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我們天上見》,營造一幅寧靜的畫面,其各種事物代表著什麼

2023年07月18日23:16:06 娛樂 1995

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請點點右上方的「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還能及時閱讀最新內容,感謝您的支持。

2010年在中國上映的影片《我們天上見》,是蔣雯麗華麗變身導演後執導的第一部電影力作,其處女作曾獲得過第十四屆韓國釜山電影節「最受觀眾喜愛大獎」、第十三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以及第一屆澳門電影節最佳導演獎、最佳男演員獎。

關於電影《我們天上見》

影片講述的是上世紀70年代陰雨綿綿的安徽蚌埠一個小鎮上,一個名叫小蘭的姑娘在期盼父母能夠早日回到她的身邊,而她的姥爺也在期盼女兒、女婿早日回家的故事。

影片《我們天上見》,營造一幅寧靜的畫面,其各種事物代表著什麼 - 天天要聞

影片開頭是一段溫柔細膩的女聲,「這個故事是關於我童年的一些記憶和幻想。我叫蔣小蘭,君子如蘭,是姥爺起的名字,他最喜歡蘭花了。我出生的時候,正好是『文化大革命』。爸爸媽媽因為政治原因,在我三歲的時候,就去了新疆勞改農場,把我留給了姥爺。小時候我特別恨我姓蔣,因為『蔣介石』在那個時候是我們國家最大的階級敵人,是小朋友眼裡最大的壞蛋。

影片《我們天上見》,營造一幅寧靜的畫面,其各種事物代表著什麼 - 天天要聞

我真不明白我為什麼不跟姥爺姓唐,哪怕被叫成糖漿、糖稀、糖葫蘆也好……」這溫和的聲音將觀眾帶入了那一段童年的回憶。童年本應該是在父母的陪伴下無憂無慮的,而小蘭的童年卻因為一場特殊的革命而變得有些不同。小蘭雖然缺失了父母的陪伴,但她有一個疼她愛她的姥爺。重要的是讓現在生活在大時代、大發展中的忙碌、冷漠的人們感受到時代的變遷,重溫曾經有過的人性的溫暖。

影片《我們天上見》,營造一幅寧靜的畫面,其各種事物代表著什麼 - 天天要聞

影片中姥爺在那段艱難困苦的歲月中陪伴著小蘭長大,姥爺成了小蘭成長過程中最刻骨銘心的記憶。這段深厚的祖孫情在影片中通過一幅幅畫面、一點點細節串聯起來,透過一個個樸實的鏡頭完成了對這幅寧靜溫和的水墨畫的描繪,也塑造了讓觀眾記憶深刻的主人公形象。而完成這些描繪及塑造其中作用最大的便是影片中多處運用的意象符號。

影片《我們天上見》,營造一幅寧靜的畫面,其各種事物代表著什麼 - 天天要聞

「蘭花」與「火車鐵軌」

蘭花可以說是影片的核心意象符號,因為蘭花和姥爺一樣,都是小蘭的精神支柱。首先由影片開頭可以得知小蘭的名字就是姥爺給取的,它源於「君子如蘭」。所以姥爺給小蘭取這個名字,自然是希望小蘭能夠如蘭花一般純潔、美好。這些品質恰好又是姥爺所具有的。他在艱苦的條件下施捨乞討者;他託人從新疆帶來哈密瓜,熱情地和鄰居們一起分享;他一直按時去小店還賬,這些都是體現姥爺美好品質的細節呈現。而善良的姥爺在教育外孫女時也沒有一貫的溺愛,在用戒尺懲罰完小蘭後,姥爺也沒有一味的只顧打罵,而是給小蘭講道理。小蘭在姥爺的耳濡目染與正確教育下逐漸成長。

影片《我們天上見》,營造一幅寧靜的畫面,其各種事物代表著什麼 - 天天要聞

片中除了小蘭的名字的緣由,還有就是姥爺在小蘭出生那年買的那盆蘭花,姥爺對它格外細心的照料著。不僅再一次深沉的體現著這祖孫之間珍貴的親情,同時也是姥爺對小蘭的期許。蘭花是希望,姥爺告訴小蘭等蘭花長得旺盛了,朱德委員長從這裡經過看到這蘭花,興許就會讓她的父母早日回家。於是小蘭天真的將那個年代昂貴的麥乳精拿來澆灌蘭花。影片的最後,蘭花枯萎了,姥爺也立馬病倒了。為了讓姥爺好起來,小蘭呈現出來的不僅是用笨拙的方式照顧姥爺這段舔犢反哺的感人情節,而且還在屋子裡畫滿了蘭花。

