢同水火,她比誰都恨甄嬛,於是斐雯的到來正好給了她機會,二話不說去找大老闆皇后揭發甄嬛穢亂後宮罪不容誅。
對於滴血驗親這件事,甄嬛可謂是信心十足,皇帝是天子,天子身體肯定不會隨意傷害的,那弘曕就只和溫實初驗,那就沒啥害怕的。
但萬一弘曕和皇帝驗血的話,甄嬛也有準備。大家還記得嗎,玉嬈一直幫甄嬛染指甲,染指甲裡面會放白礬,甄嬛指甲上塗的厚厚的一層白礬,白礬進水,雖然不是親生但依舊血液可以相融。
也就是說,滴血驗親不管弘曕和誰驗血,甄嬛都可以全身而退。
只不過甄嬛沒料到,皇后在滴血驗親的水裡做手腳,在水裡先放了白礬,致使弘曕和溫實初的血相融,這招雖然危險,但勝算卻大,一但皇帝認準了弘曕是溫實初的孩子,誰還會去驗第二次呢!
但皇后千算萬算也算不到弘曕是果郡王的孩子,他的血不可能與溫實初相融,甄嬛比誰都清楚,於是又把瑾汐和蘇培盛的血滴進去結果都融合了。
皇帝一看就知道水有問題了,別人不敢說,蘇培盛可是太監,早已沒有生育功能了,他的血和誰都不可能相融。對於這點,皇帝可是深信不疑。
於是又有了第二輪滴血驗親,果不其然,弘曕的血和溫實初無法融合,皇帝大喜,朕的嬛嬛果然是清白的。
之前的水是被人動過手腳的,而滴血驗親的水,是皇后親自準備的,在皇帝的質疑下,皇后辯無可辯。
為了給皇后脫罪,繪春主動站出來,說她接了一把水,忘了自己剛淘澄過白帆。
雖然皇后本人逃過了懲罰,但從這件事起,她失信於皇上,從此,失去了管理六宮事務的權力。
水中的白帆,到底是不是皇后做的手腳呢?其實劇中也有過暗示,但原著中說得更明白,在水中加入白帆的,不是繪春,而是甄嬛自己。
劇中,皇后宮裡的太監江福海來叫甄嬛時,槿汐正在給她用鳳仙花包指甲。美女小主們都知道,把鳳仙花搗碎包指甲時為了更容易著色,通常會在鳳仙花中加入白帆。
原著中,甄嬛去皇后宮中之前,也是用鳳仙花包指甲的場景。滴血驗親時,孩子被扎後哭了起來,甄嬛一時心疼孩子,搶著抱他時,故意把護甲伸進了盛水的碗中。
這就很明白了,水中的白帆是甄嬛自己放的。
甄嬛先是假意讓兒子和溫實初滴血認親。結果自然是兩血相融。皇后以為已經成功,放鬆了警惕,但接下來,甄嬛馬上反殺。
溫實初藉機發現白礬的存在,立即說出真相。皇后百口莫辯,為了儘快擺脫嫌疑,只能找一個宮女頂罪。
而第二次滴血認親,皇帝並沒有再相信溫實初和六阿哥的檢驗結果了。而是自己親自下場,和六阿哥滴血認親。
但是浣碧偷偷掉包了滴血認親的孩子,原著里有個珍妃,生了個兒子,和甄嬛的雙生子是同一天出生的,滴血驗親時浣碧抱著的是珍妃的兒子,代替了甄嬛的兒子。他們父子的血,自然相融了。從此之後,皇帝才對甄嬛,再也沒有懷疑。
滴血驗親這一局,雖然險象叢生,但結果最終還是如甄嬛所以預料的一樣,甄嬛用這一局,徹底打消了皇帝對雙生子的懷疑。同時打擊了了皇后,雖然不能完全扳倒皇后,但皇帝已經開始厭煩皇后了,並且取消了她的六宮協理之權。
而之前死心眼記恨甄嬛出賣甄嬛的斐雯呢,則是被甄嬛杖斃了。斐雯已經沒有利用價值了,且如此不忠心的人甄嬛怎麼敢留活口呢。
滴血驗親過後,甄嬛一路開掛,一句「姐姐追著姐姐」「皇后殺了皇后」揭開了純元皇后的死,甄嬛徹底扳倒了皇后
甄嬛真是好聰明,即使身處逆境,處於弱勢,她依舊能夠主動籌謀,絕處逢生。從甘露寺回宮是這樣,滴血驗親也是這樣。
如果我們生活中遇到什麼困難,一定要學學甄嬛,沉著應對,不要氣餒,即使眼前處於不利地位,或許結果就有了轉機。
甄嬛可以,相信我們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