影片《我們天上見》,營造一幅寧靜的畫面,其各種事物代表著什麼 - 天天要聞

作為核心意象符號的蘭花又一次出現了。這次蘭花的出現,表達了小蘭希望姥爺看到了滿屋子的蘭花會儘快好起來,更表現了她對姥爺的留戀與依賴,同時也是小蘭已經成長的體現。雖然姥爺還是離開了,但這滿屋子的蘭花還是在這裡,它又變成了姥爺對小蘭的希望,這一屋子蘭花代替姥爺繼續陪伴小蘭,小蘭也成了姥爺生命的延續。蘭花在影片中所呈現的美好,與小蘭和姥爺之間生命的延續,猶如一幅寧靜溫和的水墨畫,不緊不慢的、平靜的描繪著、訴說著。

影片《我們天上見》,營造一幅寧靜的畫面,其各種事物代表著什麼 - 天天要聞

影片中,小蘭常常一個人在鐵軌上行走,因為她知道鐵軌往前不盡延伸的地方有她的父母,她只能通過這鐵軌將自己的思念傳遞出去。她想和這火車一樣飛向自己想去的地方。在這,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場景,便是小蘭夢到自己正隨著火車飛向北方。雖然是在夢裡,小蘭飛翔時周圍仍有嘲笑聲,而且此時的天空仍是陰霾的,即使偶爾有疾馳而過的火車,畫面仍然像是一幅水墨畫,輕輕地訴說小蘭的思念。這種一輕一重的對比讓人們更加心疼這個雖然堅強善良但仍然可憐的小女孩。影片中這種超現實的場景除了小蘭在夢裡飛翔以外,還有在影片中一共出現過兩次的萬花筒。用小蘭的視角出發通過萬花筒去看這個支離破碎的世界,萬花筒被切割、分裂的鏡頭給人們帶來了巨大的視覺衝擊,同時也隱喻著這個小女孩在大時代的無奈下終究不完整的童年。

影片《我們天上見》,營造一幅寧靜的畫面,其各種事物代表著什麼 - 天天要聞

「雨」與「傘」

「雨」是貫穿整部影片的意象符號,整部影片被雨籠罩在悲傷的氣氛中。而恰好雨的出現使影片的畫面至始至終被灰濛濛的霧氣籠罩著,看似是符合當地氣候條件的表現,人們在灰雨蒙蒙的天氣里看不清前面的路,就如在那個風雨飄搖的年代人們看不到任何希望一樣。即使影片的背景是文化大革命時期,影片卻將這個背景淡化去,只是一如平淡的描述著小蘭和姥爺的祖孫情,這裡平淡溫和的敘述像是一位大師在臨摹一副水墨畫。

影片《我們天上見》,營造一幅寧靜的畫面,其各種事物代表著什麼 - 天天要聞

而雨的出現使畫面的質地更加像是一幅水墨畫。然而最重要的是這綿綿不斷的雨落下,更是隱喻著當時社會的不公平與缺陷,姥爺面對這樣的時代,只能獨自一人辛苦養育小蘭長大,晚年都沒有兒女陪伴,他那張蒼老的臉讓人不禁心酸,同時也隱喻著小蘭的愁緒、傷感與思念。

影片《我們天上見》,營造一幅寧靜的畫面,其各種事物代表著什麼 - 天天要聞

這雨的潮濕與悶熱圍繞著整個小鎮,也替姥爺與小蘭表達著他們的迷茫與飄蕩。而「傘」在這下雨天的出現,便是再合適不過的了。影片中那把大傘也自始至終的伴隨著小蘭。影片中,小蘭用手托著下巴趴在窗邊看著遠方,而這個畫面的構圖中樹木是前景、窗戶的框架是中景,小蘭是後景。這個巧妙的構圖傳達出了小蘭是一個嚮往自由,渴望飛翔的女孩,所以片中也才有了她舉著傘在夢中飛翔的片段。在影片中,小蘭在傘下、在雨里向前行走著。

影片《我們天上見》,營造一幅寧靜的畫面,其各種事物代表著什麼 - 天天要聞

或是打著傘坐在淮河岸邊看著遠方父母在的方向,影片中運用重複蒙太奇的手法來表現這個渴望親情、想念父母的孤獨小女孩的背影。「而這種充滿意蘊鏡頭的重複穿插使得整部影片的講述具備了藝術化的審美韻味,給觀者以美的享受和情緒上的陶冶,並引導我們對故事發展進行進一步的關注。」被雨點綴過後的似水墨畫般的畫面,讓觀眾的情緒悄然升華。

影片《我們天上見》,營造一幅寧靜的畫面,其各種事物代表著什麼 - 天天要聞

然而這把傘無形之中保護著小蘭,表面上看似是保護著她不被雨淋濕。實際上,這把傘給了小蘭安全感,這安全感就像是姥爺對她的情感、為她遮風擋雨一樣。同時也代表著小蘭要奮發努力與這個現狀作鬥爭。在姥爺生命垂危的時候,小蘭沒有慌張,而是表現出了她那個年紀所少有的勇氣與堅強。在影片的開頭是姥爺在為小蘭燒水做飯、用戒尺懲罰做錯事情的她、給她洗澡、扮鬼臉逗小蘭開心,而且每晚都陪她睡覺。

影片《我們天上見》,營造一幅寧靜的畫面,其各種事物代表著什麼 - 天天要聞

當姥爺病危時,小蘭突然間就與姥爺轉換了角色,而堅強的小蘭沒有任何語言和行為表現出她的不安,電影中只是在結尾又一次重複著片頭的一幅幅畫面。小蘭學著姥爺的樣子笨拙的燒水做飯、用戒尺嚇不肯吃飯的姥爺、給姥爺洗澡、每晚陪著姥爺睡覺。導演在這裡運用了積累蒙太奇和重複蒙太奇將故事開頭賦予了新的意義,也更能讓觀眾感受到這段舔犢反哺的親情是如此的純樸、如此的感人至深。當姥爺離開她的時候,這把無形的只屬於小蘭的保護傘便不在了,小蘭要開始自己面對這風雨飄搖的年代和世界。影片中,導演也做了非常細膩的處理,在小蘭送姥爺最後一程的時候,只是穿著雨衣,那把雨傘沒有陪同小蘭一起出現在畫面中。

影片《我們天上見》,營造一幅寧靜的畫面,其各種事物代表著什麼 - 天天要聞

「布娃娃」與「夢」

小蘭從小就沒有媽媽在身邊陪伴,所以她是極其缺乏母愛的。而布娃娃就是讓小女孩們從小展現母愛的最重要的道具。每次小蘭受訓完後,都會躲進衣櫃里。衣櫃這小小的封閉空間讓孤獨的她倍感安全,而這衣櫃是屬於她自己的小小的世界。

影片《我們天上見》,營造一幅寧靜的畫面,其各種事物代表著什麼 - 天天要聞

在這個她自己的世界裡,她喜歡和布娃娃說話,特別是受訓後她會把布娃娃教訓一通,其實這也是她自己反省的過程表現。當然她也通過布娃娃來表達自己是如此的渴望母愛。當她自己感到困惑時,也會躲進衣櫃里抱著布娃娃安靜的睡著,這樣她就會感覺自己不那麼孤獨了。導演通過這個道具展現了小蘭在成長過程中的心理變化。在這個疼痛的變化過程中,小蘭沒有嘶啞的喊叫,只是藉助布娃娃來表達心中的想法,又一平淡、寧靜的處理方式繼續向觀眾描繪著一幅畫。

影片《我們天上見》,營造一幅寧靜的畫面,其各種事物代表著什麼 - 天天要聞

影片中的夢是導演表現人物內心的細膩的表達方式。「夢的來源之一是一種最近發生而且在精神上具有重大意義的事件,而直接表現於夢中。」影片中小蘭一共做了三次夢。第一次是小蘭對姥爺撒謊,被姥爺用戒尺打了手之後,她躲進衣櫃抱著娃娃輕輕的拍打,她安慰著布娃娃其實影射著她自己需要安慰,慢慢地她睡著了,夢見自己自由自在的在一望無垠的大地上奔跑,沒有任何阻礙,沒有任何挫折與打擊。

影片《我們天上見》,營造一幅寧靜的畫面,其各種事物代表著什麼 - 天天要聞

這體現著現實與理想的遙遠差距。第二次是在小蘭進入了體操隊以後,夢見自己穿上了新的體操服,面帶微笑的獨自訓練著。這體現著小蘭不喜歡因為自己是業餘體操隊員而被老師和同學嫌棄的現狀,她渴望得到公平的待遇,渴望老師的關愛,同學的友好。同時也進一步反映出在當時那個年代人們的冷漠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第三次便是在鄰居家大姐姐,也是她唯一的好朋友死去後,她開始有了死亡的意識。

影片《我們天上見》,營造一幅寧靜的畫面,其各種事物代表著什麼 - 天天要聞

在夢裡,她夢見了大衣櫃在空無一人的鄉間小路上,她走進去躺在衣櫃里,夢見自己所有的牙齒都掉光了。她驚醒過來後,戰戰兢兢走到姥爺跟前去試探姥爺是否還活著。孤獨感和恐懼感瞬間侵襲著小蘭的內心,她害怕失去姥爺。但姥爺讓小蘭堅信著死亡是另一種方式的陪伴,所以姥爺死後,小蘭沒有嚎啕大哭,而是靜靜的遵守著他們之間的約定。連最後的道別都是安靜的、平淡的表現出來。善良的姥爺與純潔的小蘭點綴著這個原本冷漠的世界,展現人性的溫暖,他們的親情直擊人們的內心。賦予了這幅原本寧靜溫和的水墨畫以生命。

影片《我們天上見》,營造一幅寧靜的畫面,其各種事物代表著什麼 - 天天要聞

影片《我們天上見》中的所有意象符號都圍繞著影片主題展現其深厚的意蘊,感受到那個時代的特殊性與它帶給人們的沉重與悲涼。導演蔣雯麗自己也提到過,「我想通過這部影片尋找一下自己的精神家園,因為現在人們的生活儘管比過去富裕了很多,但在精神上總會感覺缺少了什麼,情感似乎都貧乏了很多,正因為這樣,小時候她和姥爺的生活總是揮之不去,在她感到疲憊的時候都會停下腳步藉此來溫暖她的心靈。」也正因為這個樸實的出發點,蔣雯麗將自己的親身經歷和對姥爺的思念融入電影中,讓人們感受到了影片的真情實感和其彰顯的人文關懷。

影片《我們天上見》,營造一幅寧靜的畫面,其各種事物代表著什麼 - 天天要聞

整部影片都是以暖色調來貫穿的,這部寧靜溫和的文藝片一直被細細的、連綿不斷的雨籠罩著,似水墨畫一般平淡、靜靜的敘述著以文革為背景的一段感人肺腑的祖孫情。這側重於表現人性溫暖的色調,讓人們在被電影感動落淚的同時,接受一次心靈的洗禮。「影片的故事單純得不能再單純,幾句話就可以說清了。惟其如此單純,敘事才不會被急迫的情節跌宕所牽制而獲得詩意提升的空間與張力。」現在生活在快節奏、碎片化時代的人們如果願意停下腳步來,靜靜的觀賞這部詩意化的影片,一定會尋找到自己被遺忘在內心深處某個角落的東西。

影片《我們天上見》,營造一幅寧靜的畫面,其各種事物代表著什麼 - 天天要聞

影片在展現普通的生活場景時,大量使用長鏡頭交代環境來增加它的真實感。同時片中還有很多物品都充滿了年代感,例如,海魂衫、麥乳精、搪瓷杯等等。這部筆觸細膩的影片,雖然沒有強烈的視覺衝擊,也沒有太多的波折,但是就是這樣平淡、樸實的直接進入了人們的內心,或是喚起人們的回憶,或是引起人們的深思。讓迷失的人們去尋找最初的自己,感受那份真實與感動。

娛樂分類資訊推薦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 天天要聞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過期藥品與保健品:家中的小藥箱往往是容易被忽視的地方,一些過期的藥品和保健品不僅失去了原有的效用,還可能產生有害物質,誤服將對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大掃除時,務必檢查並清理這些過期物品,確保家庭用藥安全。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 天天要聞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上海觀眾以包容態度看待新編劇目,《織造府》演出現場的熱烈感覺撲面而來。」4月11日、12日,南京市越劇團團長,梅花獎、白玉蘭獎得主李曉旭攜新劇《織造府》登陸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她分飾曹雪芹、賈寶玉兩角,帶領一群年輕演員展示不一樣的《紅樓夢》故事。《織造府》作為畢派小生,李曉旭對上海充滿感情,「我是畢春芳...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 天天要聞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中新社合肥4月13日電 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作者 傅天騁 黃梅戲遇上相聲曲藝,歷史人物「穿越」舞台,安徽方言化身「爆梗」——在安徽合肥一家相聲館裡,每天都上演著傳統曲藝與青春潮流的奇妙碰撞。劇場創始人薛培森透露,自推出「新派皖韻相聲」以來,「95後」至「00後」觀眾佔比突破80%,百餘座位周周爆滿...